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祎婷, 海米提·肖合來提, 馬 成
(新疆醫(yī)科大學藥學院, 烏魯木齊 830011)
關健詞: Combretastatin A-4(CA-4); MTT; 乳腺癌細胞; 宮頸癌細胞; 分子對接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全球乳腺癌發(fā)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2014年我國女性乳腺癌新發(fā)病例約為27.89萬例,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fā)病的16.51%,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的首位[1-2]。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發(fā)展中國家宮頸癌患病率遠高于發(fā)達國家,在發(fā)展中國家宮頸癌患病率僅次于乳腺癌而居于第二位,我國女性宮頸癌發(fā)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中、西、東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的死亡率最高,這與欠發(fā)達地區(qū)女性宮頸癌篩查普及度較低、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率較高有關[3-4]。磷酯酰肌醇激酶(PI3K)是PI3K/Akt/mTOR通路的上游分子,正常情況下,PI3K催化PIP2磷酸化為PIP3,后者是細胞內(nèi)的第二信使,通過募集和激活下游信號分子Akt,對Akt下游的信號蛋白如mTOR的磷酸化調(diào)節(jié)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遷移等[5],在乳腺癌中PI3K/Akt/mTOR信號通路的活化高達70%[6]。李銳銳等[7]研究發(fā)現(xiàn),PI3K 抑制劑LY294002 能夠增強宮頸癌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并表現(xiàn)出時間依賴效應,因此抑制此通路中的關鍵基因PI3K,能達到抑制乳腺癌和宮頸癌細胞的增長作用,引起癌細胞凋亡[8-9]。微管蛋白抑制劑對有些多藥耐藥腫瘤細胞(如非小細胞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些微管蛋白抑制劑同時還具有腫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10],CA-4是從南非灌木(Combretumcaffrum)的樹干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微管蛋白活性,作用于秋水仙堿位點[11]。由于其水溶較差,易形成熱力學上更穩(wěn)定,但活性更弱的反式CA-4異構體,因此臨床上較難用藥[12]。Kamal等[13]采用苯并呋喃環(huán)取代CA-4的B的環(huán),設計和合成出一系列CA-4的衍生物,對人肺癌細胞A549的IC50值為0.08 μmol/L,顯示苯并呋喃類化合物具有良好活性,本研究對合成的苯并呋喃結構的CA-4類衍生物(化合物I)[14-15]進行體外抗乳腺癌及宮頸癌活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儀器371型CO2恒溫箱(美國Thermo公司),680型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SSW-420-2S型恒溫水浴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EPICS-XL/XL-MCL型流式細胞儀(美國Beckmann公司),SOPTOP型倒置顯微鏡(寧波舜宇儀器有限公司),1-1SPK型高速離心機(美國Sigma公司),ES-315型壓力蒸汽滅菌器(日本TOMY公司),NDO-601SD型烘干箱(日本EYELA株式會社),VS-840K-U型無菌紫外操作臺(美國Thermo公司),C2型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日本Nikon公司)。
1.2試藥人乳腺癌細胞株 MCF-7和人宮頸癌細胞株Siha(中國科學院細胞庫)。特級胎牛血清(FBS)(天津灝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批號TBD0110HYT),Hoechst 33342染色液(北京Solarbio,批號C0031),二甲基亞砜( DMSO)(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批號7235950),BD-Pharmingen 556547 Annexin V PE細胞凋亡試劑盒(美國BD Biosciences公司,批號559763),碘化丙啶/核糖核酸酶染色溶液(美國BD Biosciences公司,批號8019561),Combretastatin A-4陽性藥(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CA0815QB14),化合物I((E)-3-(6-甲氧基-2-(1-(3,4,5-三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并呋喃-5-基)甲酸,C22H20O8),見圖1。
圖1CA-4及化合物I結構圖
2.1方法
2.1.1 細胞培養(yǎng) 取MCF-7 接種于10%胎牛血清+1%雙抗+1%谷氨酰胺的MEM培養(yǎng)基,取SiHa接種于10%胎牛血清+1%雙抗+1%谷氨酰胺的DMEM高糖培養(yǎng)基,環(huán)境為37℃、5%CO2,2~3 d換液、傳代1次。
2.1.2 細胞生長曲線 分別將MCF-7和SiHa細胞以5×104個/mL的密度接種于96孔板中,每孔100 μL,每組6個復孔設置8組(每組代表1 d)。每天加入1組MTT測定吸光度值(OD),連續(xù)測定8 d,以每天的平均OD值為縱軸,天數(shù)為橫軸,繪制細胞生長曲線。
2.1.3 細胞形態(tài)學 將MCF-7和SiHa細胞以1×105個/mL的密度均勻接種于激光共聚焦專用玻璃皿,用化合物I(1、5、15 μmol/L)及5 μmol/L CA-4處理細胞24 h后,按照Hoechst 33342染色液(1 mg/mL)使用說明加入1 mL染色液,37℃、5%CO2孵育30 min,棄染色液,用PBS洗滌1次,在激光共聚焦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變化并拍照。
2.1.4 MTT實驗 分別將MCF-7和SiHa細胞以5×104個/mL的密度接種于96孔板,每孔加100 μL,置于37℃、5%CO2恒溫箱24 h。藥物組每孔加入100 μL濃度分別為0.1、1.0、5.0、15.0、50.0、100.0 μmol/L的藥液、陰性對照組只加細胞液、陽性對照組為系列濃度的CA-4、空白對照只加培養(yǎng)液,各濃度組均設6個復孔。置于37℃、5%CO2環(huán)境培養(yǎng)48 h后,吸掉孔內(nèi)液體,加入現(xiàn)配含5 mg/mL 10%的MTT培養(yǎng)液100 μL,孵育4 h后,棄孔內(nèi)液體,加入150 μLDMSO,振蕩30 s,待紫色結晶物完全溶解,用酶標儀測定570 nm處OD值,計算化合物對細胞生長增殖的抑制率。細胞生長抑制率%=[1-(藥物處理組OD值-空白對照組OD值)/(陰性對照組OD值-空白對照組OD值)]×100% 。
2.1.5 細胞凋亡實驗 將MCF-7和SiHa細胞分別以1×105個/mL均勻接種于6孔板,用化合物I(0.1、1.0、5.0 μmol/L)處理細胞48 h。收集細胞,并重懸于100 μL的Bingding Buffer中。而后向細胞中加入FITC Annexin V和PI各5 μL,室溫下避光15 min后補加400 μL Bingding Buffer,用濾網(wǎng)過濾到流式管后上機檢測。
2.1.6 細胞周期實驗 將MCF-7和SiHa細胞以3×105個/mL均勻接種于6孔板,用化合物I(0.1、1.0、5.0、15.0 μmol/L)處理細胞48 h。收集細胞,加入預冷的75%乙醇,-20℃固定過夜,加入PI/RNase Staining Buffer 400 μL室溫下避光30 min,用濾網(wǎng)過濾入流式管后上機檢測。
2.1.7 分子對接 使用PyMoL 1.7.6軟件提取PI3K蛋白與3K6復合物的A鏈,含1單元的PI3Kα蛋白和1分子3K6配體結構。使用AutodockTools 1.5.6軟件刪除水分子、添加極性氫和電荷,轉(zhuǎn)化為PDBQT格式。然后用ChemBioDraw Ultra 14.0軟件畫出小分子12的結構,用ChemBio3D Ultra 14.0軟件轉(zhuǎn)化為三維結構,并使用MMFF94力場進行能量優(yōu)化,最后用AutodockTools 1.5.6轉(zhuǎn)化為PDBQT格式用于分子對接。
2.2結果
2.2.1 細胞生長曲線 SiHa細胞培養(yǎng)第1天與第2天相比,OD值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在第1天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MCF-7細胞在生長的第2天與第3天比較,OD值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在第2天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見表1。
表1 SiHa及MCF-7生長OD值
2.2.2 化合物I對SiHa及MCF-7細胞形態(tài)學影響 與陰性對照組相比,加藥后MCF-7及Siha細胞熒光強度增加,細胞數(shù)量下降,并出現(xiàn)核破裂、濃縮等細胞凋亡表現(xiàn),隨著藥濃度的增加,SiHa 及MCF-7細胞的凋亡現(xiàn)象更加明顯,見圖2。
2.2.3 化合物對SiHa及MCF-7細胞增殖的影響 化合物I對MCF-7和SiHa 2種腫瘤細胞有良好的抗增殖活性,且隨著化合物濃度的增加,細胞增殖抑制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化合物I對SiHa細胞的IC50值為1.10 μmol/L,強于陽性對照藥CA-4;化合物I對MCF-7細胞的IC50值為0.89 μmol/L,與陽性對照藥CA-4相當,見表2、3。
SiHa(0 μmol/L)
化合物I(1 μmol/L)
化合物I(5 μmol/L)
化合物I(15 μmol/L)
CA-4(5 μmol/L)
MCF-7(0 μmol/L)
化合物I(1 μmol/L)
化合物I(5 μmol/L)
化合物I(15 μmol/L)
CA-4(5 μmol/L)
圖2 化合物I對SiHa及MCF-7細胞形態(tài)學影響
注:與陰性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化合物I和CA-4體外抗SiHa和MCF-7細胞的IC50值
2.2.4 細胞生長周期結果 與陰性對照組相比,給藥后,化合物I的濃度從0.1 μmol/L增加到15.0 μmol/L,SiHa細胞在G2期占比從15.42%增加到89.77%,MCF-7細胞在G2期占比從15.06%增加到64.12%,并且呈濃度依賴型。當以15.0 μmol/L濃度給藥CA-4時,得到SiHa細胞在G2期占比為83.37%,MCF-7細胞在G2期占比為65.92%,見圖3、表4。
SiHa(0 μmol/L)
化合物I(0.1 μmol/L)
化合物I(1.0 μmol/L)
化合物I(5.0 μmol/L)
化合物I(15.0 μmol/L)
CA-4(15.0 μmol/L)
MCF-7(0 μmol/L)
化合物I(0.1 μmol/L)
化合物I(1.0 μmol/L)
化合物I(5.0 μmol/L
化合物I(15.0 μmol/L)
CA-4(15.0 μmol/L)
圖3 不同濃度化合物I和CA-4作用48 h后SiHa和MCF-7細胞周期實驗結果圖
2.2.5 細胞凋亡結果 Q1表示細胞株中機械損傷細胞,Q2表示晚期凋亡細胞,Q3表示細胞株中的正常細胞,Q4表示早期調(diào)亡細胞,Q2+Q4為總凋亡。與陰性對照組相比,給藥后,當化合物I的濃度從0.1 μmol/L增加到5.0 μmol/L時,SiHa細胞總凋亡率從14.30%增加到71.70%,MCF-7細胞總凋亡率從19.40%增加到59.20%,并且呈濃度依賴型。當以1.0 μmol/L濃度給藥CA-4時SiHa細胞總凋亡率為51.30%;MCF-7細胞總凋亡率為36.70%?;衔颕具有強烈的誘導細胞凋亡作用,隨著給藥濃度的增加,細胞早晚期總凋亡比例升高,且對SiHa細胞的促凋亡作用更強,見圖4、表5。
表5 化合物I及CA-4對 SiHa 和 MCF-7細胞促凋亡作用結果
SiHa(0 μmol/L)
化合物I(0.1 μmol/L)
化合物I(1.0 μmol/L)
化合物I(5.0 μmol/L)
CA-4(5.0 μmol/L)
MCF-7(0 μmol/L)
化合物I(0.1 μmol/L)
化合物I(1.0 μmol/L)
化合物I(5.0 μmol/L)
CA-4(5.0 μmol/L)
圖4化合物I及CA-4對SiHa和MCF-7細胞的凋亡作用圖
2.2.6 分子對接結果 采用AutoDock Vina 1.1.2程序?qū)⒕w結構中的3K6配體和PI3Kα蛋白進行了重對接研究。重對接得到3K6和PI3Kα蛋白結合的最低能量為-9.8 kcal/mol,化合物I的最低結合能為-8.0 kcal/mol,顯示化合物I和PI3Kα蛋白可以較好的嵌合,但是結合強度弱于3K6配體。在結合自由能分析中得到化合物I和蛋白之間具有較強的結合力,3,4,5-三甲氧基苯基可以與氨基酸殘基Trp-780形成CH-π相互作用,而化合物I的苯并呋喃環(huán)骨架位于另一個由氨基酸殘基Met-800、Ile-848和Ile-932所形成的疏水性腔袋,形成穩(wěn)定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再者化合物I的羰基氧和羧基氧可以分別和氨基酸殘基Ser-854和Asp-933形成雙重氫鍵,氫鍵距離為2.6?(強鍵)和3.4?(弱鍵)。這些氫鍵作用使小分子I和PI3Kα蛋白結合成穩(wěn)定復合物的主要親和力,見圖5~8。
圖5 化合物I的平面(A)和立體(B)結構圖
圖6基于3K6確定的對接口袋綠色卡通模型為4WAF中的A鏈的PI3Kα蛋白結構圖
圖7化合物I和3K6結合位點的結合模式圖
圖8化合物I在3K6結合位點與PI3Kα蛋白的結合模式圖
化合物I含有多個親水基團可以形成氫鍵,增加了水溶性,活性較好,對于MCF-7細胞,化合物I的抗增殖作用與陽性對照藥物CA-4相當;對于SiHa細胞,化合物I的作用強于對照藥物CA-4。分子對接表明化合物12可與PI3K形成穩(wěn)定復合物。
化合物I對MCF-7及SiHa細胞具有較好的抗增殖活性,是治療癌癥的潛在分子目標,與陽性對照組相比,無論從凋亡還是周期上均顯示出其活性優(yōu)勢,且分子對接研究從分子水平對化合物I與PI3Kα蛋白的結合模式給予了合理的解釋,為進一步研究新型PI3K蛋白抑制劑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研究PI3K通路[17]提供了思路,后期將對其進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