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聰聰 李若和 周建麗
浙江省溫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傷寒論》創(chuàng)中醫(yī)辨證論治之先河,筆者就其中“六經病欲解時”的臨床運用淺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六經”即“三陰三陽”,代表一年四季或晝夜陰陽變化的六個“時序”。如果從《素問·陰陽離合論》之“開、闔、樞”來理解,三陰三陽也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及“生長收藏”的具體表現(xiàn)?!秱摗诽岢隽浽谝粫円怪懈饔小爱斖畷r”,即“六經病欲解時”(見表1)。
表1 “六經病欲解時”時辰分布表
對“六經病欲解時”的理解,顧植山認為“欲解時”應理解為“相關時”更為合適[1]。欲者,想也,希望也;解者,解除,解散也。此處指解散邪氣,并不是病痊愈。說六經病各主其時,人體得天時之助,而與邪氣相爭,此時如果邪氣不盛而正氣充足,病情就會隨欲解時而解,若正邪同盛,此時則正邪交爭較為激烈。
2.1 觀察病情,判斷預后:既然六經病的“欲解時”為各經“當旺之時”,那么當各經病證在其經氣旺盛之時,一方面機體最容易借助自然界和自身的陽氣而驅邪外出,從而使病情得以緩解;另一方面由于正氣奮起抗邪而表現(xiàn)出明顯癥狀。如《傷寒論》厥陰病篇說:“后日脈之,其熱續(xù)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闭f明厥陰病得天陽之助,在經氣旺盛之際,最有可能向愈?!督饏T要略·藏府經絡先后病》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弊訒r少陽起,陽生陰退,太陰病得愈?!秱摗返?40條云“日晡所發(fā)熱者,屬陽明也”?!叭贞巍奔聪挛?~5時,此時發(fā)熱對應病在陽明??梢姡傲洸∮鈺r”提示臨證要注意病情起伏的時間特點。
2.2 指導飲食調護:《傷寒論》第398條:“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比漳菏顷柮髦鳉庵畷r,此時煩,說明確定病位在陽明胃。“脈已解”提示邪氣已去,“微煩”是由于病后脾胃虛弱,強令多食,食不消化所致。故此時可減少飲食,使脾胃恢復正常,則病自除。
2.3 指導擇時服藥:擇時服藥可直接影響藥物(尤其是經方)的療效。筆者認為,應該從“六經病欲解時”指導服藥的最佳時機。如治太陽病的桂枝湯,強調“半日許,令三服盡”,說明在“巳午未”時間段內服藥,效果最好;治太陰病的理中丸,強調“日三四、夜二服”,其中“夜二服”與“亥至丑”時間段有關?!秱摗返?51條:“病人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其服用方法為“日三服”,但“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352條),服法則改為“溫分五服”,這種服法與理中丸相似。再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之“分溫三服,半日服盡”、竹皮大丸之“日三夜二服”、半夏厚樸湯之“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桂枝人參湯之“日再夜一服”,服藥時間均遵從“欲解時”之意。有研究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如鈕枯祿等[2]曾報道關于少陽病發(fā)熱久治不愈,后將服藥時間改為少陽病欲解時后病情得解。鄭靖等[3]報導,“太陰病”小鼠分別在午時、子時服用理中湯進行對照,發(fā)現(xiàn)子時服用的療效最好。
總之,“六經病欲解時”的推斷是以天人相應為理論依據(jù)的,對指導臨床病情觀察、預后判斷、飲食調護及擇時服藥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挖掘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