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淑芳 張志娟 王 路 修穆群
(江西省腫瘤醫(yī)院內三科,江西 南昌 330029)
晚期胃、腸癌患者多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方式進行治療,患者多伴有癌痛,不同患者疼痛程度有所不同,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有效的疼痛護理,對改善晚期胃、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尤為重要[1]。為了改善晚期胃、腸癌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腫瘤患者疼痛護理發(fā)展,選擇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晚期胃腸道腫瘤具有疼痛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疼痛護理模式和常規(guī)護理,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胃腸道腫瘤具有疼痛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47~68歲,中位年齡(55.24±8.95)歲。100例患者中晚期胃癌37例,晚期直腸癌34例,晚期結腸癌29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在18歲以上,70歲以下;②患者無精神疾病,言語溝通無障礙,可進行有效口頭與書面溝通,患者依從性較好;③患者住院期間存在疼痛癥狀,NRS評分≥1分;④患者預計生存期≥3個月。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tǒng)病變;②放射治療患者;③鎮(zhèn)痛藥物過敏者;④患者未按照要求進行鎮(zhèn)痛治療;⑤死亡病例。排除病例由符合納入標準的新病例補充。本研究采用隨機分組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科室同意,并且向參與者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遵照參與資源原則,所有參與者均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別(n) 精神健康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 總體健康評分實驗組(50) 72.41±10.58 72.5±9.71 63.5±7.11 74.71±9.74對照組(50) 63.72±9.41 60.25±5.70 54.32±6.81 65.34±8.50 P 0.002 0.000 0.001 0.001 t 4.068 3.295 3.441 5.401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內容涉及健康教育、心理指導、藥物指導。實驗組采取疼痛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疼痛評估:晚期胃、腸癌患者的疼痛與環(huán)境、患者敏感程度、以往疼痛體驗等因素有關。進行護理干預時護士應指導患者正確評估疼痛,準確記錄患者疼痛時間、位置、疼痛程度等,并通過觀察患者的表情、活動、呼吸、睡眠情況等綜合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②藥物指導:首先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對癌痛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指導患者遵醫(yī)囑進行鎮(zhèn)痛治療,告知患者及家屬按時服藥對疼痛的影響,使患者了解正確應用藥物發(fā)生藥物成癮的可能性并不大。③疼痛干預:通過視覺分散法,如看電視、看小說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聽力分散法,如聽故事、聽廣播、聽音樂對于轉移患者注意力也有積極作用;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一旦轉移,疼痛感也會有所緩解。在晚期胃、腸癌患者中音樂療法也是疼痛干預的有效方式,選擇患者喜歡的音樂播放,同時選擇舒適體位,每天2次,每次30 min。④出院隨訪:針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癌痛知識教育,定期應用電話、微信進行隨訪,通過留存每位患者的疼痛管理記錄單和隨訪記錄單使患者得到長效、動態(tài)管理。
1.3 觀察指標:采用跟蹤觀察法和文卷記錄,評定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估采用自制生活質量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情況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采用NRS量表評估患者癌痛控制情況,總分10分,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8.0軟件錄入和分析,各試驗組間的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兩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P值<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護理干預后,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兩組患者干預前NRS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干預后實驗組患者NR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RS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NRS評分對比(±s,分)
組別(n) 干預前 干預后 P t實驗組(50) 4.75±0.31 1.14±0.64 0.001 29.511對照組(50) 4.68±0.35 3.64±0.41 0.514 9.910 P 0.275 0.003 - -t 1.144 9.510 - -
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體驗,是伴有潛在組織損傷的情緒體驗,是機體面臨有害刺激時產生的一種保護防御反應。癌性疼痛是由癌癥本身或抗癌治療引起的疼痛,約62%的惡性腫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癌痛的發(fā)生不僅使患者活動受限,影響患者食欲與睡眠,還給患者心理帶來極大痛苦[2]。采用疼痛護理模式能夠減少晚期胃、腸癌患者的疼痛,進一步拓展晚期腫瘤患者的疼痛專科護理工作特色[3]。
本研究中實驗組開展疼痛護理模式,患者生活質量、疼痛干預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該模式有利于改善晚期胃、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達到有效的鎮(zhèn)痛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