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立莉
摘要:陶行知先生說:現(xiàn)代教育就如同種花草樹木一樣,要首先弄清楚花草樹木的特征,對于不同的情況和差異,進行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關鍵詞:高中教學;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針對學生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而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也就是依據不同的性格,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進行不同的教學,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要想做好因材施教,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了解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謂因材施教中的“材”,主要是指學生。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認知水平,接受知識的能力等情況,這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是因材施教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不能了解學生,便會像《馬說》里指出的“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最終教師無教學效果,學生無學習效率。
而了解學生的本身就是一個細致復雜的工作,對于教師而言,了解一個學生,不能只看他的分數,與他談幾次話或只看其作業(yè),就判斷其是否有可造之才,這幾乎是武斷的。要全面、辯證,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武斷,不能唯心,不能片面。要善于通過觀察學生的智力因素、愛好興趣、心理特征。
在教學時,往往是由于教師不了解學生,為了趕進度,完成任務,不顧學生接受知識的實際水平,多講快講,結果,費力不小,收效甚微。如果老師做到了解學生,便會避免這方難免的問題的出現(xiàn)。記得那句教育名言“你先給學生一碗水,就要首先自己具備一桶水”。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老師能給學生一碗水的情況下,應該如何給他?即使老師的知識再完整,懂得的知識再高深,具備的能力再強,如果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一味的只想達到目的的一碗水全給他,他又能“喝”進去多少?這是不是也是唱獨角戲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我想,要想達到教學效果最大化,必須教學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
二、循序漸進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高一學年是學生能否學好物理的關鍵期,也是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深度的把握難度最大的一年,因為許多高一學生都認為物理是高中最難學的科目,學習物理成了他們沉重的心理負擔。究其原因,物理學科對能力要求較高是物理難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初、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在難度上有一定的跳躍性,如果不顧學生的個性和心理差異,進行“一步到位”的教學,就會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漸漸對物理學習失去信心。
學習的過程中,能力的提高一定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絕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撮而就,究其原因是學生在學習習慣與策略、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心理與心智方面有較大差異。
“因材施教”就是要尊重學生發(fā)展和成材規(guī)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揠苗助長,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在教學內容上先易后難,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鞏固復習已知的知識到引出未知的新內容,讓學生能夠順利接受新的知識,從而讓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因材施教雖能使人少走彎路,但是,有的人發(fā)展是較緩慢的,我們不能一發(fā)現(xiàn)學生的某種材就過分催化、加班加碼,這樣是不符合學生心里發(fā)找規(guī)律的。我始終認為采用滾動式學習方式,效果會更好一些。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會伴隨遺忘,只有反復講解,督促學生反復復習,才能將所學知識理解的更透徹,掌握得更牢固。
三、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和學習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到一些東西。無論是新知識課,還是鞏固習題課,復習課或講評課上都應該做到與不同層次的學生相均衡。除此之外,作業(yè)的內容也應該是分層次的,在教學完成其中一部分后,就應該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所以課堂教學后進行作業(yè)分層布置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的課堂以及課后作業(yè),
我們可以嘗試“同課異構”的教學手段。所謂“同課異構”是指同一節(jié)課的內容,由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自己的理解、備課并上課。由于老師、學生不同,備課、上課的結構、風格,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不同內容的課。有效利用好這種教學手段,相信會很容易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
“因材施教”不僅要體現(xiàn)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也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素質進行教育,對那些性格內向,自尊心強,那么就要盡可能多的給予贊揚,給他們信心,對那些性格外向,比較活躍,不服從管理,就可以找他私下談談,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教育學生抓住切入點是關鍵,運用激勵機制,做到因材施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急不躁,并且根據學生自身的成長規(guī)律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最終會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總的來說,因材施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如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以上幾點,必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李彤彤. 淺談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黑龍江史志, 2009(1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