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鄰通鑒
所謂“莫蘭迪色”,得名于意大利著名畫家——喬治·莫蘭迪。他偏愛使用灰色調的低飽和色,來勾勒出柔和寧靜、舒緩雅致的美感,看起來非常高級。
除了莫蘭迪色,歷史上還有不少以人名命名的顏色,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以美國羅斯??偨y(tǒng)的女兒愛麗絲命名的顏色,因為愛麗絲素來以愛穿這種顏色的禮服聞名當時,掀起了一股潮流。
愛麗絲冰藍色的禮服也給音樂人Joseph McCarthy和Harry Tierney帶來靈感,讓他們寫就一曲《Alice Blue Gown(愛麗絲藍袍)》,并于1919年在百老匯音樂劇《Irene》中面世。
跟許多科學發(fā)現一樣,一些綜合染料的發(fā)明也不過是偶然。例如:1856年,年僅18歲的化學專業(yè)學生威廉·亨利·珀金曾試圖找到新的制造奎寧(治療瘧疾的常用藥)的方法,但實驗并不太成功。不過他用酒精清洗燒瓶后,在底部發(fā)現了一些紫色的沉淀物,他很快便意識到這些沉淀的潛在價值。
他的本能很敏銳,在他為自己的發(fā)現申請專利并大規(guī)模生產后,這種顏料很快風靡英國。珀金自己最早把該顏色稱之為苯胺紫或珀金紫,至于“毛弗(MAUVE)”的來歷,得歸因于法國人,因為他們在珀金的名字后加上了法語的“錦葵(MAUVE)”一詞,這個色就被稱為“珀金-毛弗紫”。
各種基于砷化合物的綠色顏料在19世紀隨處可見,從針織品到帽子再到兒童玩具,都有它的身影。瑞典化學家舍勒在1775年,發(fā)現了砷酸銅的染色作用,后人將這種顏色稱為“舍勒綠”。當人們發(fā)現砷化合物可被制成從深綠到淺橄欖綠的各種不同綠色顏料后,這種溫暖的綠色頓時流行起來。
雖然臺勒和其他化學家深知這些顏料有劇毒,也沒法阻止人們將這種含砷顏料用于衣服、蠟燭、紙張、撲克、裝書黏合物,甚至是食物。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拿破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時,用含砷的綠色墻紙裝飾浴室,甚至有人懷疑這些墻紙散發(fā)出來的有毒氣體,正是他致死的真兇。
(劉名遠薦自《青年文摘·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