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廉”與“儉”是最接近的道德規(guī)范,古人常把其一并使用,稱之為“廉儉”,二者表現都是節(jié)制、克制欲望。而“廉”文化的研究對象不應局限于為政官員,還針對普通群眾。為政者通過節(jié)制、克制欲望就容易做到清廉,贏得人民的尊重和敬仰;而普通群眾通過節(jié)制、克制欲望則可以干干凈凈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贏得社會的信任和認可。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解釋了傳統(tǒng)文化中廉字之意以及廉的對象,分析了“廉”文化所囊括的“廉政”文化和“廉儉”文化,強調了新時代強化“廉”文化建設的意義,探討了新時代加強“廉”文化建設的舉措。
一、釋“廉”
(一)廉之意
廉之字,廣字下面作一個兼字。廣字是房屋的象形,古代先民造房,時常依山而建,以崖為墻,搭上棚就成了屋。兼字的原形是人的一只手握兩根禾苗,表示多?!皬V”“兼”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家里的東西已經夠用,不少了。而將這個意思加以延伸,就是不索取,故“不索取”乃廉的基本意義。
不索取之意并非說什么東西都不要,而是強調對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要,其實這就暗自樹立了一個“義”的標準,既符合道義的利益可以取用,不符合道義的絕不要。所以,《呂氏春秋》里有云:“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币馑际钦f,面對誘人的利益而不改變自己的道義操守,可以稱得上廉。而所謂道義,又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文化精神貫通起來。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故在廉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仁”和“廉”的思想結合在一起。廉就是不接受不仁、不義、不符道德換取來的利益。
(二)廉之對象
1.廉政是“仕者之德”
中國傳統(tǒng)廉文化在政治上的發(fā)展主要體現為“廉政”文化,古人把它視為“仕者之德”。在源遠流長的歲月長河中,知廉恥、清正節(jié)儉、克己奉公、秉公執(zhí)政、大公無私、“儉以修養(yǎng),廉以立身”等都是“廉政”文化的思想內涵體現,而這也成為現代社會領導干部的基本職業(yè)倫理,一旦傷“廉”,不僅違背倫理道德,還會觸碰法律的底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廣大公務員要持廉守正,干干凈凈”,同時強調要勤勉盡責干事業(yè),可見報告中強調的“干干凈凈”是對廣大領導干部自身素養(yǎng)和品質的根本要求,廉潔與擔當缺一不可。德才兼?zhèn)湟恢笔侵袊伯a黨堅持的選人要求,“德”是立人之本,是品德之基,是一個人品德修養(yǎng)和職業(yè)操守的根本體現,而“廉”是職業(yè)倫理道德的重要部分。對于一名稱職的官員而言,廉政與擔當必須同時兼顧,基于權力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不是濫用權力,敗壞社會風氣。
2.廉儉是“群眾之?!?/p>
廉應該是與儉最接近的道德規(guī)范,“儉能養(yǎng)廉”,廉儉對于普通群眾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品德。不取不義之財是普通人不招禍端,守得心寧氣和、人生幸福的基礎。廉不僅可以使人保持孟子所說的“潔身”,干干凈凈做人,踏踏實實生活,還可以使自己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穩(wěn)穩(wěn)當當在社會上立足。正是人們對自身的欲望進行了克制,才能不被外物所誘惑牽制,這樣才能夠保證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前行。故若所有人都能以廉的品德自我約束,端正行為,不義之財不可取,他人之物不可拿,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會變得清朗、蓬勃,社會資源也會得到合理保護。
二、新時代強化“廉”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強化“廉”文化建設對于時代的意義
當今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這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帶來新機遇。隨著經濟的騰飛,廉文化建設應該更上新臺階。中國歷史文化悠久,不僅孕育了“知廉恥、清正節(jié)儉、克己奉公”等優(yōu)秀的廉政文化,也滋生了“權力制”“人情大于法”的封建糟粕思想,這讓廉政信念不堅定的官員誤入歧途。盡管經歷了上百年的時代洗禮,但在現代社會,它也曾對為政者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若不強化“廉”文化,就會讓這些封建糟粕思想腐蝕官員,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而對于普通百姓,特別是一些青年,在物質充盈、欲望膨張的情況下,更是逐漸廉儉的品德。北宋大學者司馬光認為,人的道德修養(yǎng)就是從廉儉開始,人只有做到寡欲,才能實現對欲望的約束,從而不被外物所誘惑、牽制。因此,加強普通百姓的廉文化教育,對于推動社會發(fā)展至關重要。
(二)強化“廉”文化建設對為政官員的意義
對于官員而言,廉政文化可以塑造廉潔從政的社會氛圍,約束為政者的行為,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重要保證。清正廉潔是時代的召喚,是百姓的期盼。多少官員受不住利益的誘惑,最終踏入罪惡的深淵,為其腐敗貪化的行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強化“廉”文化不僅是為了肅清官場風氣,還是黨風倡廉的重要內容。因為廉政文化作為保障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三)強化“廉”文化建設對普通群眾的意義
廉儉文化對于社會群眾來說,不僅可以塑造其崇高的道德和品性,還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潔身自好,不被歪理邪說所誘惑,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這對于全面推進物質文明、生態(tài)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新時代加強“廉”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新時代,許多反腐倡廉的戰(zhàn)略思想和重要理論被提出,要求把廉政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前,為了加強“廉”文化建設,人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信念教育
地方政府應組織官員學習從政道德教育,加強思想教育,增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清廉從政、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可以創(chuàng)建“廉”文化教育基地,加強紅色教育,加大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的宣傳力度,真正提高官員、群眾在思想意識上的重視度。
(二)做好表率作用
典型的清廉模范能感染和鼓舞大眾,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對于人民大眾都有深刻影響,他們的行為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其不僅時刻要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影響身邊人,帶動身邊人廉潔奉公、執(zhí)政為民。
(三)完善相關法規(guī)制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就是行動的保證,是一道邊界,是對觸碰底線的懲罰和警示。對于地方的廉政文化建設,要重點查處領導干部的違法違紀案件,同時不能放松對國有企業(yè)領導的監(jiān)督稽查,權力之間要相互監(jiān)督,讓權力在陽光下實現透明化,加大日常檢查力度,杜絕一切腐敗因素的滋生。當前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必須有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做支撐,建立廉政獎懲制度來約束全體官員,營造遵紀守法的良好風氣。同時,通過教育文化滲透,從娃娃做起,抓好群眾廉儉品德教育。
四、結語
廉政興邦,腐敗亡國。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展、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是新時代反腐倡廉的思想武器。廉儉文化是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使人人遵守道德和法制,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從而讓整個社會充滿公平公正的廉潔氣氛的法寶。新時代廉文化的建設任重道遠,需要全黨全國人民運用辯證思維,共同努力。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米雨(1981-),女,四川遂寧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