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果園小學 陜西安康 725000)
佐藤學教授曾描述的理想課堂場景:“好像不同樂器的聲音相互協調地鳴響而產生的交響樂那樣,在教室里,各種各樣的意見想法相互呼應,便產生了如同交響樂一般的教學”。而“交響樂式”的課堂,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并不多見,常見的便是師生打乒乓球式的一問一答。經過筆者的實踐,實現“交響樂式”的課堂可以有以下策略。
課前自學,是給自學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并制定出與新課相匹配的問題和習題,以“自學單”的形式出現,通過問題引領,習題探究,達到預習和思考的深度,這一環(huán)節(jié)通常放置在家庭作業(yè)時間進行。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設置了這樣的自學單。
《三角形的內角和》自學單
1.做一做:動手實踐,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自學課本第68頁,把你的證明方法說或做給爸媽看。
2.探一探:“除課本方法外,你還有什么方法能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記錄下你的做法,明天分享給大家。
3.試一試:小明正在放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不小心把風箏弄壞了,只剩下一個40°的角,你知道另外兩個角是多少度嗎?
這樣的自學形式,自學的時間、任務、資源充滿著開放性,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己鉆研、上網查詢、家長輔助,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學生的預習向廣度和深度引領。這樣的自學安排,降低了學生對新課的畏懼心理,有備而來必定信心十足,學生自然是笑容滿面。
經過課前的自學,學生已經掌握或準備了一些資源,新課開始的前十分鐘,教師提出核心問題后,便可進行小組內的互學,讓每個學生在學習小組先分享自己的成果。分享時需注意三個原則:
1.全員參與原則。讓每個同學都有發(fā)言的機會。
2.先學困生,后優(yōu)等生原則。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合適的發(fā)展。
3.分工明確原則。避免小組學習重熱鬧輕實質,要分工明確。
這個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的過程,充滿著激烈的交流與辯論,人人都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上被動聽講、發(fā)言是優(yōu)等生專利的局面,讓學生正真成為課堂的主體。
小組互學,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的發(fā)散度必定有限,而組際共學便是很好的補充。小組互學后,再進行組際共學,每個學習小組選派一人或多人上臺展示匯報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當對方沒講明白時可以提問;當對方沒講全面時可以補充;當對方觀點有漏洞時可以質疑;當對方模棱兩可時可以辯論;當對方觀點錯誤時可以反駁。
例:“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片段
師出示自學作業(yè):計算35+37時你有哪些計算方法?
生1:我向大家介紹口算的方法。
5+7=12 30+30=60 60+12=72
生2:我們的口算方法和你不一樣。
35+30=65 65+7=72
生3:我們用的是擺小棒的方法。(學生演示)
生4:我們利用計數器撥出來的。(學生演示)
生5:我覺得他們的方法有點麻煩,我們小組用豎式計算的。
個位加起來是12,12不能都寫在個位,把12里的1個十給十位,在3的下面寫個小小的1做記號,十位就是3+3+1=7。
生6:這個記號為什么不打在35的3上呢?這樣3+1+3也是7。
師:是呀,為什么不這樣寫呢?
生5:(經過短暫的思索)這樣也行,但是不好看,我們小朋友都知道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列豎式也要注意美觀。(學生大笑并鼓掌)
生7:我們也是列豎式計算的,從十位加起,結果也是72。
板書:
生8:你這樣很麻煩,也不整齊,得把6擦掉改成7,還不如從個位加省事呢。
......
提問、補充、質疑、辯論,當這些元素嵌入生生對話中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像小老師一樣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講解自己的做法,別的學生進行提問、補充、修正,激烈的交流與辯論,使思維碰撞的火花精彩綻放,精彩處笑聲、掌聲四起,真像“各種聲音回響混合的交響樂團”,學習變得扎實、高效、有趣,差異性資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學生的課前自學,小組互學,組際共學,都不可取代教師的教學,受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學習水平所限,他們所獲取的知識往往是模糊的,膚淺的,零碎的,而教師的助學,在于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提升能力,讓零碎的知識變得結構化,引領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網,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再以“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片段為例。
師:老師很欣賞同學們的發(fā)言,現在我們來整理一下,計算35+37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生:口算,擺小棒,撥計數器,列豎式。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口算的過程利用的是一年級時學的“湊十法,整十數加整十數,整十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等舊知識,這就是轉化的方法,把新知轉化成舊知來解決。
師:再觀察,看看這幾種方法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學生各抒己見,但因年齡原因表述不清。)
師:是的,豎式就是用更簡單的方式記錄了口算,擺小棒,撥計數器的過程,這就是數學語言的簡潔之美。
(通過板書對比,發(fā)現口算、擺小棒、撥計數器的過程在豎式中的體現形式)。
通過教師的梳理,引導學生編織起了知識的結構網,找出了口算與筆算間的內在聯系,不僅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也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是學生智慧火花迸發(fā)的場所?!敖豁憳肥健钡恼n堂,給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提供展示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打造了快樂、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