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摘 要: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高校大學生使用網絡的基本狀況、獲取網絡信息的基本途徑和使用網絡的主要目的。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具有積極和消極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加深對社會問題和生活的理解、完善原有的知識結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變等;高校網絡輿情對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影響,高校很有必要對網絡輿情進行監(jiān)管和疏導;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在職能部門的組建設置、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執(zhí)行、監(jiān)管疏導的實施效果等方面有待提高,存在缺乏專職人員、專門機構和相關規(guī)章制度、管理不完善、不貼近學生實際、缺少人文關懷,輿情表達渠道不暢通等問題,大學生網絡素質教育有待提高。若網絡輿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高校應科學、合理、妥善處理好網絡輿情事件。
關鍵詞: 微時代 大學生 網絡輿情 影響狀況
一、調查方法與調查對象
1.調查方法
為了充分掌握高校大學生對網絡的利用狀況、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及和諧校園建設的影響,課題組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學生卷和教師卷兩種。受調查者是高校管理者和大學生,涉及文、工、理三類學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四個年級,學生卷共有效填寫714份,教師卷共有效填寫70份。
2.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涉及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商業(yè)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工業(yè)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共七所高校784名師生。
受調查的高校管理者共70名,其中男性27人(39.13%),女性42人(60.87%),涉及宣傳部、網絡中心、學工部、學院、網絡輿情監(jiān)管專門機構五個部門;受調查的大學生共714人,其中男生268人(37.54%)、女生446人(62.46%),學生干部314人(43.98%)、普通學生400人(56.02%),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四個年級。
二、調查涉及的問題
1.高校大學生利用網絡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高校大學生使用網絡的基本狀況,了解他們獲取網絡信息的基本途徑和使用網絡的主要目的。
2.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
通過涉及相關問題,了解到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產生的影響,突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要性。
3.高校網絡輿情對和諧校園建設的影響
通過涉及相關問題,了解到高校網絡輿情對和諧校園建設的影響,突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必要性。
4.高校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現(xiàn)狀調查
通過涉及相關問題,了解到高校網絡輿情監(jiān)管建設情況、存在問題、網絡素質教育開展情況、網絡輿論危機事件處理等情況,從而為高校網絡輿論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提供指導。
三、調查內容和結果
1.高校大學生網絡使用現(xiàn)狀調查結果
(1)網齡調查
在被調查的714名學生中,網齡1年以下的7人,占總人數(shù)的0.98%;1年-3年網齡的40人,占總人數(shù)的5.60%;3年-5年網齡的116人,占總人數(shù)的16.25%;5年以上網齡的學生人數(shù)最多,為551人,占總人數(shù)的77.17%。
由網齡分布情況可知,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被調查者中93.42%的學生使用網絡達到三年以上,有五年以上網齡的高達77.17%,網絡已經深深影響到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2)上網時間調查
上網時間調查分為每天上網時間段和上網時間量兩個指標。
在上網時間段的調查中,夜間(18:00-6:00)上網的學生601人,占總人數(shù)的比例高達84.17%??梢姶藭r間段是大學生上網的高峰期,同時也是高校開展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的重要時間段。
上網時間量的調查中,上網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學生31人,1小時—3小時的學生224人,3小時-5小時的學生268人,5小時以上的學生191人,分別占被調查總人數(shù)的4.34%、31.37%、37.54%、26.75%??梢娚暇W已占據大學生的很多時間,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使用網絡工具調查
高校網絡輿情的傳播途徑廣泛,涉及手機軟件上的熱點推薦、搜索引擎、門戶網站、大型論壇、電子郵件、微信、微博、QQ等即時通訊軟件上的聊天討論等。通過調查,高校學生主要通過微信、微博、QQ等即時通訊軟件上的聊天討論獲取網絡信息。在被調查的714名大學生中,使用這些工具的人數(shù)占到總人數(shù)的88.24%,已成為高校網絡輿情傳播的主要途徑。
2.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調查分析
(1)高校學生關注社會熱情高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涉及娛樂消遣、個人學習、社會穩(wěn)定的熱點事件關注度最高,分別為85.99%、68.91%、66.25%。涉及社會穩(wěn)定的熱點事件類主題關注度很高,這成為高校網絡輿情的主要內容。這充分體現(xiàn)出大學生群體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強烈。
(2)高校學生網絡輿論情緒化明顯
在被調查中,21.29%的學生在校園相關網站或論壇公開發(fā)表或分享過帖子,雖然主要以敘事為主(60.92%),但仍有28.29%的學生網絡狀態(tài)屬于交流型,希望引起共鳴,共同參與討論,2.66%的學生在調查中承認自己在網絡上發(fā)表過過激言論,宣泄過不滿情緒。在問及“您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時,您會采取哪種表達方式”時,仍有26.89%的學生選擇網絡發(fā)帖引起關注、17.09%的學生選擇向校外媒體反映情況。當問及“現(xiàn)在很多同學遇到事情會選擇第一時間發(fā)布在網絡上,并@好友、學校老師或者其他有影響力的人解決問題,對于這種做法您的態(tài)度”時,有26.33%的學生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能快速引起注意并解決問題。在回答“下列情況是否符合您在網絡輿情中的表現(xiàn)(1→5表示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時,“經常積極參與網上話題討論,表現(xiàn)活躍”、“發(fā)布和傳播過虛假信息”、“其他網民對網絡事件發(fā)表的觀點會影響您的判斷”這幾個選項都有相當程度的呈現(xiàn)。
以上調查情況都表明,大學生網絡輿情非理性、情緒化明顯。這種情緒化的言論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將引發(fā)負面的網絡輿論,產生負面影響。
(3)網絡輿論對大學生影響情況
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影響內容、性質、程度三個方面。通過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影響內容上: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加強對社會問題和生活的理解(78.99%)、完善原有的知識結構(44.96%)、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變(40.62%)、其他影響(27.73%)。
影響性質上:31.51%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積極影響更大,10.92%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消極影響更大,22.83%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一樣大,34.73%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不清楚。
影響程度上:在回答“您認為高校網絡輿論對您的思想和行為影響大嗎?程度值1-5表示影響程度大小,值越大影響程度越大?!睍r,10.36%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1”,19.75%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2”,51.54%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3”,14.85%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4”,3.50%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5”。
基于以上情況,調查中在回答“您認為學校有必要對網絡輿情進行監(jiān)管和疏導嗎?”時,高達80.67%的學生選擇有必要,僅有19.33%的學生認為沒必要。
3.網絡輿論對和諧校園建設影響情況
高校網絡輿情對和諧校園建設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影響性質和程度兩個方面。通過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影響性質上:17.39%的被調查管理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對和諧校園建設存在積極的正面影響,5.80%的被調查管理者認為存在消極的負面影響,高達76.81%的被調查管理者認為二者兼而有之。
影響程度上: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對和諧校園建設影響較大、影響重大的被調查管理者分別為50.72%和24.64%,僅有23.19%的被調查管理者認為存在一定的影響,1.45%的被調查管理者認為影響較小。
基于以上情況,調查中在回答“您認為學校有必要對網絡輿情進行監(jiān)管和疏導嗎?”時,高達92.75%的管理者選擇有必要,僅有7.25%的管理者認為沒必要。
4.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現(xiàn)狀調查
(1)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建設情況
被調查各高校的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建設情況采用了職能部門的組建設置、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執(zhí)行、監(jiān)管疏導的實施效果三個測量指標。調查情況如下:
在職能部門的組建設置上:在被調查管理者中,65.22%的管理者回答所在高校沒有設立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的專門職能部門。
在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執(zhí)行上,僅有18.84%的管理者回答所在高校制定了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而且效果很好;24.64%的管理者回答所在高校制定了相關規(guī)章制度,效果較好;30.43%的管理者回答所在高校制定了相關規(guī)章制度,但效果卻一般;仍有26.09%的管理者回答所在學校沒有制定這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
在監(jiān)管疏導的實施效果上,課題組在學生卷和教師卷兩組調查問卷中,都設置了“您認為您所在學校對大學生網絡輿論監(jiān)管得如何?”一題。經過比較,回答比較一致,比例由高到低的回答依次都是:一般、嚴格規(guī)范、不嚴格、沒有監(jiān)管。并且回答監(jiān)管疏導效果一般的比例都很高,分別是:教師卷為52.17%,學生卷為63.17%。
(2)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上,課題組在學生卷和教師卷兩組調查問卷中,都設置了“您認為現(xiàn)在學校對網絡輿情的管理存在哪些問題?”一題。
在大學生網絡輿情監(jiān)管與疏導工作中被調查管理者和大學生關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很一致,主要是:缺乏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教師卷0.59;學生卷0.36),管理不完善、論壇等言辭不文明等現(xiàn)象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教師卷0.49;學生卷0.47),缺乏大學生網絡言論表達的規(guī)章制度(教師卷0.46;學生卷0.32),不貼近學生實際、缺少人文關懷(教師卷0.46;學生卷0.35),輿情表達渠道不暢通(教師卷0.41;學生卷0.37)。
(3)大學生網絡素質教育開展情況
經調查,在回答“您所在的學校是否開展大學生網絡素質方面的宣傳教育?”時,63.77%管理者回答“時”,36.23%的管理者回答“否”。
在教育內容上,當問及“您所在的學校開展網絡素質教育,主要涉及哪些內容?”時,高校都開展了網絡思想政治(68.89%)、網絡道德教育(80.00%)、網絡法制教育(73.33%)、網絡安全教育(86.67%)、選擇媒介素質教育(35.56%),但選擇媒介素質教育的比例明顯低于其他四類。
課題組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利用相關分析研究媒介素質教育和網絡思想政治、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法制教育、網絡安全教育共4項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結果:媒介素質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法制教育、網絡安全教育共4項之間全部均呈現(xiàn)出顯著性,相關系數(shù)值分別是0.966、0.968、0.965、0.968,并且相關系數(shù)值均大于0,意味著媒介素質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法制教育、網絡安全教育共4項之間有著正相關關系。
可見作為大學生網絡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媒介素質教育應得到高校重視。高校在開展大學生網絡素質教育時,在有效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法制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的同時,應著力開展媒介素質教育。
在教育方式上,綜合利用多媒體手段、專家講座、廣播、條幅、海報等傳統(tǒng)方式相結合,達到教育目的,以多媒體手段為主。
在教育效果上,54.55%的管理者認為效果一般,可見大學生網絡素質教育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4)高校應對大學生網絡輿情危機事件情況
當網絡輿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會進一步演變成危機事件。高校應科學、合理、妥善處理好網絡輿情危機事件。在五種處理方式中,平均值最高的是用恰當方式引導輿論(0.62),這是處理網絡輿情危機事件的有效方式。采用“堵”和“捂”的辦法的平均值最低(0.25),這是一種負向的測量指標,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沒有必要,不建議采用這種方式處理。
參考文獻:
[1]雷銘.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探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社會治安研究,2011,26(6).
[2]宋光慧,聶琰,郭建康.高校網絡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構建及應對機制研究[J].計算機與現(xiàn)代化,2011(11).
[3]周建勝,范志軒.高校網絡輿情成因及引導處置機制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