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著名企業(yè)文化與戰(zhàn)略專家):做計劃,關鍵是找策略的差距
計劃管理是企業(yè)管理的基礎,企業(yè)發(fā)展得好不好,計劃管理是關鍵。從本質上講,計劃是為了實現(xiàn)目標不斷尋找資源的一系列行動,關鍵的是實現(xiàn)目標的行動。想把計劃管理做得有效,核心有三點:
目標要有重要性排序。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讓整個公司的力量朝一個方向去使,沒有讓更多人的工作跟目標相關,就是因為目標的重要性沒有被呈現(xiàn)出來。所以很多人只是在盲目地做事。對目標重要性排序是展開計劃管理的第一步。
要給足預算,預算決定了目標是否能實現(xiàn)。很多公司將目標不能實現(xiàn)歸咎于市場或人。事實上,如果預算不到位,目標一定實現(xiàn)不了。
恰當?shù)募钫?。年底把計劃、目標都定好了,但激勵政策卻遲遲不公布,這樣的計劃管理是有缺陷的。
千萬不要認為計劃管理僅僅是對“計劃”的管理,制訂計劃時,預算、目標、激勵一起談才稱得上計劃管理。那么,目標應該怎么設定?在這方面我強調五點:
目標必須可衡量、可檢驗。不可檢驗的目標是沒有意義的,很多人說“我要當個好人”,這是不可檢驗的目標,如果你“每天幫一個人”,這就可以檢驗。目標要可以檢驗,因為不可檢驗就不可執(zhí)行。
設定目標時必須有匹配的時間。任何目標都要有一個時限,沒有時限的目標也是沒有意義的。
目標一定是自上而下的。從總目標一個一個分解,直到個人目標。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年度預算各個部門上報,報完集合起來再攤下去。目標絕不能從下往上報,一定是上邊來定。其他事務可以授權,惟有目標設定不可授權。
目標必須是個人的目標。很多時候,企業(yè)的銷售目標就是給銷售部的。這是不對的,銷售目標其實是給銷售部經理設定的,目標一定要到個人。
每個人承接的不是目標,而是一套解決方案。每個人都必須去承諾一個解決方案,怎么讓目標實現(xiàn)。目標不是我給你1個億銷售額,而是你告訴我實現(xiàn)這1億銷售額的行動方案是什么。
最后,希望管理者對基層好一點,基層相對穩(wěn)定,能夠得到安全感,得以被尊重,因為所有效率都來源于基層。
苗兆光(華夏基石業(yè)務副總裁):機制就是做好三件事
中國的企業(yè)習慣于談機制,比如治理機制、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等等。那么,企業(yè)的基本機制到底有哪些呢?我認為企業(yè)的基本機制就是三點:分權機制、分錢機制、評價機制。
分權機制。權力是實現(xiàn)責任的前提條件。實際上,一個沒有足夠權力的責任人是沒有能力去履行責任的,因為他調動不了更多的資源,所以,權力是履行責任的關鍵。在制定分權機制的時候,關鍵是要實現(xiàn)權力與責任的平衡。比如,華為把幾千項權力交給了一線員工,如果一線員工過度使用了資源卻沒有盈利,那么他將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要通過這種權責的平衡來保障資源被合理使用。
分利機制。很多企業(yè)在進行利益分享時過于追求結果公平,但分利機制的重點在于戰(zhàn)略前移,也就是企業(yè)想把資源牽引到哪里去,這是設計分利機制的關鍵。
如何給下屬分錢?哪個層面的人應該拿到哪部分?關鍵要看工作性質決定的結果所產生的周期。研發(fā)人員產生結果的周期很長,高層決策者的每一項決策對企業(yè)的影響會長達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那么這部分人必須使用長期激勵機制,直到成果產生才能分享收益。把長期激勵分配給產生短期結果的人是沒有意義的,無法起到激勵作用,也無法使他對結果承擔責任;同樣,把短期激勵分配給承擔長期結果的人,未來就會處于風險之中。
評價機制。主要的判斷標準是有沒有達到目標。比如關鍵任務有沒有達成?關鍵資源有沒有實現(xiàn)升值?關鍵流程有沒有達到效果?需要強調的是,在評價機制當中,越往基層越要有評價過程,越往高層越要有評價結果。對基層人員進行結果考察不利于績效的提升,對結果承擔責任的應該是高層,因為只有高層才有資源整合的能力。
同樣,越是新業(yè)務越要評價結果,越是成熟的業(yè)務越要評價過程。因為對于新業(yè)務來說,由于所有人都不熟悉而無法規(guī)范流程。如果把過程管死,不利于探索和應對,也不利于形成經驗;成熟業(yè)務則不同,我們既有豐富的經驗,也有規(guī)范的流程,如果員工違反了規(guī)程,會逐步消耗掉優(yōu)勢。因此,對于基層人員,一定要管理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