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易
摘要:同源詞研究是我國語言文字學(xu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歷年來不少語言學(xué)家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有學(xué)者認為港字和溝字是異體字,異體字不是同源詞,并沒有人對港字的同源詞加以說明。由于港、江、巷、經(jīng)、綱、五個詞發(fā)音相近,詞義相通,所以我們認為港、江、巷、經(jīng)、綱為一組同源詞。
關(guān)鍵詞:同源詞;港
一、港和巷
港字出現(xiàn)的時間不算早,(漢)許慎《說文解字》里并未對港字有所收錄。直到(北宋)徐鉉校訂《說文解字》時,才將港字放入大徐本中,“徐鉉將港字收錄于大徐本卷十一上水部新附字中的第15字,‘古項切,水派也。從水?聲。港字在《說文解字》大徐本里被釋義為江河的分流。”(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港,古項切,音講。水分流也。一曰水中行舟道?!薄稄V韻》《集韻》:“港,胡貢切,音哄。港洞,相通貌?!恶R融·長笛賦》港洞坑谷。”《集韻》:“港,胡降切,音巷。水貌?!备圩致暭~為見,韻部是東。
《說文解字》:“巷,里中道。從邑,從共,皆在邑中所共也?!薄稄V韻》:“巷,街巷也。”《增韻》:“直曰街,曲曰巷?!薄对姟む嶏L(fēng)》:“巷無居人?!对]》里塗也?!薄吨芤住罚骸坝鲋饔谙餆o咎?!薄对娊?jīng)》:“叔于狩,巷無飲酒?!笨梢娤锏谋疽鉃槔镏械?,就含有交叉的意思。巷字聲紐為匣,韻部是東。
《崇禎義烏縣誌》中有“四里匯于大陂曰新塘入合港會于?溪。”沒有人對其中的港字作出解釋?!度何摹防镉小靶陆?jīng)薩婆若,舊經(jīng)溝港,道亦道跡,新經(jīng)須陀洹?!币矡o人做注。港字多次出現(xiàn)在宋、元、明、清代的各類詩文小說中。(北宋)《冊府元龜》:“又分入港中,登岸引道,廣設(shè)壇屋。”(北宋)《朱子語類》:“蓋怒氣易發(fā)難制,如水之澎漲,能權(quán)停閣這怒,則如水漸漸歸港?!?/p>
《宋史·趙范傳》:“然有淮則有江,無淮則長江以北港汊蘆葦之處,敵人皆可潛師以濟?!保鳎端疂G傳》第七八回:“只見茫茫蕩蕩,盡是蘆葦蒹霞,密密遮定港汊。”(明)《英烈傳》:“著領(lǐng)水軍三萬,即刻抄小路到大全港口,閘住上流?!懊┒堋端逍小啡骸鞍l(fā)亮的帶子似的港汊在棋盤似的千頃平疇中穿繞著?!币驗椤案坫狻币鉃楹鱼猓种У男『?。(2)汊是小河的意思。又因為《集韻》解釋汊:“楚嫁切,音衩。水岐流也。”《韓愈·曹成王》:“行跐川汊?!?,港汊為分支的小河,所以港字字義可能為被小河分支的大河?!段倪x·馬融<長笛賦>》:“庨窌巧老,港洞坑谷?!崩钌谱ⅲ骸案鄱?,相通也?!?/p>
港的聲符為巷,(漢)許慎《說文解字》里將巷字釋為“里中道”,有交叉縱橫之意,又因為港字從水,所以將港字解釋為與小河相通的大河是有理有據(jù)的。
“凡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概念為中心,而以語音的細微差別(或同音),表示相近或相關(guān)的幾個概念。”(3)王力所說同源字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同源詞。港和巷韻部相同,詞義相近,所以我們認為港和巷是一組同源詞。
二、江和工
《爾雅》說江:“江為沱?!痹S慎《說文解字》:“沱,江別流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沱,江別流也。召南曰。江有沱。釋水曰。水自江出爲沱。毛傳曰。沱、江之別者。按今說文衍流字。宜刪。沱爲江之別?!痹S慎和段玉裁認為江不是沱,水出自江方為沱,沱為江水的支流。江字聲紐為見,韻部為東。
《墨子》:“舟戰(zhàn)于江。楚人順流而進。”《今文尚書》:“三江既入。“《詩經(jīng)》:“江漢浮浮,武夫滔滔?!保h)許慎《說文解字》說江字:“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從水工聲?!保ㄇ澹┒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江,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保ㄖ埽秶L(fēng)·周南·漢廣》:“江之永矣?!薄缎⊙拧に脑隆罚骸疤蕴越瓭h。”江的本義就是匯入大海的江水。(北宋)張先《木蘭花》里有“江水不深山不重”。江固然也有交叉之意,且江字和港字聲紐和韻部都相同,所以港和江必然是一組同源詞。
《周禮·天官·大宰》:“五曰工事之式?!弊ⅲ骸肮?,作器物者?!薄斗Y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土民,有商民,有農(nóng)民,有工民?!弊ⅲ骸肮っ?,巧心勞手以成器物者?!薄吨芏Y·天官·序官》:“玉府……·工八人?!弊ⅲ骸肮ぃ芄ビ裾?。”《論語·子張》:“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墨子·辭過》:“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薄盾髯印ば詯骸罚骸肮使と藬勰径善?。”《今文尚書》:“允厘百工,庶績咸熙?!?/p>
雖然工是江的聲符,聲紐和韻部與江相同,但是二者之間意義卻千差萬別。工的本意為手工業(yè)工人,江的本意則為江水。雖然兩個字讀音相近,但是意義并無關(guān)聯(lián),所以江和工沒有同源關(guān)系。
三、經(jīng)和綱
《爾雅》:“典,經(jīng)也。”《爾雅》:“基,經(jīng)也?!薄墩f文解字》:“經(jīng),織也?!薄墩f文解字注》:“(經(jīng))織從絲也?!薄短筋A(yù)覽》八百二十六引《說文》:“經(jīng),織從(縱)絲也。”《玉篇》:“經(jīng),經(jīng)緯已成繒帛也?!薄抖Y記·月令》:“毋失經(jīng)紀?!薄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巴踔蠼?jīng)也?!笔瑁骸敖?jīng)者,綱紀之言也?!?/p>
《說文解字》:“綱,維紘繩也。”《詩·大雅·棫樸》:“綱紀四方。”箋:“張之為綱,理之為紀?!笔瑁骸熬W(wǎng)者,綱之大繩?!薄毒戆ⅰ罚骸八姆街V。”箋:“網(wǎng)者,能張眾目?!薄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凹o綱之僕?!弊ⅲ骸盀橹o綱?!笔瑁骸熬V是為之大繩?!薄稌颉罚骸芭e其宏綱?!笔瑁骸熬V者,綱之索?!薄墩f文解字注》:“(綱)網(wǎng)紘也。各本作維紘繩也。今依棫樸正義正。紘者、冠維也。引申之爲凡維系之偁。”《詩經(jīng)》:“之綱之紀,燕及朋友?!薄蹲髠鳌罚骸敖袷湫?,亂其紀綱,乃滅而亡?!?/p>
經(jīng)和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綱在古文獻本義為提網(wǎng)的總繩,經(jīng)的本意是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綱和經(jīng)的本意都有交織的意思,且兩個字都是見母字,在上古時讀音也相近,所以我們認為經(jīng)和綱是有同源關(guān)系的一組詞。
同源詞探討在漢語言文字專書研究以及漢語詞匯史研究中具有考古學(xué)意義,有很大的運用空間。但由于同源詞的探討關(guān)鍵是要依賴于上古文獻材料和上古音研究的高度,而這方面顯然先天不足,帶來了同源詞的研究常犯主觀附會之忌,難以取證,難以服人。不過如果結(jié)合先秦以來語言文字辭書記載和后世文獻的旁證材料,再結(jié)合今方言中的遺存資訊,同源詞的探討還是可以取得令人信服的結(jié)論的。但是在同源詞的研究過程中,要注意多語源問題,“劉麗群《也談段玉裁聲與義同原》指出同源系統(tǒng)與形聲系統(tǒng)雖緊密聯(lián)系但并不重合,同源之字未必同聲符,同聲符之字未必同源。二者的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仍需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這與前人右文說的批評相吻合?!保?)綜上所述,港、巷、江、經(jīng)、綱五個詞讀音相近,詞義相通,所以這五個詞是同源詞。
一個民族的造字思維是這個民族歷史文化與邏輯思維的反映。語言文字學(xué)者歷來為同源字研究做出不懈努力。探求造字之源的過程,正是在還漢字以本來面目。我們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港、江、為一組同源詞,但是港組的同源詞還有待完善,還有更多的詞有待繼續(xù)被發(fā)現(xiàn)?,F(xiàn)代語言文字學(xué)者用現(xiàn)代思維和科學(xué)的手段,對經(jīng)過千年發(fā)展演變的漢字一探究竟,不僅對豐富世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大有裨益,也為中國語言文字學(xué)的發(fā)展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注釋:
《港字小考》錢祥元 張忠波 鄭青,中國港口1997年第4期第36頁。
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M].湖北辭書出版社,1995.第7899頁 第5卷1444
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方言注》引《爾雅》“蝒馬者蜩”之價值與“蝒”之語源義,萬久富 馬嬌嬌(南通大學(xué)圖書館 南通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南通,226019)
參考文獻:
[1]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2](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杜永俐.漢語同源字與同源詞[J].煙臺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