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新
在科學教育中,科學閱讀與科學探究都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科學教師重視科學探究,卻忽視了科學閱讀。將科學閱讀融入科學教育之中,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
科學閱讀是指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組織和引領孩子閱讀科學類文字材料和影視資料,培養(yǎng)學生科學興趣、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活動。在科學教育中,科學閱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認知、補充科學探究的不足、整合零散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建立一個完整的對世界的理解。
1.豐富學生的認識。小學科學課程針對學生身邊的現(xiàn)象,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技術與工程四個領域,綜合呈現(xiàn)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學習的內容非常廣。學生由于生活范圍和經驗的局限,只能看到這個世界的極其有限的部分,而閱讀可以打開通往這個世界的窗,讓學生看到一個更廣袤的世界。例如,生命科學領域涉及的主要概念“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豐富認識,從而幫助理解這一科學概念。
2.補充科學探究的不足??茖W探究是科學學
習的重要方法,但是科學探究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地球與宇宙中的有關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復雜性,單一的科學探究方法難以實施,而科學閱讀能進行很好的補充。例如,地球與宇宙領域涉及的科學概念“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學生無法通過實驗探究獲得,必須通過科學閱讀進行了解。
3.整合零散的知識??茖W閱讀相當于一根線,能幫助學生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建構知識體系;還能幫助學生跳出教材來學習科學,從更廣闊的空間加深對科學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對科學概念的把握和科學本質觀的形成。
因此,教師在科學教育中開展科學閱讀,有助于學生豐富科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科學素養(yǎng)。
開展科學閱讀,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科學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閱讀的方法,搭建學生科學閱讀的平臺。
1.激發(fā)學生科學閱讀的興趣
教師導讀法。圍繞所要學習的科學概念,教師精心選擇相關的書籍,并在課堂上進行推薦。教師可以談談自己對這本書的整體感受。例如,推薦《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書》時,教師這樣說:“這套書用生動有趣的漫畫詮釋豐富新奇的科學知識,是我讀過的最有意思的科學書?!苯處熯€可以給學生介紹書中的精彩片段。例如,推薦《神奇校車》時,教師打開精美的PPT,帶領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內容,書中弗瑞斯老師那可以變化的神奇校車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瞬間被激發(fā)。
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內在動力。教師可以設置需要通過閱讀來完成的任務。例如,在開學初,教師推薦必讀和精讀書目,要求學生閱讀,并在教學中設置“5分鐘分享”環(huán)節(jié),學生按照學號順序輪流上臺分享自己進行科學閱讀的收獲。還可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學習任務單。例如,學習地球的內部結構這一內容時,可設置學習任務單:地球內部的結構是怎樣的?人類是否真的可以穿越地心探險?請你閱讀有關書籍,完成任務單。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開展科學閱讀,能讓科學閱讀更有針對性,效果更好。
同伴影響法。同伴的影響有時比老師的更大??茖W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舉行班級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們分享自己最近讀的科普書籍和讀書體會;還可以舉行好書漂流會,鼓勵學生相互交換科普書籍進行閱讀,等等。
2.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閱讀的方法
科普類讀物相對于文學類的作品而言,知識性更突出,閱讀難度更大。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來學習科學內容,掌握科學閱讀的方法。
抓關鍵詞句理解資料??破疹愖x物通常一個章節(jié)或一段文字就是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學生要學會找到這個關鍵的詞句,從而弄懂整段文字的內容。關鍵詞句通常是文章的標題,或者分布在開頭、結尾部分。例如,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19頁“資料庫”第一部分“植物的壽命有長有短”,共有3個自然段500多字。學生自由閱讀后,教師提問:“通過閱讀這部分文字你知道了什么?”一開始,學生只能找到“植物中的老壽星是龍血樹”“短命菊的生命周期只有幾個星期”等知識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標題、段落的開頭和結尾找關鍵句子,理解了這部分內容講述的就是植物的壽命有長有短。通過多次的訓練,學生順利掌握了抓關鍵詞句理解資料的方法。
記主要內容把握重點。學生在讀完“資料庫”后復述時,往往只能說個大概,對具體的科學名詞、科學家名字、重要規(guī)律等則說不準確。而科學講究嚴謹準確,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強化記住科學名詞、科學家名字和重要規(guī)律的習慣。例如,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60頁“資料庫”———“溫度計的發(fā)明”中出現(xiàn)了三位科學家:伽利略、華倫海特、阿爾伯特,教師可提醒學生把科學家的名字和他們對應發(fā)明的溫度計圈出來,再讀一讀,這樣在復述時就會更準確。這個習慣可遷移到課外的科學閱讀中,有利于提高科學閱讀的效果。
畫思維導圖形成體系。思維導圖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特別適合科學閱讀后整理知識內容。例如,教學《食物的營養(yǎng)》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板書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掌握畫思維導圖的方法。學生進行課外科學閱讀時,就可以運用畫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
3.搭建學生科學閱讀的平臺
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要開展科學閱讀,首先要提供豐富優(yōu)質的書籍和資源。一是充實學校圖書館科普類讀物的數(shù)量,圍繞科學核心概念的建立確定好書目并采購到位。二是推出各年級的必讀書目和精讀書目,鼓勵學生自行購買。三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超星閱讀機系統(tǒng)自帶很多圖書資源,其中有不少科普類的繪本、圖書和視頻,學生在家掃二維碼就可以在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閱讀。教師還可以推薦優(yōu)質的網絡資源,如網易公開課、科普中國官網等,給學生搭建豐富的科學閱讀平臺。
舉行科普讀書會??破兆x書會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交流形式。例如,學習《地球表面的地形》這個內容,教師提供相關科普書籍和資源,學生在課前自主閱讀。課堂上,學生擔任主角,分組匯報學習成果。還可以在結束某個主題單元的教學之后,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知識。
開展主題科普閱讀。定期開展一些學生喜歡的科普閱讀活動,能讓學生保持閱讀的熱情。每一次的科普閱讀活動要確定主題。例如,我校舉行過的科普閱讀主題有“植物與環(huán)境”“我們的地球”“星星知多少”等?;顒忧捌?,老師會介紹主題,制作宣傳海報,推薦相關的科普書籍。學生可以在圖書館和開放式書吧中進行閱讀?;顒又?,教師設計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如科普閱讀知識競賽、科普小報展評、科普閱讀交流會、科學家故事演講比賽、科普知識對對碰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對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授予“小小愛迪生“”小小科學家”稱號?!颈疚南岛鲜〗逃茖W“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科學閱讀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XJK013QZXX002)成果】
(作者單位:長沙市天心區(qū)天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