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玲
在靜教院附屬學校(請編輯向作者了解此校名)為期兩周的學習過程中,我聆聽了66歲的張人利校長熱情四溢的講座,觀摩了老、中、青教師智慧的課堂,從各個教研組長的訪談中分享了各個教研組的經驗,又親臨了在一個非常年輕的科技輔導員設計下的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科技活動。我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體會,這所學校的每一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創(chuàng)造力真是讓人嘆服。這樣的一個教師群體到底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呢?我感悟到了三點。
在2012年的常州市優(yōu)質學校復評集中展評時,張人利校長曾經談到,看一所學校關鍵是看這所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怎樣的課程。而領導力的核心是校長,源泉是教師,只有把校長頂層設計中的課程思想、課程設計、課程執(zhí)行、課程評估,以及滲透在這些因素之中的課程文化和精神與教師課程開發(fā)的熱情、優(yōu)勢、智慧、主觀能動性等體現(xiàn)草根精神的要素完美結合時,我們才能從課程建設的高度找到學校多樣化辦學和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之路。而這一切,張人利校長做到了。張人利校長堅守課堂改革之路,提出了“后茶館式”教學的思想與方法,并帶領全體教師積極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不斷提煉、不斷反思,努力把思想轉化為實踐,讓老師真正內化于心。“新德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學校德育框架的設計、“教師資源庫”的建立等等,在充分實踐與思考的基礎上,張校長更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把這種教學的思想逐步向外輻射,吸引各地的人都來到學校一起學習與探討,不僅給教師更多展示的平臺與機會,也把學校的工作逐步推向了精細化層面。所有這一切無不傾注著這位專家型校長的思考,更能體現(xiàn)出這位校長對教育的執(zhí)著與熱情。我佩服于張校長的頂層設計能力。
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跟各學科教研組的組長和某一領域的負責人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有兩點體會,第一個體會是我感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真是太投入了,聽到他們經常為了一件事或者一項研究工作思考到深夜。我們追問:“那你們這樣覺得辛苦嗎?”他們都微笑著告訴我們:“我們已經習慣了,我們覺得做好一件事是非常快樂的事情。”第二個體會是這些管理層的人的思考能力非常強。可能我們很多管理層的人的工作狀態(tài)還停留在疲于應付的階段時,他們已經在把工作想到了極致,做到了極致。如德育工作,分管德育的主任向我們介紹了三大領域:家訪工作、開放日工作、家委會工作。家訪工作在我們眼里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通常就是布置下去,保證家訪量就行了。但他們對家訪工作的定位就是要利用這個機制教會老師怎樣和家長進行溝通,從而能達到家校通力合作的目的。在教師行為指導文本中,寫著家訪的注意事項:一要有準備。二要多尊重。三要多鼓勵。四要多商量。五要抓時機。六要有重點。七要多觀察。八要有回避。九要抓反復。十要抓總結。家訪十忌:一忌當面告狀。二忌指責家長。三忌急于求成。四忌語氣生硬。五忌以偏概全。六忌背后議論。七忌漫無邊際。八忌過問隱私。九忌強行談話。十忌接受禮物。同樣,科技節(jié)活動也是如此,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教師的激情投入,光一個紙飛機比賽項目,根據(jù)年齡特點分別設計了紙飛機投準大賽、紙飛機投遠大賽、紙飛機滯空大賽,很多項目都是這個年輕的科技輔導員協(xié)同團隊設計的。從這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在管理者的用心策劃下就變得非常有分量、有意義;從中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學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的規(guī)范。努力把事情做好,這是學校管理隊伍對自己的要求。
正是由于校長的高位引領,管理層的用心思考與實踐,學校形成了很好的研究氛圍。在這所學校,每一位老師上公開課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其中有一位化學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年齡看上去已近五十,但課堂上所煥發(fā)出來的活力一點都不亞于青年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那樣的自如。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我們不難看出這個班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感覺這絕非一日之功,是這位化學老師長期培養(yǎng)的結果。試想一下,也許到了這樣的年齡我們都沒有勇氣站在講臺上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但他們就有這樣的自信。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所學校里,一個學期平均每人要上四、五節(jié)公開課,有時都是晚上接到任務,明天就上,現(xiàn)在學校提出的口號是“上精彩的家常課”。越是這樣的打磨,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就越高。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所學校里對于各個項目的研究,每一位老師都是熱情的參與者,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任務,每個人都有機會。用張校長的一句話來說:讓學校里的每一個人都忙起來。一所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就是這樣打造出來的。這些使我深有感觸,但同時也感受到,這正是在學校引領中最難打造的一種教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