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東,晏順芝,孫軼榮,王 平,鄧星剛
(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新型環(huán)保復合面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襄陽 441002)
傳統(tǒng)的紡織品絕大多數為易燃品,每年由紡織品引起的火災超過火災總數的一半。隨著能源、冶金、交通、化工、石油、航天、航空及特殊兵種的工作服對隔熱性能與阻燃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研發(fā)既有良好阻燃、隔熱性能又有優(yōu)異舒適性和高強度的防護服,就成為一項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科研課題。
隨著科技進步、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阻燃類化學纖維有了較大進展,我國在泰普龍芳綸、甲綸、芳砜綸等芳香族聚酰胺高強纖維領域快速發(fā)展,各類阻燃粘膠、阻燃滌綸、阻燃腈綸等纖維都已有成熟產品出現[1-3],如何選用和配置此類纖維生產既具有阻燃功能,又具有較好的穿著舒適性和必備的穿著強力的紗線,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我公司全部使用國產纖維,各類阻燃纖維的混配根據阻燃效果、舒適性、強力指標和熔滴狀況等指標確定[4],以阻燃粘膠纖維為主體配用耐高溫高強的對位芳綸1414纖維,以及適量阻燃腈綸纖維,以提高手感和纖維間的協同性,另配用少量芳綸基導電纖維,將成品靜電問題控制在服用標準范圍內[5],生產18.2 tex及14.6 tex高服用性能阻燃紗線,滿足了成品服裝各項性能要求。
1.1.1阻燃粘膠纖維
采用國產阻燃粘膠纖維,其橫截面形狀為腰子形,安全無毒、燃燒時不產生毒氣、產煙量較少,阻燃性高,自熄效果好(陰燃時間小于2 s);炭化后或1100 ℃高溫能保持原有形態(tài),起到阻隔作用,不熔融、不流滴可減少燙傷等二次傷害。平時穿著時無有害物質滲透、釋放;耐洗滌和化學處理,阻燃作用持久;吸濕透氣,懸垂性和穿著舒適性好;染色鮮艷,色牢度高;可自然降解為土壤成分,符合環(huán)保要求,不會使水體富營養(yǎng)化。該粘膠纖維主要物理性能指標見表1。
表1 阻燃粘膠纖維主要物理性能指標
物理性能指標物理性能指標干斷裂強度/(cN·dtex-1)≥1.8極限氧指數(LOI)/%≥30濕斷裂強度/(cN·dtex-1)≥1.0耐堿洗性/%≤2干斷裂伸長率/%≥16~20濕斷裂伸長率/%≥18~22續(xù)燃時間/s≤2陰燃時間/s≤2 煙密度≤10煙氣成分無毒熔融滴落無纖維截面形狀腰子形
1.1.2對位芳綸1414纖維
采用原液著色法生產的對位芳綸1414纖維,具有高強度、耐高溫、耐撕裂、阻燃等特征,可在220 ℃高溫連續(xù)使用,熱分解溫度不低于530 ℃;另外,國產對位芳綸1414纖維在耐日曬和耐水洗方面性能優(yōu)異。 對位芳綸1414纖維主要物理指標見表2。
1.1.3阻燃腈綸纖維
腈綸纖維是合成纖維的四大品種之一,蓬松、卷曲而柔軟,性能與羊毛相似,彈性較好,伸長20%時的回彈率仍可保持在65%,保暖性比羊毛高15%,有“合成羊毛”之稱。腈綸纖維的強度和耐磨性均優(yōu)于羊毛;此外,腈綸織物易洗、易干,護理簡單,具有耐光性、耐候性、耐霉菌性和優(yōu)良的化學穩(wěn)定性。阻燃腈綸纖維的強力比原纖維小,其它性能基本不變。阻燃腈綸纖維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標見表3。
表2 對位芳綸1414纖維主要物理性能指標
物理性能指標物理性能指標線密度/dtex1.67極限氧指數(LOI)/%≥28單纖維斷裂強度/(cN·dtex-1)≥15耐水洗色牢度/級4~5斷裂伸長率/%≤5光照色牢度/級4~5續(xù)燃時間/s0陰燃時間/s≤5熔融滴落無卷曲數/[個·(25 cm)-1]≥6~12
表3 阻燃腈綸纖維的主要物理指標
物理性能指標物理性能指標線密度/dtex1.67極限氧指數(LOI)/%≥30單纖維斷裂強度/(cN·dtex-1)≥3.5斷裂伸長率/%≤25續(xù)燃時間/s≤5陰燃時間/s≤5熔融滴落球狀卷曲數/[個·(25 cm)-1]≥9~16
由于所紡紗線以阻燃粘膠纖維為主體,配用對位芳綸1414、阻燃腈綸和芳綸基導電纖維,而其中的芳綸基導電纖維比例不大于5%;因此,混合均勻性決定著成紗品質及最終服裝面料的綜合性能,各種纖維必須充分混合,才能保證成紗的均勻性和一致性。
傳統(tǒng)的紡織纖維混合方式有棉槽混合和并條混合。由于芳綸纖維生產過程中有靜電問題,不易單獨成條,加之導電纖維量小而不適于條混;如采用2道成卷法則對纖維損傷較大。采用混合機混合后,后道前紡各工序均以混合為主要任務進行流程操作,棉卷編號,槽頭、槽中,槽中、槽尾棉卷搭配在梳棉機上橫向使用,到并條同排梳棉機棉條用于并條同一眼,同時絡筒的兩眼頭并到末并用于同一眼,嚴格執(zhí)行,教練工隨時抽查。
工藝設計也以混合為主,各道工序并合數增多,質量加大,以大牽伸為主,提高紗條均勻性。
工藝流程為:A002D型抓棉機→A006B型混棉機→A036C型開棉機→A092型給棉機→A076C型成卷機→A186D型梳棉機→FA311型并條機(三并)→A454型粗紗機→FA506型集聚紡環(huán)錠細紗機→AC338RM型自動絡筒機。
4種化學纖維混合應注重開松,縮小打手和塵棒隔距,降低打手轉速,關閉塵棒間隔距。
清棉主要工藝配置:A002D型抓棉機打手轉速為975 r/min,抓棉機運轉效率大于90%;A036C型開棉機采用鋼針打手,隔距為12 cm,打手轉速為400 r/min,給棉羅拉轉速可根據運轉效率定為65 r/min,保證多松少打;A076C型成卷機打手轉速為800 r/min。
梳棉工序的主要任務是將棉塊分解成單纖維狀態(tài),改善纖維伸直平行度,提高單纖維混合度。使用浙江錦峰正反齒全固定蓋板改造FA221B型梳棉機,分梳效果提高20%以上,同時提高錫林轉速、降低回轉蓋板線速。針布配置:錫林金屬針布為AC2030×01550D型,道夫針布為AD4030×01890型,蓋板花和車肚花降到最低。
采用“大隔距、低速度、重定量”工藝。錫林—蓋板隔距為0.12 mm,0.10 mm,0.10 mm,0.12 mm,錫林轉速為330 r/min,刺輥轉速為660 r/min。
由于4種纖維長度均為51 mm,除溫、濕度和膠輥處理需要嚴格控制外,羅拉隔距和加壓也是工藝重點。并條具體工藝配置:頭道采用10根并合,總牽伸倍數為9.8,后區(qū)牽伸倍數為2.014,羅拉線速為268 m/min,羅拉隔距為23 mm×35 mm;末道并條使用8根并合,總牽伸倍數為8.67,后區(qū)牽伸倍數為1.251,羅拉線速為240 m/min,羅拉隔距為21 mm×31 mm,頭、末并壓力均調至最大。并條采用局部加濕,相對濕度控制在(65±3)%;并條膠輥使用涂料處理2遍以利于減少粘纏。
粗紗工序應控制好伸長率,一般控制為1.0%~1.5%,前、后排大小紗差異不大于0.5%。粗紗宜采用“重加壓、低速度、重定量、小張力”的工藝原則,粗紗捻系數以盡可能小、退繞時不斷粗紗為原則,以保證細紗的正常牽伸。粗紗主要工藝參數:羅拉隔距為33 mm×48 mm,鉗口隔距為7.5 mm,粗紗捻系數為86,錠子轉速為720 r/min。
細紗工序應以降低成紗毛羽、提高條干CV值、減少粗細節(jié)為重點。采用集聚紡紗技術可以減少成紗毛羽,提高成紗強力;錠子轉速為14 kr/min,后區(qū)牽伸倍數為1.21,羅拉隔距為30 mm×48 mm,壓力棒隔距塊、鉗口隔距為5.0 mm,捻系數為415;采用邵爾A65度高彈性低硬度膠輥,可降低條干不勻率;選用自潤滑功能較強的PG1-4254型合金鋼鋼領,選用表面粗糙度Ra值小、耐磨性好的W321型鋼絲圈。
采用AC338RM型自動絡筒機,絡筒工序的配置主要是選擇電清工藝,既要保證能清除有害紗疵又要保證一定的運轉效率。電清工藝配置:N為300%,S為140%×1.8 cm,L為30%×40 cm,T為30%×70 cm;絡筒線速為800 m/min。
通過對阻燃粘膠、對位芳綸1414、阻燃腈綸和芳綸基導電纖維進行混合、梳理及各工序生產工藝過程控制,分別紡18.2 tex和14.6 tex紗的成紗質量對比見表4。
表44種纖維混紡18.2tex和14.6tex紗成紗質量對比
性能指標18.2 tex14.6 tex實際號數/tex18.614.9百米重量CV/%2.21.8實際干重/[g·(100 m)-1]1.7201.373百米重量偏差/%1.62.5回潮率/%8.28.2單紗斷裂強度/(cN·tex-1)16.216.9修正強力/cN294.8245.0單強CV/%11.510.5條干CV/%14.816.1細節(jié)/(個·km-1)613粗節(jié)/(個·km-1)92102棉結/(個·km-1)80135最低強力/cN217188捻系數409413
采用4種纖維紡紗生產的斜紋格坯布染整后檢測指標見表5。
從表5測試指標可見,成品布強力遠大于GB 8965.1—2009《防護服裝 阻燃防護 第1部分:阻燃服》中的要求,透氣性、透濕量及滴水擴散時間均在服裝面料舒適性標準規(guī)定范圍內;阻燃性能指標達到阻燃服A級標準,且無熔融現象。
表5采用4種纖維紡紗生產的斜紋格坯布染整后檢測指標
性能實測值檢測方法幅寬/cm151.8GB/T 4666—2009單位面積質量/(g·m-2)219GB/T 4669—2008斷裂強力/N經向緯向968637GB/T 3923.1—1997撕破強力/N經向緯向6555GB/T 3917.3—2009彎曲長度/cm經向緯向1.91.5GB/T 18318.1—2009干熱尺寸變化率/%經向緯向-1.3-0.2GB/T 17032.1—1997、GB/T 17032.2—1997水洗尺寸變化率/%經向緯向-2.3-0.5GB/T 8628—2001、GB/T 8629—2001、GB/T 8630—2002織物透氣性/(mm·s-1)86GB/T 5453—1997甲醛含量/(mg·kg-1)8.9GB/T 2912.1—2009透濕量/[g·(m2·24 h)-1]9.06×103GB/T 12704—2009滴水擴散性(反面)/s5GB/T 21655.1—2008pH值7GB/T 7573—2009陰燃時間/s經向緯向22續(xù)燃時間/s經向緯向00GB/T 5455—1997損毀長度/cm經向緯向4.54.7熔滴現象無
4.1 根據目前國產的各種阻燃纖維性能,采用阻燃粘膠、對位芳綸1414、阻燃腈綸和芳綸基導電纖維按適當比例優(yōu)化組合后進行混紡,消除靜電,做好原料準備。
4.2 為提高成紗質量,優(yōu)選紡紗器材,優(yōu)化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開發(fā)出既有良好阻燃、隔熱性能又有優(yōu)異舒適性和高強度的18.2 tex及14.6 tex高服用性能阻燃紗線,其織物的透氣性、透濕量及滴水擴散時間均符合服裝面料舒適性標準要求,且阻燃性能指標達到阻燃服A級標準。
4.3 通過不同比例的各阻燃纖維的混配,生產出適用于各類作業(yè)場所的阻燃防護服,不但具有高強力和良好的服用性能,而且價格降低到普通消費者能接受的范圍內,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