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閣
(河南工程學(xué)院 藝術(shù)設(shè)計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1191)
古典園林中的景題是指景區(qū)景園、景點以及園林建筑、山石等的題名,它是園林景觀實體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以一種言簡意賅的文學(xué)形式[1]。園林景題的形式較為多樣,并不單指建筑匾額,還包括園林整體命名、景點命名、園林建筑匾額、楹聯(lián)、石刻等多種形式。這一類以文字為主的園林要素表達,主要體現(xiàn)在園林功能、園主人姓氏、寄托情緒、托物言志等。園林景題作為體現(xiàn)園林文人特質(zhì)的最重要因素,內(nèi)容及表達手法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古典園林因其可考性較差,北宋洛陽園林雖盛極,卻鮮有保存下來,多數(shù)只停留于文獻記載。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作為北宋洛陽園林的承載者,也是這段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其中19處園林主要存在于北宋中期,園主人多為洛陽人士或常年在洛陽為官,前者如富弼、趙普;后者如司馬光、文彥博等。這一時期的園主人多為官場及政壇名人,且多牽扯于“慶歷新政”和“熙寧變法”,有著明顯的政治背景。這一特點在園林景題內(nèi)容中也有體現(xiàn),也會影響園主人的日常園林生活。
《洛陽名園記》中所載園中對景題描述詳細的有富鄭公園、獨樂園、疊石山莊、李氏仁豐園、湖園、東園、環(huán)溪、董氏東園、安樂窩、叢春園、水北胡氏二園(見表1)[2]。
表1 北宋洛陽園林景題統(tǒng)計
北宋洛陽園林景題設(shè)計到的文人活動主要可以分五部分:游賞類、玩樂類、園圃類、讀書類、交友集會類、思考冥想類。
北宋園林景題中反映植物觀賞類的很多,反映了園主人親近自然的需求,其中尤以竹子為最。富鄭公園的“叢玉亭”、“紫筠堂”分別從聲音、色彩上描繪竹子。文人自古愛竹,蘇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與“無竹令人俗”。竹子是文人體現(xiàn)其文化性、品質(zhì)節(jié)操的重要寄托,更有以竹為主題的游賞活動,四季兼可,夏季尤為適合。其次是梅,作為“花中四君子”和“歲寒三友”之一,文人對梅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更有南宋“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富鄭公園和湖園都有“梅臺”,都是以梅為主題的游賞休憩活動,主要游賞時間為冬春季節(jié)。牡丹也是洛陽園林不得不說的主角,“洛陽牡丹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名園記》所載天王花園子是以牡丹為主要內(nèi)容的植物類觀賞花園。另外還有以探春、桂為主題的植物景觀。同時,還有四時花卉觀賞、結(jié)合園圃活動的“百花洲”、“澆花亭”、“種竹軒”等。也有借景手法的應(yīng)用,主要借植物的色“翠”、“碧”,李氏仁豐園之“迎翠亭”、湖園之“環(huán)翠亭”、“翠樾軒”、董氏東園的“寸碧亭”、“含碧堂”。
游賞自然風(fēng)景類的景題也是北宋洛陽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象有植物、建筑、小品、水景、天光云影等自然風(fēng)光。其中天光云影、自然風(fēng)光占到了大多數(shù)。富鄭公園的“披風(fēng)亭”、“天光臺”、“樾蔭亭”、“漪嵐亭”、“臥云堂”、“迎暉亭”,天光云影與清風(fēng)花影共同構(gòu)成舒適、恬淡、貼合自然地生活意趣。
洛陽山水脈絡(luò)清晰,以山石入景題的主要有“宛峽亭”、“籟川亭”、“臥游石”、“存古石”,有山石、峽谷等多種形式,也有以洛陽當(dāng)?shù)刈匀幻剿刖啊B尻柕貐^(qū)水系豐富,有洛水、伊水、澗河,引水入園最是常見的造景手法。以水為對象的景題有“重波軒”、“方流亭”、“通津橋”、“漪嵐亭”、“水筠洞”、“弄水軒”、“濯纓亭”,東園五景,四景都是水景,“淵映堂”、“渥水堂”、“湘膚堂”、“瀍水堂”。文人政客居于廟堂之高,又可享受山水間野趣,區(qū)別于其他朝代的小隱與中隱,是為大隱。
“四洞”可供居住休息,“弄水軒”、“臥游石”、“流杯亭”、“玩月臺”、“學(xué)古庵”、“玩站臺”,是以玩的態(tài)度,表達閑逸的生活追求?!岸嗑皹恰备呗枺赡贤陨缴偈引堥T大谷,居山林之遠,可望廟堂之高。
種植等園圃類以司馬光的獨樂園為代表,司馬光在獨樂園中著書立說,潛心研究,寫出不朽史書《資治通鑒》。獨樂園中的活動除了讀書,更多以園圃活動為主,種花栽樹、釣魚、種植草藥都是經(jīng)常性活動。區(qū)別于三次拜相的富弼的富鄭公園景題命名的詩意、趣味,司馬光的獨樂園更多是質(zhì)樸、寫實的描述,這也與司馬光的前大半生的人生際遇、政事不順有關(guān),當(dāng)然也與司馬光寫史的枯燥、清苦和嚴(yán)謹有關(guān)。
獨樂園中的景題,“讀書堂”、“采藥圃”、“弄水軒”、“見山臺”、“釣魚庵”、“種竹齋”、“澆花亭”,均是直接以司馬光在園中的行為為內(nèi)容,并且針對每個景點景題都賦詩一首,使用用典手法,援引古代名人事跡,加深景題的含義。景題直白質(zhì)樸、特色鮮明,為宋代園林簡遠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
文人雅士集會也是重要的園林活動之一。獨樂園也有“開園”之說。尤其是花卉園,芍藥、牡丹、雜花。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主人便會招待四周居民前來一同賞花,甚至可以因此收“茶湯錢”[3],兼有現(xiàn)代公共園林的性質(zhì)?!傲鞅ぁ敝星饔x是典型的文人間的詩酒活動,而且歷史久遠,流傳甚廣;獨樂園的“讀書堂”是司馬光的著書立說場所,也是精神上的獨處空間?!蔼殬穲@”取自出自孟子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定期向民眾開放,意在宣揚與民同樂的意思,是以具備了公共園林的雛形,也體現(xiàn)了宋代之民主、開放之風(fēng)。
北宋洛陽園林哲理感悟類景題有“四并亭”、“濯纓亭”、“觀徳亭”、“超然亭”、“四并堂”、“知止庵”、“好好門”、“臥游石”、“存古石”、“長生洞”、“安樂窩”等。兩處“四并”,是對“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千古難并的四事寄予的美好愿望。“觀德”、“濯纓”、“知止”是提升自身修養(yǎng),超然物外的狀態(tài),希望能夠參悟人生;“長生”、“安樂”等是對宗教長生的向往。遠離朝堂的文人,恣情山水之間,表達熱愛自然的享樂情趣,富有浪漫色彩。而在朝堂之中不得志的文人政客,則抒發(fā)抑郁、憤懣之情和自嘲情緒,以期在園林的詩酒生活中麻痹自我,舒展不快。
宋以后的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思想往往儒道禪三教合一,禪宗思想不露痕神行于園林之中[4]。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學(xué)家、道學(xué)家、詩人,他在安樂窩中所做的《安樂窩中四長吟》描述了閑適自得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也有向道修仙的意味,生活中忙碌而充實,以寫詩來吟詠性情,以著書來闡述學(xué)說,以焚香來修身養(yǎng)性,以飲酒來安頓心靈,精神上因隱居順志而快活滿足。朝廷三次舉薦不起,邵雍終身未仕,卻以名德動天下,是不出仕文人的代表。
《洛陽名園記》中所載諸多景題描述了當(dāng)時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狀態(tài),反映了生活狀態(tài)與人生際遇,更多地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文人的一種精神訴求。園林生活上多追求浪漫、清新、自然,景題因人而異,如富弼之富鄭公園的文采斐然、意境高妙的浪漫情趣,如司馬光獨樂園的質(zhì)樸簡約淡然審慎的理性情緒,體現(xiàn)了理性與趣味的結(jié)合[5]。園林景題中所蘊含的感情更是體現(xiàn)了園主人在隱逸和出仕之間的矛盾情緒。宋代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鼎盛時期,景題特色挖掘?qū)诺鋱@林文化傳承發(fā)揚有重要的作用,并應(yīng)用在現(xiàn)代園林景題、文化營造中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