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栩文,司友琳
(蚌埠醫(yī)學院,安徽蚌埠 233030)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相關工科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對學生在高數、化學、物理等基礎課程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并為學生后期學習“食品工藝學”“食品加工技術”等課程打下基礎,為自然學科和應用學科起到搭橋的作用[1-2]。將微信應用于食品工程原理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能夠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現階段各校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的定位各有不同,有工科和理科專業(yè)的差別。針對工科性質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而言,“食品工程原理”是其專業(yè)必修課,但該專業(yè)的特點決定了其工科性質并不強烈,所以許多高校在制定培養(yǎng)計劃時均會有意刪減課程學時。學時限制使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講授主要知識點,對課程中所涉及的公式來源并不能進行詳細的解釋。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難對課程產生興趣,最終導致教師的教學缺乏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
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的最大不同在于高校教師很少實行坐班制。大學課程繁多,并且根據學?;蛘n程的不同,經常會出現一門課程有多門教師任教的情況。大學還有一些課程是100~200人同時進行的大課,教師很難認清每一個學生。為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延續(xù)、教學質量的提高,利用其他途徑如網絡來克服這種不足顯得尤為重要。
微信(WeChat)是騰訊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機APP,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高度的社交性。在無線通訊技術及移動設備盛行的今天,微信是人們交流、溝通、了解社會新聞、記錄和推送信息、學習知識的重要工具,到2017年已有8.89億活躍用戶。此外,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優(yōu)質的教育支援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為核心”[3]。利用微信平臺的教學模式符合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
圖1 食品行業(yè)實例在課程中的應用
利用微信群、公眾號等功能,可以將一些有用的學習資源上傳到微信上與學生共享,擴展課堂知識?!笆称饭こ淘怼笔鞘称饭た茖I(yè)的必修課程,為學生后期學習“食品工藝學”等相關課程打下工程基礎。但本門課程相較于“化工原理”來說是一門較為年輕的課程,在書本編排上內容更偏向于化工專業(yè),很多學生無法理解學習這樣一門課程的意義。因此,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給出本門課程在食品行業(yè)的一些實例顯得尤為重要。圖1給出了方便面的生產和加工技術,使學生了解其加工工藝;課上結合一些生產小視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門課主要的研究內容——三傳理論和單元操作。
此外,微信簡化了課后作業(yè)的提交,即班委收作業(yè)—教師改作業(yè)—班委發(fā)作業(yè)的過程。如圖2所示,教師可以直接在“微助教”閱讀學生的作業(yè),設置作業(yè)提交的截止時間,“微助教”會直接統(tǒng)計未交作業(yè)的學生;在作業(yè)提交時間內,教師可以隨時閱讀已提交作業(yè)學生的作業(yè),從而將碎片化的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對于一些簡單的選擇、填空題,“微助教”還可以直接判斷題目的正確率,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圖2 “微助教”示意圖
課程的學習不是孤立的,通過網絡實時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本課程中使用的是由華中師范大學田媛和華中科技大學專業(yè)團隊在2016年3月推出的一款課堂互動應用工具“微助教”,其中設有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針對課程中沒有理解的難點和重點進行留言,便于教師掌握學習進度,適時地調整課程進程。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相關的課堂活動、習題練習等方式,將一部分知識點轉化成學生的討論內容,或是將新知識點及時應用,加強學生記憶。通過“微助教”的網頁形式,可以即時地展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加強他們對課程的參與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枯燥的工科課程充滿活力,積極地引導學生利用手機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而不是單純地玩手機、打游戲。
微信的使用使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更加貼近。在“微助教”的討論版塊有匿名模式。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合理地使用匿名模式,使學生更加放松,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增進及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養(yǎng),更好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偏向于實際應用的問題?,F在很多高校教師缺乏社會實踐。當學生對課程興趣不高時,教師缺乏對課程深度進一步挖掘的動力,所講的知識點浮于表面。如“食品工程原理”課程中的知識點主要是流體流動、熱量傳遞和質量傳遞基本規(guī)律所延伸出來的單元操作和傳遞理論,和實際生產操作并無直接關系。教師要重視課程深層次的內容,提升教學質量。為了在短暫的課時中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教師要將實際生產引入課堂,借助網絡尋找合適的生產視頻。如在巧克力金幣的制作視頻中可以介紹非牛頓流體的內容,使學生對比牛頓流體——水,使之更直觀地理解;結合冷凍水果、冷凍吐司的視頻介紹制冷的基本原理與食品冷凍的相關知識。
微信及其相關公眾號的普及,使人們越發(fā)依賴它。適度地使用手機,可以使課堂更生動,提高課堂效率。但是,課堂效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并不能單純依靠新科技的引入。新技術的引入有助于在教學初期引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保證學生長期堅持對課程的興趣的關鍵是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課程節(jié)奏的安排。如果教學內容安排太滿,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疲勞,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像“食品工程原理”這樣一類課程,內容本身枯燥無味,且公式繁多,需要大量的公式推導。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在一部分緊張枯燥的推理之后,進行相對簡單、易學的理論知識或是例題、習題的學習,給予學生部分時間對先前的知識進行消化。
通過微信群或者公眾賬號的討論版塊與學生進行交流,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討論版塊多是匿名進行的,讓學生能更放松地將自己在學習、聽課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表述出來。但是,這些美好的想法需要教師行為上的擔當和監(jiān)督,時刻注意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一旦學生出現不合時宜的言辭,要及時制止,并與班委聯系,防止事態(tài)的進一步延伸。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微信,增加課堂的互動性與活躍度,將學生的目光從手機上的各種誘惑中吸引過來,是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