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現(xiàn)在,和我坐在一起的,是滿面愁苦的年近七旬的陳先生。
伴著一聲嘆息,陳先生開始訴說心中的難言之苦:“唉!早就想找您啦。差不多三個月多了吧,我唯一的孫女因病去世,離開我們三個多月啦……唉!這三個月,我真不知道是怎樣熬過來的,常??堪裁咚幉拍苋胨估镄褋矶际呛⒆拥挠白印?/p>
“直到現(xiàn)在,心里也放不下孩子啊!當初的時候,我一個月沒敢出門,怕看見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那段路,怕看見孫女的同學,特別怕碰到孫女同學的家長。我不是愛流淚的人,但是,碰到這些一塊接送孩子的家長,人家提起來,我就止不住淚流滿面。我對人家說,不說這件事了,不說了,太難受了。這一輩子,我最疼愛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我的母親,一個就是我的這個孫女。老母親早些年就走了,小孫女現(xiàn)在又走了。唉,真是要我的命??!過去的這些日子,白天,晚上,特別是睡不著的時候,眼前總是孫女的影子,這些日子好多了,想當初真不知道是怎么過來的……”
陳先生的淚水從眼角滑落,我靜靜地遞過紙巾。我知道,這個時候,哭訴對陳先生是最好的心理宣泄。
看陳先生拭去淚水,我才遞過水杯,關切地問:“孩子是怎樣的病癥呢?”
陳先生壓抑的心開始放松:“孩子從小就身體不好,吃東西總是吐。起初家里以為是胃口不好,就帶孩子看醫(yī)生。結果醫(yī)生診斷為心肌擴大。醫(yī)生跟我們家人解釋說,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死亡率很高,患者一般可以存活幾年,少數(shù)可以到十幾歲。雖然一時難于接受,總得面對現(xiàn)實吧,就一直按照醫(yī)囑服藥。從那以后,能采取的治療措施都采取了,能夠給孩子的愛護都給孩子了,全家對孩子百般照顧,千般疼愛。當時和我們一同去過的孩子,后來復查都見不到了,我們知道那些孩子都先走了,我們孫女是最好的了。我們還心懷僥幸地想,孩子會不會沒問題了。
“可是,去年冬天正冷的時候,孩子因為感冒住院了,結果導致原來的心臟病病情惡化,最后還是離開了我們。那是多好的孩子啊,我們怎么就沒有保住她呢?看孩子走的時候挺安詳?shù)?,當時全家人都沒敢哭。我也只是背后偷偷抹眼淚……”
我一直靜靜地聽,看陳先生平靜一些了,才緩緩地說:“是啊,那么好的孫女離去,誰也是夠受的。不過,聽您剛才的訴說,孩子的病是先天帶來的,不是我們照顧不周引發(fā)的。我們?yōu)楹⒆幼隽嗽撟龅囊磺?,孩子才能夠活到這么大。就是說,為孩子我們已經(jīng)盡心竭力了,我們可以問心無愧了,我們都不該自責。是這樣嗎?”
陳先生嘆息一聲:“是啊,為孩子,我們該做的都做了,沒有什么對不起孩子的地方。聽您這樣說,想想也是,我們都不該過分自責……”
我點頭說:“好,這很重要,這樣您可以稍稍心安,您的心可以不再那樣苦?!?/p>
這時候,陳先生的情緒逐漸平穩(wěn)了:“直到今天,還沒敢讓小孫子知道……”
我不解地問:“沒讓小孫子知道?”
陳先生情緒越發(fā)平穩(wěn)了:“是這樣的,孫女是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今年也6歲了吧,早就上幼兒園了。他姐姐病逝之后,家里人一直在瞞著他,告訴他姐姐到外地去上學了。他常常問起來,姐姐去哪啦?咋還不回來?但是,我們看他好像不知道傷心,只是經(jīng)常說起和姐姐在一起的情形:那次我們去旅游,姐姐和我在一起登長城;那次我們去海底世界,姐姐和我看海洋館的表演……”
弟弟訴說和姐姐在一起的情形,跟陳先生總是回憶起孫女的影子,是一樣的心理,怎么能說不知道傷心呢?只是他不能像成人那樣知情,他不能像成人那樣表達,只能那樣在回憶中安慰自己迷茫的心:姐姐怎么會離開我呢?可是姐姐到底出了什么事?這樣理解孩子就會體會到,孩子比成人承受的壓力可能還要大。
就這件事情來說,一個6歲的孩子,已經(jīng)不小了,已經(jīng)能夠察言觀色,已經(jīng)能夠分析判斷了。直接把實情告訴孩子,可能孩子會很悲痛,但是,總會慢慢淡化,慢慢走過。如果孩子已經(jīng)猜測到了實情,大人還不說,孩子也不問。彼此豈不都是一種漫無休止的煎熬?時間長了對孩子心靈的傷害豈不是更大?
所以,與其這樣讓孩子不安的猜測,不如找個機會直接跟孩子說明。當然,在和孩子交流的具體操作上,要多多注意。一是逐步暗示。不要突然告訴孩子姐姐去世了,話說得要有個臺階,給孩子一個心理上逐漸接受的過程。一是從容溝通。找個從容的時間,和孩子慢慢說明,保證現(xiàn)場有孩子宣泄情緒的時間,以及大人及時疏導的時間。一是注意氛圍。最好是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這種親情氛圍提供的安全感,對孩子是很好的心理支持。一是正確引導。在孩子逐漸接受了姐姐去世的事實之后,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還應在適當?shù)臅r機,給孩子以正確引導,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死亡,引導孩子更積極地面對生活。
解釋了上面的意思,交流了個人的體悟,陳先生有所領悟,有些釋然。
隨后,我說:“您的孫女也許已經(jīng)開始了新生,她需要的是爺爺?shù)淖8?,不是爺爺?shù)难蹨I。你如果只顧自己流淚,是不是有點自私呢?為了孩子的新生,我們是該為自己悲傷,還是該為孩子祝福?”
陳先生臉上的愁苦悲傷淡去了許多:“對,不能再光顧自己流淚了,要為孩子著想,要為孩子的新生祝福!”
是的,對遭遇孩子早逝的家庭來說,父母親人痛定思痛,都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是為自己著想,還是為孩子著想?如果真愛孩子,作為父母親人,理性的選擇必然是為過世的孩子著想,為過世的孩子祝福。但孩子已經(jīng)過世,還怎么為孩子著想?
這就有一個問題了:你信不信人死后還有靈魂?
如果你不信,那就是說你認為孩子過世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么,你沒完沒了的悲傷啊,痛苦啊,糾結啊,還是為了愛孩子嗎?不,不是的,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遭遇的損失。這,與丟失一大筆錢而痛不欲生又有什么區(qū)別呢?父母親人這樣做是不是太自私了?如果孩子天上有知,怎么看只會為自己流淚的父母親人呢!
如果你信,那就是說你認為孩子過世了還什么都知道,那么,你沒完沒了的悲傷啊,痛苦啊,糾結啊,是為了愛孩子嗎?不,不是的,你這樣只會給孩子的靈魂造成傷害。不是嗎?愛應該是溫暖的,安詳?shù)?,幸福的??墒牵改赣H人過度的悲傷痛苦糾結,能讓孩子的靈魂感受到溫暖安詳和幸福嗎?
所以,不管你信不信人死后還有靈魂,都該為孩子著想,祝福孩子在通往天國之路上走好。這就需要把悲苦化作溫暖的愛,安頓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
交流了上面的意思,陳先生有感而發(fā):“真謝謝您了,讓我換個角度重新看待這個問題,讓我的心安定了許多?;厝?,我要和孩子的媽媽爸爸,和全家人,好好談談,幫助全家人盡快從陰影中走出來,為過世的孩子祝福,安頓好現(xiàn)在的生活?!?/p>
編輯/張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