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華, 劉 銳, 于 湛, 王 瑩, 付雅君, 趙 震
(1. 沈陽師范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 沈陽 110034; 2. 沈陽師范大學 能源與環(huán)境催化研究所, 沈陽 110034;3. 中國石油大學 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2249)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綠色儲能元件,受到國內(nèi)外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現(xiàn)階段的電極材料主要分為以下3類:1)碳材料[1];2)金屬氧化物材料[2-3];3)導電聚合物材料[4]。由于Co2O3、V2O5、MoO3、MnO2、WO3等金屬氧化物擁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適合用作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也因此成為研究熱點[5-6]。其中過渡金屬氧化物WO3因具有價格低廉、較高的理論比電容、良好的導電性、多種價態(tài)以及對環(huán)境友好等特點已經(jīng)受到廣泛關注。而且三維結構納米WO3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利于電解液的存儲,化學性質穩(wěn)定,同時具有較好的電化學性能,被認為是一種很有潛力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7]。目前制備納米WO3的方法主要有磁控濺射法、脈沖激光沉積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陽極電鍍法、高真空熱蒸鍍法、溶膠-凝膠法和水熱法等[8-9],其中水熱合成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制備方法。本文以H2WO4為原料,CH3COONH4為輔助劑,加入一定量的H2O2,利用水熱法合成納米WO3。利用XRD和SEM對其結構和形貌進行表征,并通過循環(huán)伏安(CV)和恒電流充放電(CP)等檢測方法探究其電化學活性及儲存電容的能力。
鎢酸、鎢酸鈉、乙酸銨、硫酸、雙氧水均為分析純,購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碳布購于上海楚兮實業(yè)有限公司,實驗所用水為自制蒸餾水。
1.2.1 碳布預處理
1.2.2 WO3電極的制備
1.2.3 WO3電極表征
1) 在Ultima Ⅳ X-射線衍射儀上測定樣品的X-射線衍射光譜(XRD);
2) 在日本日立公司S4800電子掃描顯微鏡上觀察樣品的微觀形貌。
1.2.4 電化學性能表征
電化學實驗均在CHI660e多通道電化學系統(tǒng)上進行,采用三電極體系,碳布(1 cm×1 cm)為工作電極,鉑電極(1.5 cm×1.5 cm)為輔助電極,飽和甘汞電極(SCE)為參比電極。文中所指電位均相對SCE,實驗均在室溫下進行。
可根據(jù)公式(1)計算比電容Cs(單位:F/cm2)。
Cs=I×t/U
(1)
其中:I為充放電電流密度(mA/cm2);t為放電時間(s);U為充放電電位窗(V)。
圖1 W 和WO3的(a)CV曲線和(b)CP曲線Fig.1 (a) CV curves and (b) CP curves of W and WO3
圖2 (a) CC-W和(b)CC-WO3的SEM圖Fig.2 SEM images of (a) W and (b) WO3
圖3 W電極的XRD圖譜Fig.3 XRD pattern of WO3
圖4 (a) W、W、W和(b) W、W、W的CP曲線Fig.4 CV curves and (b) CP curves of W, W and W
圖5 (a) W、(b) W和(c) W的SEM圖Fig.5 SEM images:(a) W; (b) W; (c) W
H2WO4(s)+2H2O2=H4[WO3(O2)2](aq)+H2O
(2)
圖6 W、W和W的(a)CV曲線和CP曲線Fig.6 (a) CV curves and (b) CP curves of W, W and W
圖7 (a) W、(b) W和(c) W的SEM圖Fig.7 (a) W SEM images, (b) W SEM images and (c) W SEM images
圖9(b)中塊狀納米WO3開始逐漸變小,并向一維方向生長,形成有序垂直于CC-WO3電極表面的長方體柱狀結構,其平均厚度約為80 nm。由圖9(c)可見,WO3堆積覆蓋在CC-WO3電極表面的不規(guī)則結構。以上實驗結果表明,水熱反應中H2O2的用量對WO3的結構形貌影響較大。
圖8 W、W和W的(a)CV曲線和CP曲線Fig.8 (a) CV curves and (b) CP curves of W, W and W
圖9 (a) W、(b) W和(c) W的SEM圖Fig.9 SEM images:(a) W; (b) W; (c) W SEM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