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康蓉,賈慶利,王起
(浦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浦江 322200)
水稻生產肥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肥料施用過多不僅影響土壤環(huán)境,還會加重病蟲害的發(fā)生等。已有研究表明,在水稻的生產過程中,施肥能顯著改變與水稻病蟲害發(fā)生相關的一些因子[1]。稻曲病在水稻開花后至乳熟期發(fā)生,稻曲病菌入侵谷粒后,在穎殼內迅速生長形成菌絲塊,以后逐漸擴大,形成稻曲球,影響鄰近谷粒的營養(yǎng)輸送,導致產量嚴重受損。李小湘等[2]報道,每穗增加1粒病粒,空秕率平均增加5.1%。且稻曲病菌產生的毒素會對人畜及農田生態(tài)安全產生嚴重的隱患。為此,我們進行了不同用量有機緩釋肥在水稻上的應用試驗,觀察其對水稻稻曲病發(fā)生的影響。
試驗在浦江縣杭坪鎮(zhèn)浦江縣壺源江稻米專業(yè)合作社的農田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甬優(yōu)15號。2017年5月15日開始浸種,5月27日移栽。移栽前試驗田667 m2已施基肥有機肥533 kg。
試驗設置4個不同施肥處理:667 m2施肥量處理1,底施有機緩釋水稻專用肥30 kg,分蘗期追施尿素7.5 kg,氯化鉀5 kg,折純肥量N 7.95 kg,P2O51.2 kg,K2O 4.8 kg,合計13.95 kg;處理2,底施有機緩釋水稻專用肥40 kg,分蘗期追施尿素7.5 kg,氯化鉀5 kg,折純肥量N 9.45 kg,P2O51.6 kg,K2O 5.4 kg,合計16.45 kg;處理3,底施有機緩釋水稻專用肥50 kg,分蘗期追施尿素7.5 kg,氯化鉀5 kg,折純肥量N 10.95 kg,P2O52.0 kg,K2O 6.0 kg,合計18.95 kg;空白對照處理(CK),不施肥。重復3次。3 個施肥處理化肥的用量相同,僅底施有機緩釋水稻專用肥的用量不同。
每個處理隨機取樣100 穗,記載病穗數和病粒數,計算穗病率和粒病率。
由表1可知,不同用量有機緩釋肥對水稻稻曲病發(fā)生有一定的影響。經統(tǒng)計分析,稻曲病穗病率各處理間有顯著差異。在不施肥的情況下,稻曲病發(fā)病率較3個施肥處理的低,穗病率不施肥對照<處理1<處理2<處理3,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粒病率也呈現相同規(guī)律。由此可見,在667 m2總折純量為18.95 kg范圍內,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施肥量越大,稻曲病發(fā)生情況越嚴重。
表1 不同施肥處理水稻稻曲病發(fā)生情況
隨著社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重視,對農業(yè)生產中投入的化肥和農藥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正在
大力推進農業(yè)生產減肥減藥,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在保持水稻產量不減的同時,減少施肥量,以減輕水稻稻曲病的發(fā)生。試驗結果表明,在不施肥的情況下,稻曲病發(fā)病率較3個施肥處理低,穗病率不施肥對照<處理1<處理2<處理3,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粒病率也呈現相同規(guī)律。由此可見,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667 m2施肥總折純量為18.95 kg范圍內,施肥量越大,稻曲病發(fā)生情況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