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偉, 方志華, 李青山△
(1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腫瘤科, 2承德市第三醫(yī)院胸腹外科,河北 承德 067000)
乳腺癌是一種發(fā)生于乳腺組織異質性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女性常見的疾病。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逐漸增加,嚴重危害女性的健康[1]。雖然乳腺癌的治療技術有了巨大的提高,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等,其中化療是乳腺癌常用的治療手段,有研究表明,紫杉醇(paclitaxel)類化合物對乳腺癌有確切的療效,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抗腫瘤藥物,但大多數(shù)患者易產生耐藥性[2-4]。因此研究增強紫杉醇化療敏感性的藥物是臨床治療的重點和難點。二甲雙胍(metformin)是一種傳統(tǒng)的胰島素增敏劑, 常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近幾年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并具有降低發(fā)病風險、改善預后的作用[5-7]。本研究通過采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紫杉醇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細胞系,觀察其對細胞活力及凋亡的影響,探討二甲雙胍和紫杉醇聯(lián)合作用對乳腺癌細胞的協(xié)同作用,同時檢測一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蛋白、Bax和Bcl-2等的表達,探討藥物與AMPK信號通路和Bcl-2家族的關系及相關機制。
人乳腺癌細胞系MCF-7(原位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細胞系)購自中科院上海細胞庫;二甲雙胍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紫杉醇注射液購自上??狄帢I(yè)有限公司,RPMI-1640培養(yǎng)基和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公司;MTT和二甲基亞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購自Amresco;0.25%胰酶購自Sigma;細胞裂解液、BCA蛋白濃度檢測試劑盒和鼠抗人P21抗體購自北京中杉金橋有限公司;鼠抗人β-肌動蛋白(β-actin)抗體、兔抗人AMPKα抗體和鼠抗人caspase-3抗體購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兔 II 抗購自北京康為公司;鼠抗人Bcl-2抗體和鼠抗人Bax抗體購自武漢聯(lián)科有限公司。酶標儀購自Thermo;凝膠成像系統(tǒng)和熒光定量PCR儀購自Bio-Rad。
2.1細胞的培養(yǎng) 乳腺癌MCF-7細胞培養(yǎng)于RPMI-1640培養(yǎng)基中,加入10%胎牛血清并置于37 ℃、5% CO2、100%濕度下培養(yǎng),待細胞貼壁生長并鋪滿瓶底,加入0.25%胰酶消化、傳代,繼續(xù)培養(yǎng),取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對數(shù)期細胞用于后續(xù)實驗。
2.2MTT法檢測不同濃度二甲雙胍作用下細胞的活力 收集對數(shù)期的MCF-7細胞,以合適密度接種于96孔板上,加入180 μL不同濃度(2、5、10、20、40和80 mmol/L)二甲雙胍培養(yǎng)細胞,每組設置5個平行孔,以不加藥物作為對照,置于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8 h后,每孔加入20 μL MTT,繼續(xù)培養(yǎng)4 h;吸棄孔內溶液,每孔加入150 μL DMSO,搖床中振蕩5 min,酶標儀中檢測490 nm波長下各孔吸光度(A)值,實驗重復5次,取平均值。
2.3二甲雙胍聯(lián)合紫杉醇對細胞活力的影響 收集對數(shù)期細胞,隨機分為對照組、二甲雙胍組、紫杉醇組、聯(lián)合組及聯(lián)合+compound C組,對照組細胞常規(guī)培養(yǎng),根據(jù)臨床常規(guī)劑量和參考文獻[8],采用選取2.4 mg/L紫杉醇、2 mmol/L的二甲雙胍單獨或者聯(lián)合培養(yǎng)細胞,聯(lián)合+compound C組細胞中加入AMPK信號通路抑制劑compound C (50 μmol/L),置于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48 h,加入20 μL MTT和150 μL DMSO,測定細胞490 nm波長下各孔A值。
2.4二甲雙胍聯(lián)合紫杉醇對細胞凋亡的影響 根據(jù)凋亡試劑盒說明書的指示,將對照組、二甲雙胍組、紫杉醇組、聯(lián)合組及聯(lián)合+compound C組細胞濃度調整為1×109/L,培養(yǎng)24 h后,每孔加入10 μL Annexin V-FITC和5 μL PI,4 ℃染色15 min,流式細胞術分析細胞的凋亡率。
2.5RT-qPCR檢測細胞凋亡相關分子的mRNA水平 采用RT-qPCR法觀察二甲雙胍聯(lián)合紫杉醇對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達的影響。收集各組細胞,密度調整為4×106個,加入1 mL TRIzol試劑,充分溶解細胞,提取細胞中總mRNA。吸取3 μL 細胞總RNA,加入逆轉錄酶,反轉錄為cDNA。利用Primer 5.0軟件設計目的基因的引物序列并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見表1。擴增體系為25 μL:12.5 μL PCR Mix,引物上、下游各0.5 μL,2 μL cDNA,加入雙蒸水補足至25 μL。擴增條件為: 95 ℃ 5 min; 95 ℃ 30 s,各退火溫度 30 s,72 ℃ 38 s,40個循環(huán)。實驗重復3次,以β-actin為內參照,以2-ΔΔCt法計算目的基因相對表達量。
2.6二甲雙胍聯(lián)合紫杉醇對細胞凋亡蛋白以及AMPK信號通路蛋白表達量的影響 收集各組細胞,洗滌、離心后,加入含PMSF的細胞裂解液,冰上裂解30 min,吸取上清,BCA法檢測蛋白濃度后稀釋。洗凈、晾干玻璃板,灌入12%的分離膠至預定高
表1 RT-qPCR的引物序列
度,并加入雙蒸水液封,室溫下靜置1 h。配制5%濃縮膠,棄去雙蒸水,加入濃縮膠,插入梳子,室溫靜置30 min。將配置好的凝膠板置于電泳槽中,加入電泳液;將蛋白樣品與5×樣品緩沖液混合,煮沸5 min,每孔加入10 μL樣品,進行電泳;濃縮膠電壓調整至80 V,分離膠電壓為100 V,電泳至溴酚藍到達凝膠底部。采用300 mA電流轉膜60~90 min,將凝膠中的蛋白轉移至硝酸纖維膜中。加入5%脫脂奶粉封閉2 h;加入 I 抗稀釋液,4 ℃孵育過夜,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加入相應 II 抗稀釋液,37 ℃孵育2 h,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曝光、顯影、顯色,凝膠成像系統(tǒng)測定其灰度值,分析目的蛋白與內參照β-actin的灰度值比值,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結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多組數(shù)據(jù)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使用SNK-q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TT結果顯示,在給予不同濃度(2、5、10、20、40和80 mmol/L)的二甲雙胍培養(yǎng)乳腺癌MCF-7細胞48 h后,不同濃度二甲雙胍均能抑制MCF-7細胞生長,并且抑制作用隨著二甲雙胍濃度的增加逐漸增強;其中二甲雙胍在2 mmol/L時即可抑制細胞的活力,所以后續(xù)實驗以二甲雙胍2 mmol/L為處理因素,見圖1A。
與對照組相比,2.4 mg/L紫杉醇和2 mmol/L的二甲雙胍單獨使用可顯著抑制細胞的生長(P<0.05);聯(lián)合使用的抑制作用較單獨使用時增強(P<0.05);與聯(lián)合組相比,加入AMPK信號通路抑制劑compound C可顯著削弱二甲雙胍和紫杉醇抑制細胞活力的作用(P<0.05),見圖1B。
Figure 1.The effect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on the vi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A: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vi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B: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on the vi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Mean±SD. n=3. * P<0.05 vs control group; # P<0.05 vs metformin group or paclitaxel group; △ P<0.05 vs combination group.
與對照組相比,2.4 mg/L紫杉醇和2 mmol/L的二甲雙胍單獨使用可顯著促進細胞的凋亡(P<0.05);聯(lián)合使用促凋亡作用較單獨使用時增強(P<0.05);加入compound C可顯著削弱二甲雙胍和紫杉醇促進細胞凋亡的作用,與聯(lián)合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2。
Figure 2.The effect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on the apoptosis of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Mean±SD. n=3. * P<0.05 vs control group; # P<0.05 vs metformin group or paclitaxel group; △ P<0.05 vs combination group.
RT-qPCR和Western blot結果顯示,二甲雙胍和紫杉醇單獨或者聯(lián)合使用均可顯著調節(jié)Bcl-2、Bax和caspase-3的表達量。與對照組相比,2.4 mg/L紫杉醇和2 mmol/L的二甲雙胍單獨使用可顯著上調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下調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聯(lián)合使用較單獨使用時顯著促進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1),抑制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1);加入compound C可顯著削弱二甲雙胍和紫杉醇促進細胞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及抑制Bcl-2 mRNA和蛋白水平的作用,與聯(lián)合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圖3。
Figure 3.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on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Bcl-2, Bax and caspase-3 in the MCF-7 cells. A: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mRNA; B: the relative protein levels. Mean±SD. n=3. * P<0.05 vs control group; # P<0.05 vs metformin group or paclitaxel group; △ P<0.05 vs combination group.
與對照組相比,2.4 mg/L紫杉醇和2 mmol/L的二甲雙胍單獨使用可顯著促進AMPKα和P21蛋白表達(P<0.05);聯(lián)合使用的促進作用較單獨使用時增強(P<0.05);加入compound C較聯(lián)合組可顯著抑制AMPKα和P21蛋白表達(P<0.05),見圖4。
Figure 4.The effect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on the expression of AMPK signaling pathway-related proteins. Mean±SD. n=3. * P<0.05 vs control group; # P<0.05 vs metformin group or paclitaxel group; △P<0.05 vs combination group.
近年來,乳腺癌患者的預后不良以及復發(fā)等問題是臨床治療面臨的重要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化療耐藥性的出現(xiàn)以及化療敏感性差。因此,尋找增強化療敏感性藥物是臨床醫(yī)師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二甲雙胍是一種胰島素增敏劑,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及副作用少等特點。臨床上常使用二甲雙胍調節(jié)糖代謝,改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狀態(tài)。但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具有抗腫瘤作用,可顯著抑制卵巢癌、肝癌、宮頸癌和喉癌等腫瘤細胞的生長、分化[9-12]。臨床上研究發(fā)現(xiàn),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口服二甲雙胍可降低腫瘤的發(fā)病率,且并發(fā)有卵巢癌和子宮癌時,患者的預后也較好[13]。因此,研究二甲雙胍對腫瘤的治療作用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紫杉醇是臨床上常用的腫瘤化療藥物,但易產生耐藥性,且副作用如消化道異常、骨髓抑制等經常出現(xiàn),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其中化療耐藥性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實驗結果顯示,二甲雙胍對乳腺癌MCF-7細胞增殖具有顯著抑制性,且具有一定的濃度依賴性,并可誘導細胞凋亡,與紫杉醇聯(lián)合作用具有協(xié)同抗乳腺癌細胞增殖的作用。因此二甲雙胍和紫杉醇聯(lián)合使用可能是一個有效治療乳腺癌的方法,為臨床二者聯(lián)合治療乳腺癌提供理論依據(jù)。
AMPK信號通路是組織細胞中最重要的能量代謝調節(jié)通路之一,對于維持組織細胞內AMP/ATP的比例、調控蛋白與脂肪的合成與分解,以及細胞的應激均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AMPK信號轉導通路還參與了對腫瘤細胞增殖與凋亡過程的調控[14-16]。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可直接或間接激活細胞中AMPK[17-18]。二甲雙胍可阻礙細胞線粒體呼吸鏈復合體的電子傳遞過程,降低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合成,促使細胞內一磷酸腺苷(AMP)的水平增加,升高AMP/ATP的比例,從而間接活化AMPK?,F(xiàn)已證實,當AMPK信號通路被激活時,可引起細胞內P21途徑的活化,從而阻滯細胞周期進程[19]。在本實驗中,Western blot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紫杉醇單獨或聯(lián)合使用作用于MCF-7細胞,AMPKα和P21的表達量均上調,且聯(lián)合用藥較單獨用藥AMPKα和P21表達上調更明顯,加入AMPK信號通路抑制劑compound C可緩解二甲雙胍和紫杉醇的協(xié)同促進作用,進一步表明二甲雙胍聯(lián)合紫杉醇可能是通過激活AMPK,激活P21途徑,調控下游靶基因的表達,進而發(fā)揮抑制MCF-7細胞活力、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
腫瘤的發(fā)生與腫瘤細胞的過度增殖和凋亡減少有關。細胞凋亡是一個多基因調控的復雜過程,受到抑制細胞凋亡基因和促進細胞凋亡的基因的共同調控。Bcl-2家族是調控細胞凋亡的重要蛋白,其中Bcl-2抑制細胞凋亡,Bax促進細胞凋亡。在細胞內,二者可結合成異質二聚體而失活,而當二者的相對表達量失衡時,可破壞線粒體膜的完整性,最終激活caspase-3,引起細胞凋亡進程的改變[20-22]。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能抑制抗凋亡的 Bcl-2 的表達,促進促凋亡的 Bax 的表達,促進細胞發(fā)生凋亡[23]。本研究的結果發(fā)現(xiàn),在乳腺癌細胞中,二甲雙胍和紫杉醇可顯著抑制Bcl-2的表達,促進Bax和caspase-3的表達,表明二甲雙胍和紫杉醇能使MCF-7細胞中Bcl-2蛋白表達下調、Bax蛋白水平上調,最終促進凋亡終末效應因子caspase-3的表達增加,誘導細胞凋亡,從而抑制乳腺癌MCF-7細胞的生長。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lián)合紫杉醇可通過激活AMPK信號轉導通路,調控P21途徑和細胞凋亡蛋白的水平,激活細胞凋亡信號通路,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