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強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貴陽 550000)
抱箍法在橋梁工程蓋梁施工中比較常見,鋼板箍在橋梁墩柱可利用摩擦力支撐蓋梁。橋梁工程墩柱的結構形式比較多,可將蓋梁抱箍分為圓形抱箍和方形抱箍這兩種形式,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該加強施工技術控制,提升抱箍和墩柱之間的摩擦力,進而保證施工質(zhì)量。因此,亟需對抱箍法在橋梁蓋梁施工中的應用進行詳細探究。
“抱箍”施工法的主要特點在于,通過摩擦力作用,將蓋梁的施工荷載傳遞至墩柱,為了保證施工質(zhì)量,應注意提升“抱箍”剛度,使其能夠承受一定重量,并且不發(fā)生變形。在“抱箍”施工中,可采用兩個半圓形的鋼板結構,通過連接板上的螺栓將兩個鋼板進行連接,保證鋼板與墩身能夠緊密貼合。
在墩柱上安裝抱箍時,必須保證其與墩柱密切貼合,其是“抱箍”施工的基本要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墩柱截面一般不會是絕對的正圓,同時各個墩柱的不圓度也有一定的區(qū)別,即使是在同一個墩柱上,其不同截面的不圓度也有較大差異。對此,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為了適應不同圓度的墩身結構,對于抱箍的箍身,應該盡量采用不設環(huán)向加勁的柔性箍身,具體而言指的是采用不設置加勁板的鋼板,并將其作為箍身。通過應用上述施工方式,在施加預拉力時,由于箍身的柔性比較好,因此能夠確保其可以與墩柱貼合。
在抱箍上需要安裝連接螺栓,在預拉力控制方面,必須保證抱箍與墩柱之間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傳遞荷載,對此,應結合橋梁工程實際情況嚴格控制螺栓數(shù)量。綜合考慮連接板以及箍身的受力情況,對于連接板上的螺栓,應盡量在豎向設置成一排,這樣就會造成箍身高度增加,如果蓋梁荷載比較大,則需要設置比較多的螺栓,此時抱箍的高度比較大,這樣就會造成施工難度增加,進而影響施工進度,這就要求采用足夠厚度的連接板,同時為其設置加勁板,對于連接板上的螺栓,在豎向方向上可以采用兩排設計形式,如圖1所示。
本次工程為某道路橋梁施工項目,在該橋梁工程施工中,上部機構采用先簡支后連續(xù)的預應力箱梁,橋下為三柱式橋墩,直徑為2m。橋墩之間距離7m。蓋梁單片的寬度為165cm,高度為155cm,長度為1910cm,利用強度等級為C30的混凝土澆注。在完成橋墩墩身施工后,利用抱箍法進行蓋梁施工,本工程抱箍結構材料的相關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圖1 橋梁蓋梁抱箍法示意圖
表1 橋梁工程抱箍結構材料數(shù)據(jù)
抱箍法最大的優(yōu)勢則是蓋梁荷載可以利用摩擦力傳遞至墩柱,為了避免抱箍出現(xiàn)變形問題,抱箍應具備一定剛度,且連接板上螺栓連接兩個8cm的半圓形鋼板屬于抱箍的主要結構。
本次橋梁工程使用抱箍技術主要按照以下工序進行施工,具體包括施工前準備、抱箍拼裝、抱箍吊裝、蓋梁模板安裝、鋼筋籠吊裝以及混凝土施工等等。
為了確保施工的順利性與安全性,在開始之前,施工企業(yè)應做好施工準備:①應保證施工現(xiàn)場的整潔,安排專門的清理人員有效清除施工現(xiàn)場存在的雜物。②施工企業(yè)還應認真檢查施工期間需要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確保其正常運行。③施工企業(yè)還應做好各種施工原料的檢查工作,確保其符合基本的施工規(guī)范要求,保證橋梁的施工質(zhì)量。
加工抱箍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有效確認抱箍直徑,必須保證其大于圓柱直徑的1~2cm,并且應該保證混凝土接觸面的平整度。在進行箍身加工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精確確認抱箍的螺栓孔,同時根據(jù)橋梁工程實際情況,確認螺栓直徑。在加固抱箍時,施工人員還需要對焊接部件的密實度進行檢查,保證焊點平整度。
在進行橋梁工程抱箍拼裝施工中,應從橋梁工程底部開始拼裝,同時,在箍身與混凝土接觸之間的接觸位置,可安裝厚度為2cm的橡膠墊。在進行抱箍拼裝施工過程中,擰緊螺栓應分為三個步驟進行:在抱箍拼裝完成后即可進行第螺栓第一次擰緊,然后進行第二次擰緊,在對抱箍加壓完成后即可進行第三次擰緊。在擰緊螺栓之前,施工人員需要對螺栓質(zhì)量進行檢查,保證其符合橋梁工程施工規(guī)范要求,如果發(fā)現(xiàn)螺栓質(zhì)量比較差,不符合橋梁工程施工要求,則應該立即更換。在完成抱箍加壓后,施工人員需要在抱箍下做好明確標志,以檢測抱箍的實際下沉情況。
在確定抱箍拼裝質(zhì)量后,還需要做好墩身施工,對墩身頂部混凝土的標準高度進行檢查。當墩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100%后,即可進行抱箍吊裝施工,在抱箍吊裝施工中,可分兩部分作業(yè),同時,在橋梁工程上方,還需要放置抱箍連接板,將其作為臨時支撐物承載蓋梁混凝土及模板。在抱箍安裝完成后,做好標志,便于對抱箍的下沉情況進行檢測。
在完成抱箍的安裝工作后,在抱箍上方需要安裝蓋梁模板,在安裝完成后,還應該及時擰緊抱箍上的連接螺栓,并及時檢查抱箍是否出現(xiàn)下沉問題。經(jīng)過施工人員檢測,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抱箍下沉,則即可進行鋼筋籠吊裝施工,且在完成吊裝工作后,施工人員還需要再次擰緊連接螺栓,并對抱箍是否發(fā)生下沉進行二次檢查。在確定抱箍確實未發(fā)生下沉問題后,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在混凝土灌注施工過程中,要求安排技術人員對抱箍的下沉情況進行檢查,以確保橋梁施工的安全進行。
在蓋梁混凝土全部凝固之后,還需要加強橋梁工程蓋梁養(yǎng)護管理,一般進行灑水與保溫養(yǎng)護。且混凝土的養(yǎng)護時間一般在7d以上,并利用薄膜或者土工織物等做好蓋梁頂面的保溫保濕工作。如果需要采用灑水養(yǎng)護方式,則應該綜合考慮施工區(qū)域的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對灑水此時進行調(diào)整,保證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tài)。
在施工結束之后,即可進行抱箍的拆除工作。通常情況下,在蓋梁側模的拆除過程中,應該注意盡量避免對混凝土棱角造成損壞,且一般使用的拆除設備為吊車。同時,只有在混凝土可以承受自身重量與其他可疊加的荷載強度時才可以拆除蓋梁底模,且拆除底模時一般采用懸吊方式,具體而言,施工人員可以利用2~4個吊葫蘆進行懸吊,然后采用吊車吊起抱箍,對抱箍的連接螺栓進行逐個拆除。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抱箍施工技術在橋梁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方式進行了詳細探究。蓋梁抱箍施工操作便捷,經(jīng)濟性較強,并且施工效果比較好,被廣泛應用于橋梁工程施工中。在抱箍施工法的實際應用中,應該注意首先掌握蓋梁抱箍施工法的內(nèi)容以及特點,優(yōu)化抱箍施工方案設計,嚴格規(guī)范各項施工環(huán)節(jié),具體包括抱箍的安裝、吊裝、混凝土施工、養(yǎng)護管理等等,這樣才能夠保證橋梁工程蓋梁施工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