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羅伯特作為一個閑散的農(nóng)民詩人,在經(jīng)歷了紡織工人、教員之后,16歲才開始寫詩。他寫的詩詞最主要分為抒情類的短篇詩與戲劇性比較強的敘事詩兩大類,兩個類型的詩詞都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在《徹底的奉獻》這一首詩詞當中,羅伯特他認為,必須要完全的放棄自我,奉獻就要徹底,才能夠成為這塊領地上面主人,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自我價值。
關鍵詞:羅伯特·弗羅斯特;詩詞;奉獻;拯救
作者簡介:郭文正(1979-),男,河南鄭州人,平頂山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從事語篇語言教學及美國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2
引言:
羅伯特的抒情詩主要是針對大自然的風格以及農(nóng)民日常的勞作,最主要的就是羅伯特故鄉(xiāng)新英格蘭當?shù)氐木吧娃r(nóng)民。這部分的詩句形容的都特別的貼切生動,對人們有著非常強烈的感染力,讓社會各界不同層次的讀者都深受喜愛。而他的敘事詩相對抒情詩來說,就很低調(diào)了,詩詞當中體現(xiàn)出羅伯特對當今社會現(xiàn)象的思想以及其在性格較為陰郁的一面。羅伯特自身的世界觀是把世界當成了一個善惡交叉的混合體,所以他寫出來的詩詞一方面讓人們憧憬大自然的美和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優(yōu)勢,另一個方面也揭露了人們對大自然進行的破壞也給我們自身帶來的危機。其中詩詞最大的特點就是樸素無華,詩中的寓意也給人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讓人們在讀完之后還會忍不住的去思考書中所表達出的內(nèi)容,也就成為了羅伯特在事業(yè)成功上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羅伯特·弗羅斯特
羅伯特作為一個典型的民族詩人,獲得過很多的榮譽以及稱號,平淡的一身當中最大的榮耀應該就是在87歲的時候在肯尼迪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上面朗誦了自己的詩歌《徹底的奉獻》,雖然當時頭發(fā)已經(jīng)發(fā)白,但是在看到千百萬美國聽眾,不顧寒冷的天氣,依然充滿著渴慕的眼神,對他要朗誦詩歌所產(chǎn)生的濃厚興趣,羅伯特就用自己那熟悉的聲音朗誦了起來,在這整個過程中,聽眾們都保持了絕對的安靜,伴隨著最后一句“她過去是這樣,將來必定也是這樣”詩歌的結束。盡管這首詩歌在創(chuàng)作了六年之后的某一天才第一次發(fā)表、公開的朗誦,并且當時還被很多的詩評專家所不看好,但是羅比特自身確是無比的歡喜,曾經(jīng)還在《大西洋月刊》上面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這首詩歌是我羅伯特生平寫的最具有詩性的一首詩歌,并且是一步到位的完成,中間沒有任何的拖拉?!倍稄氐椎姆瞰I》這首詩歌里面所變現(xiàn)出來的愛國情結,以及詩歌呈現(xiàn)的凝聚力等等方面用來述說美國當時歷史上面的特殊形式,通過羅伯特在語言上面的修辭融進詩歌當中的這種駕馭能力,說明羅伯特真正的是一個寫詩的大能,在其國家人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詩詞的特點
而羅伯特作為一個非常著名的詩人,國內(nèi)外的詩歌界對他的詩歌卻絕大部分都只是從自然的景觀、生態(tài)的角度等方面來進行的研究探析。但在當今的二十一世紀,更多的學者也開始從其他角度來研究羅伯特其詩歌內(nèi)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以及羅伯特自己詩歌的寫作特點??墒且膊荒苷f詩歌就能完全的顯露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的狀態(tài),但也能夠揭露一部分的生活習性或者說所經(jīng)歷的事情,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思想等,其實羅伯特的一生也并不是說過得表面看著那么的平靜,現(xiàn)實可以說是過得波瀾不驚,經(jīng)歷了常人都不能容忍的悲劇,就是看著親人在自己的面前死去,先是喪父,后面又相繼的失去自己的兒女,從此以后跟親人的陰陽兩隔,這也導致了羅伯特曾經(jīng)一度的有輕生的想法,覺得活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但可能最后也就想通了,甚至活到了八十多歲,雖然在他的詩歌當中感受到的是人對生活的無奈,但是往往他的詩歌也啟到激勵的作用,先是在前半部分揭露世界的無情,人的無奈,后半部分來顯示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做出的與命運抗爭、不服輸不認命的勁,從而達到了一定的成功。
3.奉獻的徹底性
我們一說到奉獻這個詞,從字面的理解上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什么蠶吐絲之類的,而一提到懶,首先想到的就是豬,但卻從來不會想到說豬對我們?nèi)祟愖龀隽硕啻蟮姆瞰I。豬的全身可都是寶,糞可以拿來做地里的養(yǎng)料,毛可以制作成刷子,皮既能做衣服還可以拿來吃,并且還提供高蛋白營養(yǎng)的攝入,油拿來炒菜等等,因此可以看出豬對我們?nèi)祟惖姆瞰I,當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從頭到腳的任何部位給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做法,生活當中也就少不了豬的奉獻。所以,要奉獻自己,首先就需要學會像豬一樣的把自己奉獻的徹徹底底,在這個過程中還不要想著奉獻了自己到底能夠能到什么好處,要知道奉獻是無私的,學會徹底奉獻豬的精神。
4.從放棄中得到拯救
羅伯特在《徹底的奉獻》這篇詩歌當中,表達了他對祖國的情結至深,同時還說出了美利堅民族的靈魂和肉體在這片土地當中征服相融合的過程,即“天定命運”。其實所謂的“天定命運”無非就是說美利堅人們在對土地進行擴張的時候,其主張的必然、合法以及神圣性的依據(jù)而已。仔細一點來說,最主要的意思也就圍繞在三個方面。第一,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合眾國;第二,明確擴張土地的合法性;第三,喚醒國民對抵抗暴君的怒火,對帝國的擴張強行的進行拯救。但是針對這一個理論,羅伯特還是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破綻,這個里面所寫的“自身的軟弱”并不是字面上的這個意思,而是想要表達來自國民對領土擴張的欲望越來越強。所表達的意思也是說,只有在完全的放棄自我的、徹底的奉獻的時候,才能夠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在真正意義上面成為領土的主人。
羅伯特對美利堅合眾國與美利堅民族有著不一樣的情懷,非常的熱愛這個國家。而他也把這份情懷都寫進了他的詩歌當中,并且明確了美利堅合眾國在體現(xiàn)其價值上面的象征,正因為熱愛,才愿意為了美利堅合眾國奉獻出自己的全部。所以羅伯特才會一直說“美國人具備著我們不被擁有的東西”。一方面說的是土地被當時的英國所占領,另一方面說的是美國人自身并沒有愛上自己的家園,沒有像供奉的神靈那樣,喜愛的那樣虔誠。所以這篇詩歌說的“自身的軟弱”就是只有美國人熱愛自己的國土像熱愛自己的親朋好友那樣的熱愛,才能夠對國家進行保護,對其他國家采取防護的措施,避免國土再次的被占領掠奪。也就學會了放棄自我、學會奉獻的精神,就是所謂的“從放棄中得到拯救”。
5.茫然西進的土地
在19世紀的時候,對美國人來說是最有意義的一年,因為他們是第一支正式成為獨立國家之后繼續(xù)像西進行運動的國家,雖然這場運動持續(xù)的時間較長,跨越了一個多的世紀,讓全國的人口直接增長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之所以這次的向西移民運動持續(xù)這么長的時間,是因為見證了合眾國的成長以及在國民自身為民族爭取獨立所付出的辛勞。而“茫然”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感覺到國家并不只是迅速的發(fā)展,還融進了新的一種理念,就是需要時刻保持著對國家的熱愛,才是對自身的熱愛。這個也與前面講的“不被擁有”所相對應,給國民產(chǎn)生一種不定型的感覺??墒窃诹_伯特的筆之下寫作出來,卻能夠明確地感覺到侵略這一意義的本性。當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新大陸的時候,可以隨意地找一個自己喜歡、舒適的地方作為自己未來所要生活的地方,雖然當?shù)剡€有一部分的土著,但是土著在武器還是人數(shù)上面都是大打折扣,因此,也就被美國人收服了。就算是意愿上面不想被收服的,經(jīng)過長時間美國人的優(yōu)勢壓迫下面,還是會開始喪失自身的反抗意識以及對自己土地的享有權及其生存權,到最后甚至都被逼迫到了斬盡殺絕的地步,但這一切采取的侵略方式卻在羅比特的筆下寫作成了屬于一種“茫然”的狀態(tài)。
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羅伯特.弗羅斯特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面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簡單而又深邃的藝術特征;對積極的思維與自主的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認知。羅伯特還是一個提喻詩人,寫的詩歌作品當中不僅能夠提喻一個整體,還能夠針對一些特殊的事物或者特殊的一些現(xiàn)象來進行提喻,從而引出一些新的意義,當然這個也和每個人的思考角度有關系,所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最后的結論也就有所不同。羅伯特因為在詩歌當中使用了大量的提喻,讓一首詩歌的整體都變得簡單明了,通過這種寫作手法寫出來的詩歌,既樸實又無華,還具備了自身的內(nèi)涵,進一步地喚起了讀者的共鳴,而“從放棄中得到拯救”不僅僅是一段共同成長的心路歷程,還是美國在統(tǒng)一大陸的過程當中得出的真理,使得這首詩歌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生命啟示。
參考文獻:
[1]曹琪.《徹底的奉獻》中前景化的文體學分析[J].科技信息,2013,(22):160,162.
[2]黃宗英 ."從放棄中得到拯救"-讀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徹底的奉獻》[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65-70.
[3]韓蓉.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歌藝術[J].科技視界,2017,(28):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