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fā)全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青海 海東 810800)
剖宮產手術是經腹壁切開產婦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一種手術方法。有研究表明,在對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時,選擇不同的麻醉方法會對產婦及其胎兒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選擇最佳的麻醉方法,對確保其母嬰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本次研究主要對比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對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進行麻醉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至2018年期間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人民醫(yī)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240例產婦。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術前進行胎兒胎心監(jiān)測未見異常的產婦。2)處于正常分娩狀態(tài)的產婦。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嚴重的心、肝、腎、肺等器官功能障礙的產婦。2)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3)心電圖出現異常的產婦。4)術前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的結果出現異常的產婦。將這240例產婦平均分為A組和B組。A組產婦年齡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8.94±2.18)歲;其孕周為36~40周,平均孕周為(38.46±1.14)周。B組產婦的年齡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8.86±2.21)歲;其孕周為36~40周,平均孕周為(38.45±1.18)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剖宮產手術。對兩組產婦進行術前準備的方法是:1)對產婦進行術前常規(guī)檢查。2)為產婦建立靜脈通道,同時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護。3)在對產婦進行麻醉前,使用15 ml·kg-1·h-1的乳酸鈉林格注射液對其進行靜脈注射。對A組產婦進行硬膜外麻醉,方法是:1)協(xié)助產婦取側臥位。2)用16 G硬膜外穿刺針對產婦腰椎的L1-2間隙進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為其頭向置管,在其硬膜外注射3~5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在5 min后產婦若未發(fā)生全脊麻,則可為其追加10 ml濃度為0.75%的甲磺酸羅哌卡因,使其麻醉平面達到T6。3)術中,根據產婦的麻醉情況,可為其追加注射3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4)術中,需密切觀察產婦的麻醉情況,避免其發(fā)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等。對B組產婦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方法是:1)協(xié)助產婦取側臥位。2)對產婦的L3-4椎間隙進行穿刺,將穿刺針刺入其蛛網膜下腔后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若有腦脊液流出為其推注2 ml濃度為0.75%的布比卡因+1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注射完畢后退出穿刺針,然后對其進行硬膜外腔置管。3)協(xié)助產婦轉為平臥位后,調整其麻醉平面,使其麻醉平面達到T6。4)術中,根據產婦的麻醉情況,可為其追加注射3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
觀察兩組產婦的麻醉效果及其各項臨床麻醉指標。1)將產婦的麻醉效果分為優(yōu)、良和差三個等級。⑴優(yōu):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產婦無疼痛感,其腹部肌肉松弛度良好,無需為其輔助性使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類藥物。⑵良: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產婦有輕微的疼痛感,其腹部肌肉松弛度良好,需為其輔助性使用少量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類藥物。⑶差: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產婦有明顯的疼痛感,其腹部肌肉松弛度較差,進行手術操作不順暢,需為其使用較多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類藥物。2)臨床麻醉指標包括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術中追加局麻藥的劑量、進行手術的時長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等。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在A組的120例產婦中,麻醉效果為優(yōu)者有65例,為良者有48例,為差者有7例,其麻醉效果的優(yōu)良率為94.17%。在B組的120例產婦中,麻醉效果為優(yōu)者有83例,為良者有36例,為差者有1例,其麻醉效果的優(yōu)良率為99.17%。與A組產婦相比,B組產婦麻醉效果的優(yōu)良率更高,P<0.05。
與A組產婦相比,B組產婦術中追加局麻藥的劑量更少,其麻醉起效的時間和進行手術的時長均更短,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各項臨床麻醉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各項臨床麻醉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的時間(min)術中追加局麻藥的劑量(ml)進行手術的時長(min)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n)]A 組 120 13.52±3.83 7.13±1.46 58.33±10.36 15.83(19)B 組 120 8.15±2.57 2.27±0.73 42.45±6.44 7.5(9)
進行剖宮產手術時所用的麻醉藥及實施麻醉的方式均可對產婦及其胎兒產生一定的影響[2]。進行麻醉誘導的速度快與慢、麻醉藥的肌松效果好與差、產婦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與高等均是判斷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重要指標。臨床上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主要是進行硬膜外麻醉。采用此麻醉方法對產婦進行麻醉具有麻醉平面易控制、對胎兒產生的影響較小等優(yōu)點。但是,對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進行硬膜外麻醉的起效較慢,且易出現術中阻滯不全的現象。有研究表明,對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不僅可縮短其麻醉起效的時間,還可在確保母嬰安全的情況下達到神經阻滯完全的效果[3]。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進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相比,對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效果更好,在短時間內即可達到麻醉要求,且鎮(zhèn)痛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