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鏡
以往的互聯網變革雖轟轟烈烈,但更多在消費互聯網范疇,這種變革與行業(yè)的融合并不深。一旦互聯網變革滲透到行業(yè),難度就會大很多,意義也重大得多
新技術、新零售、新金融……2017年的我們,恐怕生活在一系列的觀念洗禮中。
那么,在層出不窮的技術、商業(yè)和社會變革中,更深層和簡明的變化趨勢到底該怎樣解讀?身處其中的企業(yè),怎樣觀察和行動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變化?
在“2017東軟解決方案論壇”期間,本刊對致力于成為數字社會的構造者、推動者的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陳錫民進行了采訪。
從“消費互聯網”到“行業(yè)互聯網”
陳錫民認為,當前的大趨勢,是正在從消費互聯網進入行業(yè)互聯網階段。
以往的互聯網變革雖轟轟烈烈,但更多在消費互聯網的范疇,更多涉及的是人們的衣食住行,主要是滿足人的消費和娛樂需求?!暗@些相對來講,它的形態(tài)與行業(yè)融合得不深,所以相對容易在市場上快速形成市場應用。但是一旦滲透到行業(yè),這個難度就會大很多了?!标愬a民說。
行業(yè)互聯網的“難度”,是其起步慢卻意義重大的一個關鍵。
具體而言相比于消費互聯網,行業(yè)互聯網面臨的是一些既有體制、格局和既有的參與方,這個生態(tài)系統是以前都有的,不是行業(yè)互聯網從業(yè)者能夠自己重新做出來的。因此,要推動既有的生態(tài)系統去改革,讓行業(yè)互聯網的推進面對非常大的難度。
所以陳錫民認為:行業(yè)互聯網從業(yè)者要審時度勢,去借助相關的力量推動產業(yè)變革。比如:政府的力量、媒體的力量、來自于老百姓的力量,也包括來自于技術的力量——你能通過什么技術創(chuàng)造新的服務方式等,不斷推進行業(yè)互聯網的變革。
互聯網浪潮中,難度最大的行業(yè)互聯網變革一旦拿下,則從智慧交通,到智慧醫(yī)療、智慧能源等,給社會帶來的變化,將比消費互聯網更加深刻。
智慧城市的實現分為四個階段
應該說,智慧城市是行業(yè)互聯網中最常被提到的綜合性概念,但問題是,為什么智慧城市被提了這么多年,可老百姓的感受并不明顯?陳錫民的結論是:這是因為智慧城市的推進要經歷四個階段,而當前正處于第二個階段并向第三、四階段演講的過程中。
第一個階段叫做信息化的階段。自從有了PC之后,我們慢慢開始了辦公自動化,把原來更多通過手工完成的報表、手工的數據轉移到電腦上,形成數據庫和工作流,這是首先完成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數字化時代。過去的很多行業(yè),只是把數據簡單地錄到計算機里,數字化時代則發(fā)生在計算機性能大幅提升、存儲成本大幅度降低之后,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普及,把有價值的數據采集到信息系統中。
“原來只是收集與業(yè)務系統、辦公相關的數據,但隨著這幾年互聯網的發(fā)展,每個人都可以有用戶畫像,買過什么東西,看過什么電影,住過什么地方,一年旅行多少回,用的銀行是什么,數字時代人們所有東西都在數字化。”陳錫民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從統計分析到輔助決策都得到實現。
而當前的數字化階段里,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數據之間的共享和交換?,F在的智慧城市建設還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數字化階段之后接下來的第三個階段,陳錫民則稱之為智能化時代?,F在已經開始在提了,但概念肯定是先行的。智能化帶來什么?是能夠真正讓數據產生價值,這個價值可能是商業(yè)價值,可能是社會治理的價值,也可能是國家管理水平的價值等。有這么多數據樣本,開始進行智能化學習訓練,在里面產生模型,作出更進一步的商業(yè)智能(BI)、輔助領導決策等,這些數據就智能化了。當然,同時智能化時代也表現在智能化設備會多起來。
而智慧城市的第四個階段,則是服務化時代——也是有溫度的時代。“在前三個階段,你能發(fā)現它在某一些地方開始有點溫度了,但很多地方就不明顯。但在服務化時代,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前面階段的數據積累,轉化成對老百姓有溫度的服務?!?/p>
比如:在社保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有讓老人證明自己健在的程序,就會從老人親自去社保中心或者拍照帶當日報紙的照片,升級為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實現遠程服務讓老百姓感受到服務的溫度。
管理升級才能跟上轉型大潮
在消費互聯網向行業(yè)互聯網轉型的過程里,企業(yè)管理面臨著哪些挑戰(zhàn)?
陳錫民說,東軟實際上就在管理轉型的過程中?!捌髽I(yè)發(fā)展中技術往往是走得最快的,業(yè)務模式的發(fā)展緊跟其后,而管理相對于業(yè)務來說則是滯后的。我現在最大的壓力,實際上就來自于我們的業(yè)務結構在發(fā)生轉移和升級,而管理也要隨之升級。”
“在企業(yè)發(fā)展初期特別是盈利容易時,管理—定是很粗糙的,因為他沒有覺得管理能帶來那么大的價值,而看到的更多是商業(yè)機會。但是,業(yè)務發(fā)展到—定程度,就會開始加強管理。”陳錫民表示,一個生存時間長的企業(yè),一定是平衡做得很好的企業(yè)。
同時具體而言又要平衡管理剛性和柔性的程度:“企業(yè)既避免管得太死,把員工的大腦固化,又要避免管得太松,讓員工太清閑,而要取得一個平衡?!?/p>
責任編輯: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