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英
(當陽市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湖北 宜昌 444100)
血液透析治療的關(guān)鍵與中心靜脈置管存在很大的相關(guān)性,但是有很多患者中心靜脈留置導管功能性不佳而影響到治療效果,嚴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纖維鞘、血栓等,威脅到患者的生存預后[1]。為了進一步的改善治療效果,擇取本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18例參研樣本全部確診為維持性血液透析,于本院進行治療,納入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隨機分為兩組,各59例,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且排除精神疾病者。對照組女25例,男34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58.6±3.63)歲,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1~8年,平均時間(3.9±1.5)年,其中有21例高血壓腎病,有23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有15例其他;干預組女27例,男32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57.6±4.22)歲,透析時間1~9年,平均時間(3.8±1.2)年,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占25例,高血壓腎病占18例,其他占16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中心靜脈置管 全部患者均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法完成中心靜脈置管的相關(guān)操作,其中采取左頸內(nèi)靜脈置管有12例,采取右頸內(nèi)靜脈置管占106例,靜脈導管為雙腔導管(長度:15 cm;材料:四氟乙烯),長期留置導管[2]。
1.2.2 護理 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觀察導管、并發(fā)癥護理、消毒處理等;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行預防性護理,具體措施為:①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在透析前,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留置導管周圍的皮膚情況,在進行透析前觀察患者導管情況,若發(fā)現(xiàn)導管阻塞,護理人員需立即使用含20萬U尿激酶的生理鹽水進行處理;在透析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心率、呼吸、血壓)情況,注意觀察患者皮膚和黏膜有無出血,若出血應給予處理,血液透析治療過后,護理人員需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為了預防血栓形成需稀釋尿激酶后注入靜脈導管腔內(nèi),對導管周圍的皮膚性消毒處理[3]。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做好個人衛(wèi)生,在日常生活中勤換衣物,保持皮膚干凈、干燥,鼓勵患者在治療之余進行適當?shù)倪\動,增強自身抵抗力,促進血液流通[4]。③預防感染:在血液透析治療和導管留置的操作中,均行無菌操作,置管成功后更換無菌敷料,同時保證患者皮膚干燥,使用碘伏消毒患者傷口。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皮膚是否滲血、紅腫,盡量縮短留置導管時間[5]。④溶栓護理: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患者形成血栓后需立即處理,使用碘伏消毒導管接頭、患者皮膚以及導管周圍,使用注射器吸出導管內(nèi)的肝素鹽水和血凝塊,抽取患者的靜脈血液,與輸液管連接,在行推注處理中觀察是否有血栓沉淀。給予患者生理鹽水50 ml+尿激酶25萬U泵入導管中,完成操作后使用1.8 ml肝素鹽水進行封管處理,溶栓治療后,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進行休息,嚴密監(jiān)測患者出血情況[6]。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血栓、纖維鞘發(fā)生情況,在護理后觀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以及國際標準化比值等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栓、纖維鞘發(fā)生情況 兩組血栓、纖維鞘發(fā)生率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栓、纖維鞘發(fā)生率對比(%)Table 1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and fibroshea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凝血功能 干預組與對照組患者凝血功能差異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功能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凝血功能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干預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59 5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30.8±5.7 29.2±4.3 1.7212 0.0879凝血酶原時間(s)14.6±2.3 14.1±2.1 1.233 1 0.220 0國際標準化比值1.4±0.6 1.3±0.2 1.214 4 0.227 0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開通中心靜脈置管作為其血管通路,此種治療方法是透析患者治療的關(guān)鍵,但是由于導管松動、導管留置時間長以及患者自身狀態(tài)等原因,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到治療效率[7-9]。有研究表示,患者靜脈置管后,血液瘀滯、血管內(nèi)皮損傷以及機體高凝狀態(tài)都會導致血栓和纖維鞘的形成,當導管直接插入導致內(nèi)皮損傷,對靜脈壁造成壓迫,導管隨著心跳、呼吸以及機體活動對靜脈壁造成一定摩擦,因此形成血栓。而纖維蛋白鞘是繼發(fā)血栓、蛋白沉積以及血栓機化形成的,也就是機化血栓,因此,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中實施有效的干預護理是非常重要的[10]。在本次研究中,行中心靜脈留置導管的患者進行了預防性護理,此種護理模式主要從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健康教育、預防感染、溶栓護理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護理,在嚴格遵守臨床護理要求的情況下,給予了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血栓、纖維鞘的發(fā)生情況[11-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采取預防性護理的干預組血栓、纖維鞘發(fā)生率為23.73%,明顯優(yōu)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62.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干預組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比較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實施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血栓、纖維鞘的發(fā)生率,提高臨床效果,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