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走進黑森林》
作者:呂旭亞
版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18年9月
本書作者系臺灣的榮格心理分析師和治療師,她秉承榮格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重視文學、藝術、生活、宗教等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chǎn),對集體心靈無意識作深入開掘,以超越個人的局限性。她從七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以女性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包括《白雪公主》《睡美人》《萵苣姑娘》等)出發(fā),用榮格的分析方法從中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許多被我們忽略的情節(jié),被解讀出關于心靈成長的深意,提供不同的覺知,讓我們對自身的困難和處境有了更深的體悟。
《睡魔4:迷霧季節(jié)》
作者:(美)尼爾·蓋曼 等 編繪
譯者:韓鋼
版本:后浪|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18年8月
《睡魔》系列漫畫是美國奇幻小說大師尼爾·蓋曼的杰作,全書共12本,每一冊的故事互有關聯(lián)但又有各自的獨立性。主人公為睡魔,也就是“夢”,來自一個既非神也非人的“無盡家族”,家族的其他成員還包括他的大哥“命運”,姐姐“死亡”,以及他的幾個成天胡作非為的弟弟妹妹——“毀滅”“欲望”“絕望”“瘋狂”。人們內(nèi)心的夢究竟是什么?是發(fā)自本心的產(chǎn)物還是受到別人影響而誕生的幻影?《睡魔》讓我們不停地思考這個問題。
《索爾·貝婁之心:長子回憶錄》
作者:(美)格雷格·貝婁
譯者:朱云
版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7月
巨大的名聲必然會為作者帶來無數(shù)贊美,但同樣也會導致遮蔽。索爾·貝婁,1976年諾獎得主,生前獲得很多人的無限崇拜,然而,作為“私底下的人”與“公眾英雄”之間,貝婁的形象有著巨大的反差。其長子格雷格·貝婁描寫了那個溫和、平易近人的“青年索爾”,也描寫了對社會冷漠無情的“老年索爾”,以及兩人之間——作為普通的父子——的溫情與爭執(zhí)。如格雷格所說:“他(索爾)值得我為他寫一部詳細且坦誠的傳記?!敝攸c是坦誠。
《CD流浪記》
作者:呂正惠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9月
曾任臺灣清華大學與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的呂正惠,是一個擁有至少7000張CD唱片的發(fā)燒友。如同陳映真,他也算是這土地里生長出來的精神異類。在時常醉酒的時期,他無日無夜地聽音樂,最終以寫作《CD流浪記》作為一種安慰與救贖。因此,本書所收錄的文章與其說是專業(yè)樂評,倒不如說是作者對于古典音樂的人文詮釋,而這背后亦是他從三十而立到七十古稀的心路歷程,以及背后的世界觀、人生觀、政治態(tài)度和藝術見解。
《日本設計六十年》
作者:(日)內(nèi)田繁 譯者:張鈺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9月
讀這本書會改變很多對日本設計的刻板印象。我們經(jīng)常視日本為融合傳統(tǒng)文化、重視生活質感的典范,但在美式生活的侵蝕之下,日本也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的問題,日本娛樂產(chǎn)業(yè)的高度發(fā)展,讓人們誤以為在日??臻g中放入娛樂元素就是生活豐富的證明。這本書讀起來可能會感到繁復細碎,畢竟設計本身就是一件著眼于日常的瑣碎之事。而通過“設計”,我們也能對這個與我們糾葛至今的國家多一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