初中學生在學習政治時一般不會對政治產(chǎn)生深厚的興趣,而平常的課堂教學也無法使學生對政治的魅力有所了解。在對中學生進行初中政治知識教學時,可以引入時政教學,將生活中的時政與教材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既可以使學生對政治學習充滿興趣,又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政治的魅力,從而愛上政治。
時政教學在初中政治中的引用,既要立足于教材,讓學生對教材知識充分理解吸收,以提升學習成績,又不能一味地進行教材教學,要靈活運用課堂時間,將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繼而充分參與到政治學習中來,感受政治的魅力,深入政治,愛上政治。教師在進行時政教學時,要貫徹素質(zhì)教學的理念,靈活制定教學方案,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個人能力和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政治接班人的政治素養(yǎng),以完成初中政治教學的目標。下文,筆者就時政教學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策略進行一番探究。
教學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政治課堂中學生往往對教師所講政治內(nèi)容興致索然,無法很好地投入到教學中來,完成對政治知識的吸收。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時可以先通過導入一些時政來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對政治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激發(fā)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投入到政治教學中來,完成對政治知識的吸收。
例如,在講《法不可違》這一課時,筆者便就市交通局頒布的“限號令”來引出法律的重要性,以及違反法律所帶來的后果讓學生明白“法不可違”這個標題的意義,然后筆者再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因為“限號令”是學生日常所接觸到的,學生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卻又不是很充分,所以筆者在授課時學生就很認真地投入到教學中來,充分地接受筆者所教授的教材內(nèi)容。
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時政可以從生活層面著手,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使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完成對教學內(nèi)容的了解和吸收。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時政可以使學生對政治課堂教學有一個新的體驗和感想,對于學生長久保持對政治學習的興趣有著極重要的作用。
時政討論,加深學生理解
教學是教師的教學,學習是學生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后,應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導者。對此,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時政討論,讓學生通過對時事熱點的討論,加深對課堂中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時政討論,充分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的同時還提升了學生對政治的參與度,讓學生體驗了做政治主人公的感覺,這樣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完成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度理解。筆者在講《合作!競爭!》時便引入“一帶一路”的時事熱點來讓學生進行討論,“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筆者在簡單進行闡述后,便讓學生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對此展開了一番討論,學生剛剛完成對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正是對所學內(nèi)容印象最深刻的時候,筆者拋出的還是剛發(fā)生的熱點問題,學生對此自然興致勃勃。紛紛對此展開討論,并且都很積極地列舉了自己的觀點,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解析總結(jié),完成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理解,課堂氣氛十分熱烈。
新聞播報,鍛煉學生能力
政治課堂對學生的教學不應是一味地知識教學,而是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政治素養(yǎng)及個人能力的素質(zhì)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舉行一些新聞播報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搜集整理近期發(fā)生的時政資料,并以新聞播報的形式將自己整理的資料在課堂上講解出來。這樣學生既可以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自學能力,又可以在課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得到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肯定,提升自信。
筆者在教學中,每兩周會在課堂中舉行一次新聞播報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搜集資料,并兩個人一組上臺進行新聞播報。在一次課堂上,筆者讓學生搜集的是關(guān)于政府打擊傳銷的時事資料,學生上臺演講的內(nèi)容也是五花八門的,有側(cè)重傳銷危害的、有側(cè)重政府打擊方式的、有對傳銷打擊力度進行解析的。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將課堂當作自己的主場,發(fā)揮自己政治小主人的身份,充分從政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剖析并加深了對自己所播報主題的理解,深入了政治。
新聞播報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政治中去,學生要搜集資料必然要完成多個角度對政治內(nèi)容的觀察,這就鍛煉了學生對政治的洞察能力。而上臺播報既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又可以讓學生對其他學生的觀點也有所了解,從多方面了解認識政治,對學生感受政治的魅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課堂對學生的教學,教師應利用身邊的時政熱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教材知識能夠充分吸收理解。開展時政討論和新聞播報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參與到政治的學習中去,加深對政治的理解,感受政治的魅力,愛上政治。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中也要綜合性地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和政治素養(yǎng),完成對中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