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陽
摘要:溶洞樁基處理是巖溶區(qū)樁基的質量保證,結合以往施工經(jīng)驗、實際地質勘探,及取得的效果,總結出幾種處治便捷、效果顯著、成本較低、保證成樁質量的處理措施,有效縮短施工周期、確保施工質量、節(jié)約成本、避免施工風險等優(yōu)點,本文結合仁博TJ20標巖溶區(qū)樁基施工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總結。
關鍵詞:巖溶區(qū);樁基處治;施工方法
1 工程概況
1)新莊大橋位于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平陵鎮(zhèn)小塘村附近,路線在K420+200段斜跨S244省道。分左右幅設計,左幅橋梁中心樁號為K420+300.5,設計起訖樁號:K420+068.00-K420+533.00,全長465m,樁徑1.2m樁基共計4根,樁徑1.5m樁基共計24根,樁徑1.6m樁基共計32根,樁徑1.8m樁基共計24根,合計84根。
2)新莊大橋與省道S244夾角為36°,其中左幅Z8-2樁基坐標(N)2619635.676(E)503294.506;設計樁長:25m;設計樁徑:Φ1.6m;孔深:26.9m,該樁位無地質柱狀圖,參考XZZQZK8,地質情況為深度0-6米為粉質粘土,6-6.2米為強風化灰?guī)r,6.2-13.3米為全充填溶洞,13.3-13.8米為強風化灰?guī)r,13.8-21.6米為全充填溶洞,21.6-31米為強風化灰?guī)r,31-41.5米為中風化灰?guī)r。
該橋梁處于灰?guī)r地區(qū),巖溶較為發(fā)育,橋位區(qū)內地層夾多處土洞、溶洞,溶洞分布空間及深度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巖面埋深不一,強度不均勻,地質情況變化較大。作為地下隱蔽工程,在橋梁樁基礎施工中,遇到溶洞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如處理方法不當,往往會造成掉鉆、卡錘、埋錘、漏漿、塌孔、斷樁等事故發(fā)生,甚至會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2 方案比選
根據(jù)溶洞發(fā)育特點、發(fā)育程度、連通情況,擬采用常規(guī)施工法回填片石粘土法、鋼護筒護壁法、預壓漿填充法或后壓漿填充法,另外根據(jù)樁基溶洞施工經(jīng)驗采用水泥粘土混合法、粘土包裹回填法、鉆機底座加固法等措施,具體采用如下:
2.1 鋼護筒淺層下放、走管加固法
對覆蓋層存在軟弱層、松散砂層的情況,均采用鋼護筒(厚度不小于8mm,直徑大于設計樁徑20-40cm)穿過軟弱層、松散砂層,若有塌孔現(xiàn)象,須沿鉆機走管方向或相鄰樁基中部位置施工一條條形底座,底座尺寸不小于預估塌孔范圍,且上下位置各放置一層不小于16的鋼筋網(wǎng)片并預埋鋼筋與鋼護筒連接,若塌孔現(xiàn)象嚴重,必須將孔用粘土填滿,護筒四周大開挖用鋼筋混凝土灌注密實,禁止采用石塊或粘土填塞。
2.2 加大泥漿比重法
對漏漿深度5m以內或裂隙的情況,現(xiàn)場施工人員事先熟悉該樁位鉆探資料,當進尺達到不良區(qū)段時,嚴密監(jiān)控孔內水位,當發(fā)現(xiàn)水位出現(xiàn)下降時。判斷是裂隙還是溶洞。當為裂隙時,水位下降較緩,這時提鉆2-3m,同時向孔內投入粘土塊和少量水泥,調整泥漿稠度至1.30-1.40之間。當水位下降較大時,可補入泥漿保證孔內水位壓力。待孔內水位穩(wěn)定后,繼續(xù)鉆進。
2.3 拋填片石黏土法
遇無填充溶洞的情況,一般采用回填3:1片石黏土法施工,通過拋填片石、黏土擠密填筑溶洞,形成泥漿護壁,回填高度高于溶洞高度50%以上且不小于2m,亦可采用編織袋裝黏土進行拋填,每拋填1m高度再回填1m松散黏土并夯實,直至回填至預計回填高度,沖程控制在30cm左右。
2.4 拋填片石水泥法
遇全填充溶洞(碎石狀),該類型溶洞極易出現(xiàn)“微進尺微漏漿”或在同一高程反復出現(xiàn)漏漿,可采用3:1水泥片石進行處理;遇全填充溶洞(黏土、淤泥層),該類型溶洞若不出現(xiàn)漏漿也必須回填3:1片石粘土,防止存在淤泥層護壁對混凝土灌注及樁身質量造成影響。
2.5 回填水泥黏土法
遇半填充溶洞可將5:1黏土水泥機械拌合為5-30cm不規(guī)則塊狀進行回填,以達到封堵溶洞和加固護壁的作用。
2.6 鋼護筒跟進法
對單個溶洞高度大于6m的樁基,且溶洞內為半填充或空洞,一般采用護筒跟進法或雙護筒跟進法,外層鋼護筒穿過軟弱層和松散砂層,防止塌孔,內層鋼護筒穿過溶洞。為保證鋼護筒的強度和剛度,每隔2m,設置加強鋼板箍。
2.7 壓漿充填法
部分樁基為避免穿越土洞、溶洞,在滿足設計圖紙及相關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先在其上成樁,然后壓漿充填的處理方式。
2.8 預壓漿法
對特大溶洞,不同基礎之間可能存在溶洞連通且覆蓋層較弱的情況,一般采用預壓漿處理方案,減輕不同樁基施工之間的影響,確保安全。
2.9 逐洞處理法
遇串珠式溶洞結合以上處理措施逐個進行處理,施工時若中間位置漏漿,比如施工至46m位置漏漿后,因護壁不穩(wěn)定或漏漿過大導致21m位置處溶洞再次漏漿,可采用黏土回填至21m處下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進行封堵中部位置溶洞。
根據(jù)設計圖紙及逐樁探地質資料,如樁基存在單層較大溶洞,回填片石+黏土或混凝土封堵不能有效處理的樁基溶洞時,采用單層鋼護筒跟進的施工方法處理溶洞。對于糖葫蘆串珠狀的溶洞,回填片石+黏土或混凝土封堵不能有效處理的樁基溶洞,采用雙層鋼護筒或多層鋼護筒的施工方法處理溶洞。
3 巖溶區(qū)樁基處理施工
3.1 準備工作
1)護筒直徑大于設計樁徑20-40cm、埋置深度不小于2m,且高出原地面至少30cm;
2)樁位復測、護筒頂標高復測及十字護樁設置并固定;
3)錘頭直徑大于設計樁徑0-2cm;樁基施工、安全標示標牌設置齊全;泥漿池、沉淀池必須隔離分開,并分別維護,泥漿溝用砂漿抹面;
4)現(xiàn)場配備渣樣盒、渣樣袋存放渣樣、渣樣標簽填寫詳細真實;沖孔記錄必須要及時真實填寫;
5)熟悉地質柱狀圖,掌握地質情況;導管進行水密試驗;
6)施工現(xiàn)場備料片石若干,片石要求石質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紋??箟簭姸炔坏陀贛U30,尺寸20-30cm為宜),p.o.42.5袋裝水泥若干,水泥采用下墊上蓋的方法進行儲存,防止水泥結塊,結塊水泥禁止使用,在水泥存放地點明顯處放置材料標識牌,明確水泥規(guī)格、進場日期、檢驗狀態(tài)、進場數(shù)量等內容。
3.2 施工方法
1)鋼護筒施工要求
護筒采用厚14mm、12mm、10mm和8mm四種鋼板加工而成,未下放連接鋼護筒焊縫全部為雙面焊接,每節(jié)制作長度為4.5~7.5米。下鋼護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貫通溶槽的漏漿而造成砂質覆土層以及地表層的塌孔,護筒內徑及壁厚按以下原則選取。
①護筒壁厚:樁徑≤1.6m時,護筒長度<10m,護筒壁厚采用8mm;10m≤護筒長度<20m,護筒壁厚采用10mm;護筒長度≥20m,護筒壁厚采用12mm。樁徑>1.6m時,護筒長度<10m,護筒壁厚采用10mm;10m≤護筒長度<20m,護筒壁厚采用12mm;護筒長度≥20m,護筒壁厚采用14mm。
②護筒內徑:設置單層護筒時,樁徑≤1.6m,護筒內徑采用比樁徑大10cm;樁徑>1.6m,護筒內徑采用比樁徑大20cm。設置雙層護筒時,樁徑≤1.6m,外層護筒內徑采用比樁徑大20cm,內層護筒內徑采用比樁徑大10cm;樁徑>1.6m,外層護筒內徑采用比樁徑大30cm,內層護筒內徑采用比樁徑大10cm。
③護筒長度:護筒長度根據(jù)施工需要,分節(jié)段制作拼裝,當?shù)乇砀采w層為粉砂、卵石等不穩(wěn)定土層時,設置外層護筒,穿過軟弱覆蓋層以下2~3m或至基巖頂面;內層護筒埋置深度要求穿過溶洞至基巖面。
2)鋼護筒跟進施工方法
①樁基護筒跟進的施工工藝:下單層護筒:場地平整、定位→樁基就位→使用加大鉆頭沖破溶洞頂→下放鋼護筒(回填片石、粘土或C20砼)→改用正常直徑鉆頭成孔至樁底標高(終孔)。下雙層鋼護筒:場地平整、定位→鉆機就位→使用加大鉆頭沖破溶洞頂→下放外層鋼護筒(回填片石、粘土或C20砼)→溶洞頂部處理→使用略微加大鉆頭沖破溶洞頂→下放內層鋼護筒(回填片石、粘土或C20砼)→正常成孔至樁底標高(終孔)。
②鋼護筒制作:鋼護筒直徑及壁厚根據(jù)相應的樁徑和孔深來確定,在廠家卷制完成后,運至施工現(xiàn)場,制作和運輸過程中應確保鋼護筒不得變形。
③鋼護筒跟進施工
下置鋼護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貫通溶槽的漏漿而造成砂質覆土層的塌孔,通過下置鋼護筒的作用,即可順利穿越溶槽層至設計樁底標高,達到順利終孔的要求;同時避免砼超灌甚至無法灌注至設計樁頂標高等情況。
使用加大鉆頭,正常鉆進至溶洞上方約1m處,采用25T汽車吊輔助20T振動錘,先將內鋼護筒分節(jié)打入土層中至巖面,再進行回鉆成孔。在下沉鋼護筒的施工過程中,振動錘必須平穩(wěn),牢固的焊在內鋼護筒頂部,并在護筒頂面的平面位置一定要居中,盡可能避免因偏心造成護筒產(chǎn)生偏斜。同時采用水平尺嚴格控制好各節(jié)護筒連接的垂直度,不得超過施工規(guī)范要求,力求鋼護筒垂直入土。若一旦發(fā)現(xiàn)有偏斜的趨勢,馬上進行糾正,將可能發(fā)生偏斜的不利因素消除在初始狀態(tài)中。
護筒沉入巖面后,先采用沖錘進行成孔一定深度后(注:進尺為1.5~2米),及時采用25T汽車吊輔助振動錘將內護筒下沉至進尺巖面標高處;然后再進行沖孔、下內鋼護筒;與之循環(huán)反復進行至樁底設計標高處;同樣,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測量、控制好各節(jié)護筒連接的垂直度,不得超過施工規(guī)范要求。
現(xiàn)場連接各節(jié)鋼護筒的焊縫全部采用雙面滿焊,下放鋼護筒時外側接縫除施焊外,還需在接縫處焊接50mm寬、δ=10mm的加強鋼帶。以保證其尺寸準確,使護筒體順直度達到要求,整個內護筒的豎向壁成一直線。
④鋼護筒垂直度控制
下落過程中通過外部專門支架和預埋外護筒之間的卡具控制,并用經(jīng)緯儀輔助控制垂直度,具體如下圖:
兩節(jié)鋼護筒焊接過程中的控制:下部鋼護筒用墊鐵調平(用吊車調節(jié)),用水平尺檢測達到水平要求后,在外部卡具范圍內將上部鋼護筒初步就位,接口對齊,用經(jīng)緯儀測量垂直度,如垂直度超規(guī)范要求,則接口部位采用墊鐵調平,然后將兩節(jié)鋼護筒點焊,初步穩(wěn)定后,再進行滿焊。在焊縫冷卻后,進行鋼護筒的下落施工,上述工序循環(huán)進行。
⑤內鋼護筒下至溶槽處的處理
由于施工處不良地質溶洞的深度大,同時有可能存在貫通的溶洞存在。對于此處的處理更不得馬虎,若處理不當有可能出現(xiàn)卡錘的情況出現(xiàn)。需根據(jù)補勘探的地質資料,詳細了解各溶槽頂標高的準確位置后,嚴格按照以下進行處理:
鋼護筒的下放位置:根據(jù)其地質資料或原成孔樁基已施工的標高位置處(或溶槽頂100cm處);沖擊錘沖至溶槽頂部范圍做到上下輕提慢放,做到緩慢的進尺至溶槽處形成一小的裂口,不得高提進行強烈的沖擊;以防止卡錘的危險。進入溶槽后,孔內的泥漿勢必全部漏失。因此需單獨進行溶槽的處理:孔內漿漏失完后,盡快用25T汽車吊將沖擊錐錘吊開。將拼裝備好的水下砼導管放入孔內,采用C20砼進行封堵,砼須多次進行,且每次灌入的砼不宜過多,同時砼需在待前面砼達到初凝后進行,砼的坍落度度控制在30~50mm,通過砼的低流動性達到暫時封堵的目的;待砼凝固產(chǎn)生一定強度后,再用沖擊錘進行重復回鉆、跟進內鋼護筒。也可采用回填片石進行反復沖砸。通過擠壓旁邊的溶洞空間,孔樁周圍形成護壁,再跟進內鋼護筒。
同一樁孔內若有多層溶洞、溶槽或空洞,需分層按上方法處理、跟進下放內鋼護筒。
⑥質量保證措施:
鋼護筒的加工尺寸必須嚴格控制,護筒上下節(jié)的連接縫除焊接外,還需在接縫處焊50mm寬的加強鋼帶,護筒水平接縫所成平面與護筒豎向垂直,使整個鋼護筒的垂直度符合要求,振動錘與護筒頂面焊接牢固,無松動;并要求振動錘位置居護筒頂面中,各節(jié)下沉的護筒必須嚴格控制垂直度。
3)穿過覆蓋層鋼護筒的埋設
①采用比護筒直徑稍大的沖錘,保證成孔直徑比護筒外徑大0.1~0.15m,考慮到基巖面處易發(fā)生漏漿,故沖至距基巖1.5m左右時停止進尺,檢孔并檢查成孔直徑及其傾斜度。
②逐段拼接,施放護筒,直至其不能自行下落,然后采用振動錘施打至預定深度,在護筒埋設過程中,需要注意:護筒逐段拼接時,段與段之間拼接的順直度要控制好,以防止折曲;孔口定位,護筒口中心要保證與樁基中心基本重合,然后將其與地面開孔護筒用鋼板連結固定;護筒底部刃腳處加強,以防止施打過程中發(fā)生卷刃。
③由于基巖頂面的不平整,護筒底部不可能周邊全斷面接觸,這樣就可能造成此處發(fā)生以下問題:振力過大時,護筒滑偏,底部變形;底部漏漿,坍塌。
④為盡量避免此類問題發(fā)生,在護筒振打下落時參照地質資料控制好護筒的入土總深度,并加強護筒刃腳。護筒就位后,在基巖面附近反復回填粘土、石碴并摻加水泥,沖擊造壁。
4)沖孔
①泥漿比重的控制
由于溶洞外存在裂隙,且部分裂隙貫通,施工過程中會出現(xiàn)漏漿現(xiàn)象,所以在沖孔進尺過程中保持較大比重的泥漿,在遇到此種情況時可控制漿液的流失速度,并對裂隙的封堵具有較好的效果。
②沖程控制
由于地質情況的復雜性,鉆探資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樁位處地質情況的完整面貌,沖程過大時極易突然沖破溶洞頂板,造成卡錘或偏孔事故,故在沖孔過程中,應采用不大于2m的中、小沖程進行巖層內的進尺,尤其是在接近溶洞頂板時,更要采用小沖程。
③溶洞內的護壁
進入溶洞后,要反復回填片石、粘土等,盡量將溶洞內的孔壁沖擊堅實。同時多次回填的另一好處是減少了由于溶洞頂、底板的不平整,沖錘易產(chǎn)生滑偏的可能性。
④穿過溶洞的鋼護筒
采用比護筒直徑稍大的沖錘,保證成孔直徑比護筒外徑大0.1~0.15m,下放內層護筒穿過溶洞至基巖面,然后澆筑混凝土封底,以防止灌注的樁基混凝土流失,同時防止溶洞內的水流對混凝土沖刷造成混凝土離析后斷樁的事故。
5)成樁
待封底混凝土達到強度后,采用樁基直徑?jīng)_錘,繼續(xù)沖孔至樁底設計標高,然后進行清孔,下放鋼筋籠,澆筑樁基混凝土。然后在內、外層護筒之間,以及外層護筒與鉆孔內壁之間填筑小石子,進行壓漿處理;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密實孔隙、固定護筒。
4其他控制重點
4.1 開孔順序
1)為保證樁基施工順利完成,避免出現(xiàn)因溶洞或地質較差造成樁基施工無法完成的情況,建議優(yōu)先施工地質較好、溶洞較小、埋深較大的樁基,后施工地質情況較差或溶洞相連、埋深較小的樁基,以便于實際施工所得經(jīng)驗、資料與原地質鉆孔加強對比。
2)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對施工的不利影響,應間隔一個甚至多個鉆孔位置進行開孔。
3)由于溶洞分布的不確定性,單個地質鉆孔不一定能準確反映整個樁基斷面內的地質情況,施工前對灰?guī)r區(qū)的每根樁基均需做好溶洞處理準備工作。
4.2 沖程、進尺的控制
一般正常情況下沖孔沖程控制在2m范圍內,地質好進尺慢的情況下一般會加大沖程至2.5m,在不同的土層相同的沖程進尺是不一樣的,針對較厚的松散覆蓋層的情況沖程應適當控制。
1)在沖錘進入流砂層、淤泥層或軟土層時,應適當把沖程控制在1m左右,把已經(jīng)填好的片石粘土擠密到泥皮護壁上去,增強護壁作用。
2)在沖程過程中,在沖至距溶洞頂還有1m時,宜以小沖程、慢進尺進行,進尺控制在50-80cm,如溶洞為空洞,可在溶洞頂板巖層較小時不斷充填片石,保持拋進充填物的厚度,以免產(chǎn)生卡錘、掉錘事故。
3)當沖至入巖前的風化土與巖石之間的風化層、裂隙極發(fā)育的巖層和漏水溶洞時,泥漿出現(xiàn)大量的泄露,大沖程產(chǎn)生很大的震動,泥漿早期形成的護壁泥皮容易被震落,松散的覆蓋層容易垮落,對上述情況宜以小沖程、慢進尺進行,減小對周圍的擾動;或者拋填水泥并上下連續(xù)掃孔以達到加固護壁的作用。
4)剛沖進溶洞區(qū)內時,應充填片石和黏土至溶洞頂以上2m位置,按正常沖孔,把護壁擠密,直至溶洞情況穩(wěn)定為止。
5結束語
本文就仁博高速公路TJ20標施工階段巖溶區(qū)樁基溶洞處理實際操作及工期、經(jīng)濟等多方面考慮,并做出分析、總結,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有效提高了樁基成孔率,保證了施工安全順利的進行。同時,樁基的質量也有顯著提高。在處理樁基溶洞時應根據(jù)實際地質情況,綜合考慮所遇溶洞的發(fā)育規(guī)律、基本形態(tài)、規(guī)模大小、溶洞頂?shù)装鍘r層厚度、完整性、洞內充填物形狀等,以采取穩(wěn)妥的處理措施,由于溶洞分布的不確定性,單個地質鉆孔不一定能準確反映整個樁基斷面內的地質情況,施工前對灰?guī)r區(qū)的每根樁基均需做好溶洞處理準備工作,若在同一位置反復出現(xiàn)漏漿現(xiàn)象,以上幾種方法可交替用于處理。選用安全、經(jīng)濟、合理的施工處理方法,以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縮短工期、降低工程造價。
參考文獻:
[1]《仁博高速公路TJ20標建設工程》 設計圖紙.
[2]《仁博高速公路TJ20標建設工程》橋梁樁基地質勘探報告.
[3]《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 JTG F50-2011.
[4]《粵交監(jiān)督【2005】381號》《廣東省公路工程基樁檢測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