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雪
原定8 月17 日上映的《大師兄》,后推遲一周上映。
“今日正式改檔,他日必有回響?!边@是距離上映僅有10天時宣布改檔的《大轟炸》留下的“遺言”。從宣布延期,到再次定檔10月26日,再到取消公映,這部電影就這樣悄悄地遁形無蹤了。
如果你認(rèn)為《大轟炸》只是一個特例,那就錯了。電影改檔這件本該慎之又慎的事情,在2018年成了“常規(guī)操作”。以暑期檔為例,共有23部影片改檔或撤檔,其中7月的改檔影片更是占了當(dāng)月新片的30%,堪稱史上最混亂的一屆檔期。
今年暑期檔,在票房31億元的《我不是藥神》的強(qiáng)勢擠壓下,同檔期的《風(fēng)語咒》《新烏龍院》《墨多多謎境冒險》等5部電影“落荒而逃”。另一部暑期檔影片,由甄子丹主演的《大師兄》原定8月17日上映,后推遲一周,卻仍未逃脫被8月24日空降開畫的《蟻人2》無情碾壓的命運。
實際上,改檔往往是弱勢影片的無奈選擇,畢竟沒有哪家片方愿意在宣傳營銷上重復(fù)耗費資金和精力。按照行業(yè)慣例,片方一般會在公映前3天左右拿到預(yù)排片情況。對于稍具票房野心的影片來說,首日排片量的底線通常在6%左右。如果低于這個比例,影片很有可能被迅速邊緣化。因此,影片的緊急改檔多發(fā)生在這一階段。
中小成本國產(chǎn)電影,改檔1次、2次不足為奇,改檔4次、5次的“奇葩”操作也并不鮮見。畢志飛導(dǎo)演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兩年內(nèi)改檔5次,最初定檔2016年5月13日,經(jīng)過3次改檔后定于2017年9月22日上映,5天后緊急撤檔,又經(jīng)過2次改檔后于2018年2月9日再次上映,兩次登陸院線累計票房僅有234萬元。號稱制作成本4100萬元的中法合拍電影《暮光·巴黎》,從最初的2017年10月31日一路改檔5次,于2018年10月26日艱難上映,票房207萬元。
比臨時改檔更匪夷所思的,是影片上映后又撤檔。號稱7.5億元投資的《阿修羅》公映3天后撤檔,票房僅有5000萬元。國產(chǎn)動畫《昨日青空》也在全國點映后撤檔,從暑期檔改為10月26日上映,票房成績?yōu)?350萬元。
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電影發(fā)行有一種說法,叫作看前、看后、看左右,檔期策略是宣發(fā)核心,在票房總空間一定的情況下,競品情況會直接影響一部影片的成敗。因此,除了少數(shù)影片的確是出于制作周期等原因選擇改檔,大多數(shù)影片改檔都是為了避開同檔期大片,以爭取盡可能多的排片空間。
事實上,對于弱勢影片而言,無論檔期怎么調(diào)整,都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2018年這波令人眼花繚亂的改檔操作,不僅浪費了片方和宣發(fā)方本就有限的資源,也讓影院和觀眾無所適從。過于迷信檔期選擇,并非明智之舉,踏踏實實在創(chuàng)作上下功夫,才是取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