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孫子兵法》課程是部分高等學校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根據(jù)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大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結合當前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教學的形勢,推進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專題化教學改革適當其時。《孫子兵法》課程教學改革要精選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強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的魅力,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生命力吸引力影響力。專題化教學以“點”帶“面”,突出“重點”?!秾O子兵法》在專題教學改革中,就應該摒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授課方式,有重點的講課。根據(jù)本科生的需求,重點幫助本科生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將孫子兵法主要的內容專題化,以專題的“點”帶出孫子兵法的知識涵蓋面。突出“重點”,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本科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孫子兵法原理的理解更深入,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專題化教學;通識教育;《孫子兵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高校本科生通選課;課堂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針對性和實效性
1 專題化教學是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改革的大趨勢
本論文以作者在高校學習、工作三十年的基層教學科研經歷經驗為依據(jù)。作者1987年高考進入高校學習,1991年大學畢業(yè)進入高校從教,2001年起開設通識教育選修課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孫子兵法》、《老子道德經》、《論語》、《易經》、《黃帝內經》等至今,主要從事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孫子兵法》、《老子道德經》、《論語》、《易經》、《黃帝內經》的教學研究工作。
根據(jù)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大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結合當前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教學的形勢,推進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內容專題化教學改革適當其時。要根據(jù)上級文件精神和學校本科生的實際,全面推進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教學科研改革,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形式。教學改革要精選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強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的魅力,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生命力吸引力影響力。要大力推進當前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教學改革。
在過去的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教學實踐中,照本宣科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本科生的吸引力有限,本科生課堂上玩手機、打瞌睡、看小說的“低頭族”不少。為了激發(fā)本科生的學習興趣,把本科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上,應當進行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堂內容改革,推行專題化教學。采取專題化授課的方法,把教材內容轉變?yōu)橐詥栴}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專題,引導大學生參與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實現(xiàn)教與學互動,教與學相長。大部分本科生都能在課堂中進行思考了。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為形式。從專題化教學改革實施情況來看,成效初顯。本科生普遍反映專題內容貼近社會現(xiàn)實,貼近本科生的思想與學習實際,上課“抬頭率”滿意率獲得感明顯提高,通識教育課程課堂的針對性實效性大大得到提升。
專題化教學,是根據(jù)教材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科生的實際需要,將課程內容按內在思想和邏輯關系,劃分為相對獨立而又彼此相關的若干個主題,分別圍繞這些主題確定教學方案,并以這些專題為依據(jù),開設一些針對性強、內容完整系統(tǒng)的系列專題課(勝令霞,2011)。專題化教學,是針對社會現(xiàn)實和本科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打破原有教材的章節(jié)體系,對教材內容重新進行整合,從中選取若干問題形成專題進行深入分析講授的教學方法。專題化教學關注差別教學。因材施教,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異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人的發(fā)展。完美地實行因材施教的是孔子,孔子指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認識到知人的重要性,十分重視知學生,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
2 專題化教學在《孫子兵法》教學中的應用
《孫子兵法》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教學目的與要求,《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書的奠基之作,孫武在這部軍事學圣典中,系統(tǒng)地揭示了戰(zhàn)爭的客觀規(guī)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備的軍事思想體系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是謀略教科書?!秾O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兵書的瑰寶,也是歷代治軍用兵者理論修養(yǎng)的基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高度實戰(zhàn)指導意義的方略計謀,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古今中外兵家所推崇,它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財富。商場如戰(zhàn)場,商戰(zhàn)如兵戰(zhàn),當今社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今天的時代是謀略的時代。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兵為商用,軍為商用,精讀研讀國學經典有助思考人生,更為大度地處理事情,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與西方現(xiàn)代管理的方法融合并應用于企業(yè)實踐,哲學和思想的學習是最大的幸福之一?!秾O子兵法》課程旨在貫徹人文素質教育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能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國際化高水平通用型復合型人才?!秾O子兵法》課程教學要求是領會《孫子兵法》精髓,進而喜愛、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
《孫子兵法》課程考核方式: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為平時和期末相結合。成績分布:平時成績占60%(其中書面作業(yè)占40%,課堂展示占30%,課堂考勤占30%);期末成績占40%?!秾O子兵法》課程(2學分),平時作業(yè)(成績占總評60%),期末作業(yè):作文論文1篇(成績占總評40%)。
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強調:“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币詮娀咝1究粕ㄗR教育課程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專題化教學以“點”帶“面”,突出“重點”?!秾O子兵法》在專題教學改革中,就應該摒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授課方式,有重點的講課。根據(jù)本科生的需求,重點幫助本科生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將孫子兵法原理主要的內容專題化,以專題的“點”帶出孫子兵法原理的知識涵蓋面。突出“重點”,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本科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孫子兵法原理的理解更深入,完成教學任務。專題化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引導本科生去把握基本的理論,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幫助分析、解決實際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專題化教學就是針對一些現(xiàn)實中經常需要分析、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專題性研究和教學活動,因而教師是有重點的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
《孫子兵法》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專題化教學內容設計
以《孫子兵法》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為例。一學期16周教學時間,16次課,周2學時,共32學時,2學分,通識教育模塊類選修課程,大一至大四本科生開設。根據(jù)教材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可以設計為16個專題,有1個設計方案。
《孫子兵法》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專題化教學內容設計方案:2學分,周2學時,32學時,共16周,16個專題
孫子兵法講義13篇 16講
專題一:第一講 導讀課 緒論:從戰(zhàn)略思維高度領會《孫子兵法》精髓
孫子與《孫子兵法》介紹;《孫子兵法》與《三國志》《三國演義》、《三十六計》
專題二:第二講 計篇:戰(zhàn)爭“廟算”與戰(zhàn)略籌劃
專題三:第三講 作戰(zhàn)篇:戰(zhàn)略資源的準備與轉化
專題四:第四講 謀攻篇:追求“全勝”戰(zhàn)略意境
專題五:第五講 形篇:確立“先勝而后求戰(zhàn)”的戰(zhàn)略立足點
專題六:第六講 勢篇:戰(zhàn)勢奇正與戰(zhàn)略造勢
專題七:第七講 虛實篇:掌握戰(zhàn)略主動權及戰(zhàn)略攻防對抗藝術
專題八:第八講 軍爭篇:靈活選擇戰(zhàn)略途徑
專題九:第九講 九變篇:戰(zhàn)略應變與文武之道
專題十:第十講 行軍篇:戰(zhàn)略應變與文武之道
專題十一:第十一講 地形篇:戰(zhàn)略空間與戰(zhàn)略眼光
專題十二:第十二講 九地篇:戰(zhàn)略協(xié)同與戰(zhàn)略修養(yǎng)
專題十三:第十三講 火攻篇:戰(zhàn)略決策與戰(zhàn)略信息
專題十四:第十四講 用間篇:戰(zhàn)略決策與戰(zhàn)略信息
專題十五:第十五講 《孫子兵法》與現(xiàn)代戰(zhàn)爭;《孫子兵法》與現(xiàn)代商業(yè)應用
專題十六:第十六講 中國戰(zhàn)略的基本范疇與體系框架及中國戰(zhàn)略的神奇與魅力
結束語:孫子戰(zhàn)略和老子名句兼論用“兵”之道“智”商之道評《大道相通》
16個專題,一個專題1次課,共16次課。開展1次平時期中考查課。開展3次課堂互動研討交流展示課,可以1周開展1次。最后開展1次期末總結復習輔導課、1次期末考查課??梢愿鶕?jù)學校的不同情況、本科生的不同情況,靈活安排。
教學進度表、課后參考閱讀經典書目:
綜上筆者三十年(1987-2018)高校教學實踐經驗和研究結論: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推行完全學分制,專題化教學是高校本科生通識教育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改革的大趨勢。
注釋
①《論語·學而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R],人民網(wǎng).
[2]山東孫子研究會.《孫子研究》[J](研究孫子兵法和兵學文化的專業(yè)學術期刊).
[3]陳云金,陸保生.《孫子兵法鑒賞》[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版.
[4]李零.兵以詐立—我讀<孫子>[M],中華書局,2006年8月.
[5]馬駿.馬駿說<孫子兵法>[M],中華書局,2008年7月.
[6]黃勝海.論專題化教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教學中的應用[J].卷宗,2017(10).
作者簡介
黃勝海(1968-),男,漢族,籍貫廣東梅州蕉嶺,法學碩士,經濟學學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科生導師,山東孫子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孫子兵法》《老子道德經》《論語》《易經》《黃帝內經》的教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生態(tài)文明;綠色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企業(yè)文化;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