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全田 劉楠
摘 要 隨著新的國家信訪條例的陸續(xù)出臺,信訪工作也越來越走向了法治的軌道。然而,在近年來各機關辦理的信訪案件中,違規(guī)上訪、非法上訪的現(xiàn)象還時有發(fā)生,其嚴重影響了我們正常的社會秩序和良好的國家形象,給相關部門帶來了較大的信訪壓力。本文將以南陽市臥龍區(qū)檢察院辦理的非法上訪案件為例,探究目前非法上訪的現(xiàn)狀及原因,并為相關問題的解決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檢察院 非法上訪 信訪條例
作者簡介:婁全田,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劉楠,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檢察院干警。
中圖分類號:D6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306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矛盾與社會利益沖突的不斷突出和加劇,加之部分群眾在表達自己訴求時信訪而不信法,導致了現(xiàn)階段信訪案件數量高居不下,在這其中,非訪案件又占據了較大的比重。非訪人員往往采取較為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給社會的穩(wěn)定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解決好上訪,尤其是非法上訪問題成為了當前社會發(fā)展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非法上訪的概述及現(xiàn)狀
非法上訪是指信訪人員不到指定的場所和按規(guī)定的逐級信訪程序到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機關或組織提出訴求,而是采取蓄意的、過激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訪、鬧訪、纏訪、越級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影響黨政機關辦公秩序,損害社會治安秩序,惡化地區(qū)建設發(fā)展環(huán)境,妨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 。
2017年新修訂的《信訪條例》對正常的信訪活動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然而近年來,非法上訪這一現(xiàn)象的數字仍高居不下,各級黨政機關的信訪壓力依然較大。筆者通過對臥龍區(qū)檢察院辦理的非法上訪案件的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訴求的合理性和行為的違法性相交織
通過對非法上訪案件案情的查看和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上訪人員在初次上訪或上訪時確有相對合理的訴求需要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訴,內心渴望對自己的要求能公正處理和對待,來借此尋求心理上的平衡和情感上的宣泄。然而在現(xiàn)實上訪的實踐中,這種情感所激發(fā)出來的行為卻時常帶有違法的影子,相關行為不僅違反了《信訪條例》,有時甚至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對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來較大的沖擊。
例如家住臥龍區(qū)靳崗鄉(xiāng)的關天才,1997年因幫其姐夫放樹不幸摔斷了左腿,遂與其姐夫就賠償問題訴訟至臥龍區(qū)法院,法院一審判令其姐夫賠償關天才4000余元,關天才不服判決,向南陽市中級法院提起上訴,南陽市中院駁回了上訴,維持原判。而后自2011年至2017年,關天才先后十余次,特別是選擇在敏感時期進省赴京上訪,多次在天安門廣場等重要區(qū)域進行非法活動,嚴重擾亂了當地的社會秩序。本可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自身的合理訴求的他,卻最終走上了違法的道路。
(二)纏訪、鬧訪、重復上訪、越級上訪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
在辦理的這些非法上訪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纏訪、鬧訪、重復上訪以及越級上訪這些現(xiàn)象稱為非法上訪案件的共性。
部分上訪群眾表達訴求不是通過釋法講理來實現(xiàn),而是采取過激的纏、鬧等方式,意圖通過一纏一鬧來制造影響,讓相關接訪人員迫于無奈而對無理上訪群眾聽之任之,乃至滿足其要求。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妨礙信訪秩序,二是妨礙相關單位的工作秩序、社會秩序。例如臥龍區(qū)蒲山鎮(zhèn)的張永海,自2016年起,他多次到各級政府信訪,要求認定其哥哥1991年在蒲山鎮(zhèn)帥莊村委任廣播員期間所患精神病為因公致病,以達到索要賠償的目的。其每次上訪,多是在政府門前大吵大鬧,辱罵相關人員。2017年9月,更是在蒲山鎮(zhèn)征兵入伍工作會上,偷拿該鎮(zhèn)征兵入伍材料,導致該項工作停滯,給正常的工作秩序帶來了影響。
部分上訪群眾針對同一信訪問題屢屢重復上訪。一方面,由于信訪程序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依法依程序辦理事項需要一定的時間;另一方面,信訪問題大多是歷史遺留問題,合理解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然而,上訪群眾回家后在短時間內看不到結果,認為是政府處理信訪問題不及時、有拖延,就會導致其重復上訪。有些甚至是該信訪問題相關部門已經解決,出于某種原因,他們也會借此而重復上訪。重復上訪的現(xiàn)象在非法上訪中相當普遍,有些甚至每年就同一問題赴省進京上訪十幾次,浪費了大量的信訪資源。
相當一部分上訪人員熱衷于越級上訪。由于受信“人”而不信“法”的觀念影響,普通百姓遇到問題時放著法律規(guī)定的正常救濟途徑不用,不上訴、不申訴,而是到市里省里,甚至是進京反映,總覺得找的官越大,把事情鬧得越大,就越容易引起重視,問題就越容易得到解決。
(三)以上訪為名,意欲獲取非法利益
一部分上訪群眾在初次上訪時確有較為合理合法的訴求,但是在上訪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以纏訪、鬧訪、越級上訪等形式的非法上訪,不僅可以解決自身較為合理的訴求,還能額外獲取一部分非法利益。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上訪人員即使在自身的訴求已經解決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借機非法上訪來獲取非法利益。例如臥龍區(qū)潦河鎮(zhèn)非訪人員李德蘭,在初次上訪嘗到甜頭后,2016年5月,同村民在鎮(zhèn)政府門前將其電動車砸壞,本價值3000余元的電動車,李德蘭采用辱罵工作人員、脫衣服等形式來進行非法上訪,最終迫使臥龍區(qū)潦河鎮(zhèn)政府賠償其10000元錢。
二、導致非法上訪的原因
(一)目前,我國信訪門檻較低,解決問題快
相比訴訟程序,目前我國信訪程序沒有訴訟程序的嚴格限制和繁瑣程序,對于信訪人或信訪事項也沒有過多的規(guī)定或限制。而且,信訪可訴的內容十分廣泛,容易引起領導重視,解決方式靈活。從實踐上看,在處理某些具體問題上,有時信訪途徑比訴訟程序解決問題快、成本低。一些信訪人員提出的信訪事項立即可以被受理,交辦或轉送,進入辦理階段。如果有領導批示或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更快。因而部分信訪人誤認為找“大蓋帽”,不如找“烏紗帽”。因此,通過重復訪、纏訪、越級上訪等非法方式迫使黨委、政府介入,便成了部分上訪群眾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