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可馨
如果說歷史小說是一種在史實與虛構的平衡中起舞的文學體裁,那么蔣勝男可算是一位優(yōu)秀的舞者。她的歷史小說《羋月傳》在被拍成影視劇后,幾乎家喻戶曉。新著《燕云臺》,一如《羋月傳》,既有基本歷史真實,又不失精彩,它在虛實之間,勾勒出五代十國背景下,遼朝著名太后蕭綽一生的故事。
蕭綽的人生精彩而復雜。作為一名強悍的政治家,她在丈夫遼景宗、兒子遼圣宗時期主導政局,將遼的國力推進至空前;她與宋締結澶淵之盟,終形塑了宋、遼、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作為一個妻子和母親,她的家庭與情感可算圓滿,雖然與初戀愛人韓德讓被迫分手,然終能再續(xù)前緣,攜手白頭。在最新出的第二卷末尾,故事終止于蕭綽入宮嫁與遼景宗。在此之前,她一直是女孩蕭燕燕,前兩卷亦圍繞蕭燕燕的成長與蛻變展開。
蕭燕燕出生權貴,母為公主,父為宰相,但過于接近權力中心也就決定了她的成長不會缺少磨煉與痛苦。愛情的失敗、至親的疏離、生命的危險,書中均有展現(xiàn)。
當然,作為一部大型歷史小說,《燕云臺》不止于此。它還關乎權力的博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之下存有三支,按契丹繼承制,任何一支都有機會站上權力巔峰,因此橫帳三房的明爭暗斗貫穿前兩卷,尤其在第二卷達到高潮。它還關乎契丹與漢的沖突與交融,在遼建國初期,親近漢制的東丹王耶律倍被應天太后述律平逼走南唐,最終客死他鄉(xiāng),接任的遼世宗耶律阮借鑒漢制,推進政制改革,契丹從部落聯(lián)盟演進為中央集權,但耶律阮卻在改革中途慘死于祥古山之變,而后的遼穆宗限于保守,直至遼景宗登基重啟改革。積極學習漢制,還是固守契丹部落舊規(guī),是兩條始終交織著血光的殘酷斗爭。
遼處于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那是一個紛亂的時代,也是中原漢民族與其他各族大交融的時代,唐朝被藩鎮(zhèn)割據(jù)拖入滅亡后留下了權力真空,新的大一統(tǒng)王朝遲遲沒能建立,各股力量在戰(zhàn)爭與博弈中此消彼長?!堆嘣婆_》沒有丟掉宏大敘事,權力版圖的變幻,權力集團間爭斗的波詭云譎,在書中都可窺見。
驚喜的是,它亦不忘底層關懷。燕云十六州為今日的京津冀一帶,彼時被后晉高祖石敬瑭向遼稱臣時獻出。燕云臺是燕云十六州地界上南眺的一處高臺,在小說中具有高度的象征意味。在卷一的末尾,還未成熟的蕭燕燕與韓德讓站在燕云臺上,望著南邊感嘆:“燕云十六州,百萬黎民,在這片土地上已經(jīng)生活了幾千年,一代代薪火相傳?!笨v誰來誰往,與百姓又有多大關系。
他們深知,統(tǒng)治者都是過客,只有生活于斯的人民,才是永遠。?
許倬云 著
九州出版社
2018年11月
歷史的顛簸和挫折,使得中國文明丟失了不少本來有的好傳統(tǒng)。許倬云先生把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種多元互動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中國文明,從天、人、群、己各個角度呈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發(fā)掘養(yǎng)分,追尋和喚醒那些被遺忘的精神余瀝,滋養(yǎng)和灌溉當代中國人的內心。
馬建標 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10月
本書通過歷史的視角來審視近代中國媒介與權力關系的變遷,并通過此種變遷來審視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及信仰的變化,以及此種變化的觀念如何影響政治權力的運作。
[美] 伊沛霞 著
韓華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8月
伊沛霞教授積數(shù)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將其放回歷史語境中,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盡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