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桂琴 李宗煜 王凡 閆麗 趙東榮 周瑩荃
(1.蘭州市安寧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蘭州,730070; 2.蘭州市肺科醫(yī)院,蘭州,730046;3.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蘭州,730030; 4.蘭州市第三醫(yī)院,蘭州,730050)
睡眠作為人體的一項重要生理活動,對于維持人體的穩(wěn)態(tài)平衡、新陳代謝以及組織修復等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在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中睡眠障礙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高、入睡困難、多夢或夢魘、夜驚等,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也加劇了疾病本身的發(fā)展進程。目前,針對艾滋病患者睡眠障礙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內也缺乏相關案例的報道。本研究旨在分析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提供科學的支持,進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命質量,為相關管理機構提供良好的策略支持提供支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10月在蘭州市肺科醫(yī)院感染科門診就診接受免費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感染者進行“睡眠狀況自評量表”調查。所有參與者必須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均符合本次調查的納入標準要求,即所有患者需自愿參與本次調查、具有自主行為能力、無其他精神病史。共調查284例,其中男262例,占92.3%;女22例,占7.7%。年齡在18~85歲之間,平均年齡40.77歲。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評定日期、初始CD4值和最近CD4值。
1.2 研究方法 睡眠質量評估工具:采用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進行調查。評估患者過去1個月內的睡眠質量情況,該量表共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5級評分(1~5)。SRSS的主要統(tǒng)計指標是總分和每個分項得分,評分愈低,說明睡眠狀況越好,評分愈高,說明睡眠狀況越差,問題愈嚴重。此量表最低分為10分(基本無睡眠障礙問題),最高分為50分(睡眠障礙最嚴重)。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R語言在Rstudio中進行分析處理,得分結果采用Shapiro-Wilk進行得分結果的正態(tài)性檢驗。對于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得分結果,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處理;對于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進行處理,以中位數[M(P25,P75)]表示;各組件差異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進行分析,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s回歸法進行因素確定。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發(fā)放問卷290分,剔除無效問卷,收集到有效問卷284份,共納入284例患者,其中男262例,占92.3%;女22例,占7.7%,患者睡眠情況大于20分的患者共120例,占42.3%,后續(xù)主要對這120例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進行討論分析。
2.1 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睡眠障礙現狀分析 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中SRSS評分>20分者共120例,患者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為42.3%,SRSS評分大于20分的患者中總分為(28±3.5),在睡眠障礙的患者中多是30~50歲的青壯年,其中,69例(57.5%)的文化水平是高中及以下,但文化水平為大專和本科患者的睡眠障礙情況也不容樂觀。在這些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中發(fā)生睡眠障礙的男性患者占到了絕大多數(90.8%),這一方面與調查總體的數據分布有關,另一方面也表明男性患者在這一群體中占到了絕大多數。見表1。此外,一些自由職業(yè)者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的睡眠障礙也比較嚴重,多集中在入睡困難、易醒、多夢、失眠、心煩以及急躁等幾個方面,且各分項的得分和總得分均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
表1 AIDS患者/HIV感染者睡眠障礙人口學資料比較
2.2 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睡眠障礙發(fā)生情況與職業(yè)類型、文化程度及CD4值狀況比較分析 1)從患者的職業(yè)類型來看。對患者的職業(yè)類型進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分類大典》進行細分,并對分類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首先,進行方差Levene′s Test齊性檢驗,檢驗結果P=0.8974>0.05,因此不能拒絕方差相等的原假設,表示各患者在不同職業(yè)水平下的睡眠障礙方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滿足方差齊性的假定。在自由度為(10,109)的F分布中,F值大于0.9157的概率等于0.000216,因此應拒絕各組均值相對的原假設,所以各組的睡眠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不同職業(yè)睡眠的患者睡眠障礙有顯著的差異,繪制睡眠得分箱線圖。見圖1。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以司機為主交通運輸行業(yè)和以農民為主農牧業(yè)患者中,睡眠障礙相較其他患者的得分比較大,而退休職工和文教類從業(yè)者患者的睡眠障礙相對較小。
2)從患者的文化程度來看。本次調研發(fā)現,研究生學歷以上水平的患者睡眠自評得分結果比較小,且在該人群中未發(fā)現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可以看出,隨著患者學歷水平的提高,患者對患病的認知水平有了很好的認識和了解,對自身健康狀況相較其他文化水平的患者有足夠的認知度,這也是本次調研未發(fā)現研究生學歷水平以上患者存在睡眠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本研究發(fā)現,在自由度為(7,112)的F分布中,F值大于1.0281的概率等于0.0002,不同學歷水平患者的睡眠障礙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在不同學歷水平之間,從文盲開始至小學、初中、高中、包括大專學歷水平的患者,睡眠障礙的得分在逐步的增加,但是到了本科以后這種睡眠障礙的表現在逐步的減小,具體各學歷水平患者睡眠障礙的表現如圖2所示。
圖1 不同職業(yè)類型患者睡眠障礙得分箱線圖
圖2 不同學歷水平患者睡眠障礙箱線圖
3)從患者兩次的CD4值情況來看。通過醫(yī)務人員的努力,本研究持續(xù)跟進了86例患者,并獲得了患者的開始和第二次測量的CD4數值,在這86例患者中,50例(58.1%)患者的第二次測量的CD4數量在350個/mL以上,且這50例患者中僅有14例患者的睡眠障礙得分大于30。對患者的CD4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通過雙側檢驗可知,在t=-4.457,df=168.79時,P=0.0001505,患者前后兩次的CD4情況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
可以看出,除了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外,付諸于心理治療,在接受了一段時間的干預治療后,隨著醫(yī)務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和解釋說明,患者對這一疾病的認識也在逐步的加強,通過測量CD4數值可以看出,患者的免疫力有很大的提高,消極、負面情緒、焦慮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生命質量也隨之有了很大的改善。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可以看出,與治療前比較,患者的心理壓力也有一定的改善,由此可見,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除了給予科學的藥物治療外,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負擔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2.3 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睡眠障礙總分的方差分析 對男女患者睡眠障礙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t(16.726)0.05=2.3673,P=03026<0.05,可以看出女性患者的睡眠障礙顯著高于男性,這與其他研究是保持一致的[2]。對患者的CD4數值進行方差分析,其中患者CD4值200個/mL的患者睡眠障礙顯著高于CD4值>350個/mL的患者,當CD4值達到500個/mL以上時,F=513.7799,P<0.05,隨著患者免疫力的提高,患者的睡眠障礙情況明顯減弱。
目前,與睡眠障礙有關的生理和病理機制研究還未有明確的結論,但睡眠障礙可引起認知、生理以及情感等多個方面的障礙已獲得普遍的認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艾滋病患感染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會導致患者免疫力低下,日常生活中由于心理、生理、社會等其他因素,進一步導致引發(fā)睡眠障礙,加重了患者出現免疫力低下、心理和生理負擔過重,直至影響生命質量的問題。
3.1 睡眠障礙產生的影響以及主要特點 各種導致患者產生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雖然各有差異,但主要是以難以入睡、易覺醒、噩夢、早醒或睡不安穩(wěn)為主要表現特征,而且睡眠和覺醒障礙是一種交替紊亂導致的結果,因此,睡眠障礙的產生形式,可以以一種單獨的形式獨立存在,也可以多種形式同時存在,如果患者一旦產生睡眠障礙,勢必會嚴重影響疾病的康復[4]。因此,醫(yī)務工作者在對艾滋病患者出現睡眠障礙時進行有效的干預。
3.2 艾滋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礙產生的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以及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可以看出,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合并睡眠障礙癥狀產生的原因有:1)患者的人口學等基本信息與睡眠障礙有密切的關系。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艾滋病患者睡眠障礙表現不同,尤其以男性患者為主。不同年齡段的患者睡眠障礙也不同,尤其以生活壓力較大的中青年患者為主。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睡眠障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患者對疾病的負性認知上。不同職業(yè)類型的患者,由于工作強度、工作時間、工作環(huán)境等差異,患者的睡眠障礙表現為壓力大、工作強度高的睡眠障礙嚴重,工作穩(wěn)定、輕松,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較低的特種。2)患者自身疾病以及其他軀體疾病的影響。艾滋病患者易受到自身疾病的影響,多出現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高、入睡困難、多夢或夢魘、夜驚等癥狀。由于病毒對軀體的作用,患者易出現疼痛、發(fā)熱以及疲乏等癥狀,此外,由于患者感染其他疾病或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提高,比如,腫瘤或者其他機會性感染,這進一步加劇了睡眠障礙發(fā)生的可能性。3)患者的心理問題對睡眠狀況的影響。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診斷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同時會引起極強的心理應激反應,并由此導致患者的睡眠狀況發(fā)生急劇的改變?;颊哂捎趽募膊”旧韺ψ约阂院笊畹挠绊?,或者由于社會環(huán)境、周圍其他人對患者的排斥等因素,導致患者長期處于思想矛盾和精神負擔過重的狀況,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癥狀,因此,也會產生睡眠障礙[4]。4)患者服用藥物對睡眠狀況的影響。由于患者長時間服用某些抗病毒類藥物,如服用依非韋倫等藥物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另外,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由于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容易產生出現煩躁、激越等問題也會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礙。5)生活環(huán)境、生活壓力對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由于患者生活在高噪聲的環(huán)境中,或者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藥物的反應引起的焦慮,導致患者睡眠功能減退,一旦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了睡眠障礙,勢必會影響到疾病的康復,也會容易產生睡眠障礙[5]。
綜上所述,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感染者易并發(fā)睡眠障礙的問題,除了與患者長期的焦慮、抑郁以及睡眠狀況密切相關外,還與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齡、工作狀況等密切相關。因此,感染科醫(yī)生在關注其疾病本身的同時,也應注意評估他們的睡眠狀況以及與疾病有關的其他影響因素,以期為患者改善睡眠質量提供積極有效的干預支持,幫助患者改善疾病治療情況,提高患者整體的生命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