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科研興校、科研立校的理念引領(lǐng)下,課堂構(gòu)建在不斷學習、實踐、整合中形成了各自的課堂文化,筆者就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如何厘清育人目標共同探討。
首先,教育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這里列舉幾例呈現(xiàn):第一,教育的本質(zhì)和目的是使人的心靈達到和諧、完美。第二,教育不光是給學生傳授知識,不只是灌輸,而是點燃、是激活,是把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讓興趣、愛好、特長發(fā)揮出來。第三,教育是喚醒人的靈魂,而非理智與知識的堆積。第四,按照陶行知講,教育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第五,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當一個人把在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忘掉以后,剩下來的就是教育”。第六,“教育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是責任的擔當”。以上六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對教育進行理解,尤其第六個方面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思維習慣和行為品質(zhì),這就是剩下來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花更多時間做那些剩下來的事情。
其次,教育為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民族素質(zhì),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边@就是教育為何。對學校來講,提出教育的理想尤為重要,教育的理想是什么?為了一切學生,無論是城市的還是鄉(xiāng)村的,活潑的還是文靜的;為了學生的一切,無論是品格還是能力,智商還是情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讓教師體驗育人的幸福,讓家長收獲成功的喜悅,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理想。
再次,教育如何?看現(xiàn)在的教育,大部分學校教育已經(jīng)退化為教學,現(xiàn)在很多老師認為教學就是教育,而教學簡單化為知識的傳輸,而知識的傳輸又變?yōu)楣噍敗?船F(xiàn)在的教師,職業(yè)倦怠非常嚴重,有多少老師真正熱愛這個行業(yè),有多少老師還像教育工作者?看現(xiàn)在的學生,辛苦、痛苦,他們幸福嗎,健康嗎,快樂嗎?這點,我們一線的老師都很清楚。看現(xiàn)在的學校,很多學校把教育變成了教學,把教育變成分數(shù),把分數(shù)搞好了,就認為是把教育搞好了。作為學校,不能把學生培養(yǎng)得只剩下分數(shù);作為老師,a13o6aeH1hZFUlK5G+iKRwCTxOrxvIm5DPWBFxDzfyE=不能用昨天的知識教育今天的學生為明天服務(wù);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和能力。
最后,如何教育?必須向課堂要質(zhì)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管理,要向管理要質(zhì)量;加強教科研,向教科研要質(zhì)量,走內(nèi)涵發(fā)展道路,為學生走上社會乃至終身學習奠定基礎(chǔ)。那么,課堂教學改什么?第一要改觀念。關(guān)注“兩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中心地位,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第二要改方法。方法有很多,具體采用什么方法,因人而異,總的原則是三個“起來”,一是學生動起來。課堂讓學生動起來,首先要“身”動,其次要“心”動,再次是“神”動。二是大腦思考起來。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大腦思考的過程、碰撞交流的過程,這才是真學習。三是效益高起來。有了前面兩個,效益高起來就有了保證。第三要改模式,新課程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我們必須改造傳統(tǒng)課堂。談到課堂有四句話:“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創(chuàng)新”,四個層面螺旋提升。第四是要改評價。原來重評老師的教要改重評學生的學,這樣才能把教學改革推向深入,才能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讓教師體驗育人的幸福,讓家長收獲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