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
摘 要 關于閱讀內容的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重點與難點。拓展閱讀,就是以課文為中心,拓展到閱讀有關作品,以達到拓展學生視野、開闊讀者思維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知識的相互比較、相互融通中,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開闊、提高創(chuàng)新力。在將課文內容講解好的同時,教師還應該適時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將更多優(yōu)秀的課外文章引進來,讓學生感受更豐富的語言世界。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語文 拓展閱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當前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閱讀篇目,可是由于課本內容的局限性,還有更多優(yōu)秀的篇目沒能在課本中為學生展示出來。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拓展閱讀的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
1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并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在許多語文課堂上,學生只能接觸課本閱讀的內容,學生獲得的文本信息相對較少,這導致了很多的問題。
1.1學生的視野狹窄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是經過許多學者和專家精心挑選和審核的,其中的閱讀篇目都十分符合小學生的知識現(xiàn)狀和認知水平??墒?,要知道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選擇的內容也僅僅是以某個專題呈現(xiàn)4-5篇課文,還有更多的優(yōu)秀文章由于篇幅的限制可能沒有機會進入課本。如果學生在學習時只接觸到課本上的文章,而沒有進行拓展閱讀,那么學生的知識面就會很狹窄,對學生理解文本,感悟作者內心情感就會有欠缺,很難與其發(fā)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鳴,加之山區(qū)孩子知識面比較狹窄,不太喜歡閱讀,教師在講解課文中也就很費勁,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是不利的。
1.2學生的寫作困難
語文教學中閱讀、作文并不分家,相輔相成。閱讀和作文,就像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同等重要。小學生來說,閱讀的過程就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加自己知識儲備的過程。而寫作就是學生將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方式展現(xiàn)出來,是自身的知識輸出的過程。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知道,沒有閱讀,談何習作?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就沒法提高。我們古人從小開始背誦圣賢之言、為人處世之道,才能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只接觸課本的閱讀篇目,最終在寫作中能夠呈現(xiàn)的也就只有課本中的零星內容,讀的少背的少,腦子里沒留存多少語言信息。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思路無法打開,寫作內容沒有創(chuàng)意,習作無從下手,自然就會造成寫作方面的困擾。
2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方法
分析了上述問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是需要加入拓展閱讀的部分的,這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對學生一生的成長都是有好處的。所以,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拓展閱讀。
2.1課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課文
語文科目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讀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做好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同一主題領域素材寬泛的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他們“建構屬于自己的意義理解”。《一夜的工作》一文,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們對周總理的愛戴,更好地體會周總理生活儉樸、工作勞苦的偉大品格,對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教學這一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總理的資料(圖片、故事、生平、名言等)。這些多個角度的不同信息,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感受總理人格的偉大。在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之后,在學生心理留下的是更想走進人物的興趣沖動。
2.2課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課文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辯論中,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教師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把時間和主動權交給孩子,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自我價值,真正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舞臺。閱讀的目的在于獲得意義的建構,而意義的獲得有賴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在《草船借箭》一課,我為了讓學生了解周瑜、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點,在原有課文提供的信息基礎上,呈現(xiàn)了另一個文本信息,讓學生進行對比感悟,試圖找出人物性格特點,突出兩人超群的智慧。
2.3課后拓展延伸課文,提升閱讀主體地位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小學語文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師要把閱讀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去閱讀、自己去發(fā)現(xiàn),利用晨讀和課余時間大聲朗讀,充分挖掘學生閱讀潛能,最大程度讓學生把課本與課外知識融會貫通,碰撞出心靈火花。語文閱讀教學就應該這樣把學生帶向古代文化,帶向現(xiàn)代文化,帶向中華文化,帶向世界文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多思多記,把自己感覺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背誦下來,為后面的寫作打好基礎。
3結論
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從新課改中正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確立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把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放到提升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來。使他們愛上閱讀,把閱讀作為孩子學習生活的一部分,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shù)膶ο?,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和知識意義建構的主動者。
參考文獻
[1] 張道泉.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J].課內參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