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元
10月份國內主要糧食市場受國家相關政策調整,各品種走勢呈現分化局面。大豆雖然中長期來看漲預期較強,但近期市場表現偏弱;玉米價格保持相對強勢,市場供需兩旺,各方主體對后期走勢均保持樂觀情緒;水稻整體表現平穩(wěn),國家收購價格下調,使得新稻價格整體下降一個臺階,市場后期關注國家托市收購的啟動情況。
宏觀層面, 10月15日中國央行今年第四次下調大型商業(yè)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城市商業(yè)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yè)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共向市場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央行今年已經累計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2.5個百分點。目前市場資金比較充裕,后市寬松預期較高,對商品價格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18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6%,非食品價格上漲2.2%;消費品價格上漲2.7%,服務價格上漲2.1%。1~9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1%。顯示食品價格漲幅較大,但總體物價保持平穩(wěn),通脹壓力不大。
10月初,國內大豆市場價格相對比較堅挺,主要受9月底北方產區(qū)霜凍天氣影響,東北部分產區(qū)產量受損,且中美貿易爭端引發(fā)的美國大豆進口減少預期支撐。但國儲大豆拍賣持續(xù)供應市場,新季大豆質量偏差也不利于價格上漲,10月下旬,飼料行業(yè)新標準頒布,大幅減少了對大豆需求的預期,豆粕及大豆價格出現大幅下跌,且市場傳出中美可能重啟貿易談判的消息,進一步壓制了大豆的價格。
根據美國農業(yè)部10月份報告預測,美國大豆2018/2019年度產量為46.9億蒲,預測美國大豆單產為53.1蒲/英畝,由于初始庫存上調,美國2018/2019年度大豆供應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51.53億蒲。在需求未做任何調整情況下,美國大豆年終庫存上調至8.85億蒲。預測2017/2018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3.47億噸,較上年度增加1466萬噸,增幅4.4%;預計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3.69億噸,較上年度產量進一步增長2160萬噸,增幅6.21%。全球大豆年終庫存則增加180萬噸,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1億噸。受全球豐產的刺激,預計全年大豆需求也將繼續(xù)增長。
10月31日,本年度國家臨時存儲大豆最后一期拍賣結束。計劃銷售大豆100497噸,實際成交84620噸,成交率下降至84.2%,最高價3150元/噸,最低價2960元/噸,平均價3059元/噸。據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發(fā)布的通知顯示,11月份起將暫停臨儲大豆競價銷售。據統(tǒng)計,自6月14日國家臨儲大豆 開拍至10月31日,20周累計投放臨儲大豆523.9萬噸,實際成交量200.7萬噸,平均成交率38.31%。去年臨儲大豆總計投放15周,累計投放量為685.1萬噸,實際成交量186.5萬噸,平均成交率27.21%??傮w看,大豆市場供給方面近期仍將保持相對寬松的狀態(tài)。
中國海關總署發(fā)布的數據顯示, 2017/2018年度我國全年度大豆進口9409萬噸,較上年的9306萬噸增加59萬噸。今年1~9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大豆7001萬噸,較上年同期的7145萬噸減少144萬噸。但9月采購的巴西大豆數量較上年同期跳增28%,中國買家9月總計進口了759萬噸巴西大豆,超過去年同期的594萬噸。中國9月進口的801萬噸大豆當中,巴西大豆占到了95%,這個比例高于去年同期的73%。雖然進口美國大豆減少,但進口南美大豆大增,所以近期進口大豆供應依然充裕。
10月26日,中國飼料工業(yè)協會批準發(fā)布《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兩項團體標準,兩項標準的出臺將有效減少豆粕等蛋白飼料原料用量。據測算,新標準在全行業(yè)全面推行后,養(yǎng)殖業(yè)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約1100萬噸,帶動減少大豆需求約1400萬噸。雖然目前飼料企業(yè)后期對新標準執(zhí)行情況尚不明朗,但對大豆價格的壓制作用比較明顯。
目前,東北產區(qū)大豆市場總體保持平穩(wěn),高蛋白大豆價格較為堅挺成交尚可,但低蛋白大豆報價有部分下滑成交略顯清淡,不同等級大豆價格差異較大,優(yōu)質大豆價格保持堅挺,優(yōu)質優(yōu)價特征繼續(xù)體現。
截至10月底,黑龍江地區(qū)蛋白豆主流收購價為3600~3660元/噸,商品豆收購報價多集中在3560~3680元/噸。吉林地區(qū)大豆收購價3540~3650元/噸,內蒙古地區(qū)3520~3600元/噸,山東地區(qū)加工企業(yè)東北大豆收購報價3930~3960元/噸,河南地區(qū)大豆收購價4100~4140元/噸,安徽地區(qū)4160~4260元/噸。天津地區(qū)港口進口大豆報價穩(wěn)中下跌,其中非轉基因俄羅斯大豆3600元/噸,非轉基因加拿大大豆無貨暫停報價。
南方銷區(qū)現貨走勢較為溫和,豆價多以經銷商試探性上調為主。主要因市場仍以東北豆供應為主,上漲氛圍并不濃厚。江蘇南京等銷區(qū)市場東北大豆報價上調20元/噸,主要因新豆到貨成本提升,隨著需求逐步好轉,價格有望跟隨產地提升。
圖1:大連商品交易所黃大豆1號主力1901合約走勢圖
10月份,國內大豆期貨出現大幅下跌走勢,十一長假過后,大豆期貨就開始呈現單邊下跌走勢,主力合約A1901 高點3879元,低點3562元,10月31日收盤報3586元,較上月下跌169元/噸。從價格走勢來看,期價收盤至3560元一帶長期震蕩區(qū)間底部,一旦向下突破有可能下探2016年3月的3300元的近10年低點。后期關注點主要在中美貿易戰(zhàn)的走向,及政府大豆相關補貼和收購政策。
10月份國內玉米價格市場穩(wěn)步上漲。盡管臨儲玉米成交量持續(xù)增加,臨儲去庫存進展順利,但在經歷9月份的調整之后,國慶節(jié)后市場熱情重燃,各方主體積極入市收購。飼料新標準頒布也有望增加玉米需求,燃料乙醇推廣政策亦提振了玉米長期需求預期。中下旬華北、東北地區(qū)的雨雪天氣,影響了玉米運輸,港口及銷區(qū)供應受限,也提振了玉米價格。雖然豬瘟疫情陸續(xù)爆出,不利于飼料需求前景,但目前階段影響有限。
本年度全球玉米供應創(chuàng)下紀錄高位,美國10月供需報告預測2018/2019年度美國玉米產量為147.78億蒲,較上月預測減4900萬蒲。預測玉米畝產為180.7蒲/英畝,略低于上月預測的181.3蒲/英畝。由于基于9月28日的季度谷物庫存上調了年度初始庫存并抵消了產量的下調,預測美國玉米總供應量仍將創(chuàng)歷史紀錄,預測玉米年終庫存量為18.13億蒲。預測玉米年度農場平均價格范圍仍在3.00~4.00美元/蒲。預測全球玉米年終庫存為1.594億噸,較上月預測的1.57億增加230萬噸,與平均預測的1.593億噸基本持平。
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8年10月26日,2018年國家臨儲玉米拍賣連續(xù)進行28周,累計投放玉米總量21990萬噸,累計成交總量10014萬噸,成交比率45.5%。其中,東北三省一區(qū)臨儲玉米連續(xù)投放28次,累計投放總量為21959萬噸,成交量9982萬噸,成交率45.5%;分貸分還玉米投放4次,累計投放總量為30.70萬噸,成交量為30.70萬噸,成交率100%;定向進口玉米投放2次,累計投放總量為0.72萬噸,成交量為0.67萬噸,成交率93.08%。
2018年國家臨儲玉米拍賣累計成交總量10014萬噸,同比增加4274萬噸,增幅高達74.5%,據此推算,國內臨儲玉米庫存水平已降至8000萬噸以下,去庫存可謂是初戰(zhàn)告捷。但是隨著臨儲玉米庫存的下降,后期玉米市場的供應壓力也隨之減小。
10月初,東北新季玉米上市數量逐漸增加,但還沒到開始大量收購的階段,臨儲玉米拍賣同期進行,新糧疊加陳糧未出庫貨源,市場供應保持充裕,價格走勢相對平穩(wěn)。10月中旬后,環(huán)保檢查、惜售心理以及華北、東北地區(qū)陸續(xù)出現雨雪天氣影響運輸,此外深加工企業(yè)也積極收購建立庫存,11月臨儲玉米拍賣暫停消息也支撐玉米價格逐漸抬升走高。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jiān)測顯示,10月份,黑龍江深加工企業(yè)主流掛牌價1450~1610元/噸,吉林深加工企業(yè)主流掛牌價1550~1650元/噸。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29日,哈爾濱大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收購報價1620元/噸,黑龍江綏化昊天玉米開發(fā)有限公司玉米收購報價1620元/噸,黑龍江青岡龍鳳玉米收購價1680元/噸,較上月上漲20~30元/噸。
吉林地區(qū)深加工企業(yè)玉米進廠價1640~1660元/噸,較上月上漲90元/噸;內蒙古地區(qū)1680~1740元/噸,與上月基本持平;遼寧地區(qū)1700~1710元/噸,較上月上漲20元/噸;河北地區(qū)1870~1960元/噸,較上月上漲80元/噸;山東地區(qū)1900~1980元/噸,較上月上漲120~180元/噸;河南地區(qū)1850~1920元/噸,較上月上漲100~110元/噸。
10月中下旬港口價格穩(wěn)中趨漲,錦州港2018年新糧30水1540元/噸,15水容重700以上1850~1860元/噸,容重720以上1870~1910元/噸。鲅魚圈港2018年新糧收購主流價1850~1860元/噸。受北方港口玉米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支撐,廣東港口玉米價格聯動反彈。由于近期到貨較少,庫存周比下降,預計后期價格仍將偏強運行。
成本高庫存低提振淀粉價格,截至10月23日當周,全國淀粉行業(yè)開工率78%,其中,東北地區(qū)大中型企業(yè)開工率為87%,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華北地區(qū)78%,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目前,淀粉行業(yè)開工率處于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綜合考慮折舊等固定成本的情況下,吉林長春地區(qū)每加工1噸玉米理論盈利213元,山東濱州地區(qū)理論盈利155元。盡管原料成本上漲,但淀粉及蛋白粉、玉米纖維等副產品價格也上漲,淀粉加工利潤繼續(xù)增加。
截至10月23日,東北7家大型淀粉企業(yè)(集團)淀粉庫存為28.71萬噸,比上周同期下降3.68萬噸。部分企業(yè)淀粉已經售至11~12月份,庫存壓力小,提價意愿高。市場預期在11月份東北玉米集中上市后,淀粉價格上漲節(jié)奏可能放緩。截至10月24日,加工企業(yè)淀粉出廠價:吉林長春2400~2450元/噸,遼寧鐵嶺2400~2450元/噸,山東濱州2630~2650元/噸,河北石家莊2620~2650元/噸。
加工利潤高企,酒精價格以穩(wěn)為主。截至10月24日,黑龍江肇東玉米酒精(普級,含稅價)出廠價4800~4900元/噸,吉林四平5100~5300元/噸,河南南陽5250~5450元/噸,河北石家莊5300~5500元/噸。DDGS價格穩(wěn)中有漲,黑龍江肇東出廠價1900~1950元/噸,河南南陽2100~2200元/噸,均持平;吉林四平2150~2200元/噸,上漲50元/噸。在考慮折舊等固定成本的情況下,吉林四平玉米酒精企業(yè)加工1噸玉米理論利潤234元,河南南陽227元。
自2018年8月份在遼寧省沈陽市發(fā)現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截止10月底,國內已累計發(fā)生48起非洲豬瘟疫情,遍及13個省份。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農業(yè)農村部畜牧獸醫(yī)局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已經發(fā)生的疫情均已得到有效處置,已有12個疫區(qū)解除封鎖,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總體可控。不過,由于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和病原污染的復雜性,不排除繼續(xù)出現新發(fā)疫情的可能。疫情的頻繁出現,對市場心理影響較大,如果后期疫情范圍繼續(xù)擴大,勢必對生豬養(yǎng)殖以及飼料需求帶來不利影響,進而影響玉米需求,對此,需要密切關注疫情進展。
圖2: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指數走勢圖
受拍賣陳糧出庫壓力及新玉米上市沖擊,玉米期貨價格九月份持續(xù)回落,主力1901合約在1850元附近企穩(wěn),期現基差趨于回歸,進入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國慶節(jié)后,玉米期價逐步上漲。分析來看,一是新玉米有減產預期,后期玉米供應可能出現缺口,企業(yè)積極補充庫存。二是北方產區(qū)出現雨雪天氣,一定程度上影響供應。三是下游加工產品保持高利潤,提升企業(yè)開工率,帶動原料價格上漲。
10月份,大連玉米期貨持續(xù)上漲,截止,10月31日,主力01合約收盤報1891元,較上月上漲44元。05合約收盤報2000元,較九月上漲52元,顯示市場對遠期玉米市場保持樂觀情緒。但明年5月之后,國儲將再度重啟拍賣,目前市場陳糧結轉庫存依然較高,將會對市場形成壓力,且期價在2000元附近爭奪也比較激烈。短期不排除出現回調的可能。
10月份,東北產區(qū)新季粳稻全面上市,由于今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下調,市場價格整體偏低于上年同期,但也同樣未達到農戶預期,因此惜售心理較為濃郁。國家臨儲拍賣繼續(xù)進行,但成交主要以秈稻為主,粳稻幾乎沒有成交,11月初將暫停粳稻拍賣。隨著新季粳稻全面上市,市場期待托市收購啟動后,價格能夠企穩(wěn)反彈。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0月預計,2018年全國稻谷播種面積為2920萬公頃,同比減少97.4萬公頃。全國稻谷總產量為20280萬噸,同比減少576萬噸。預計202017/2019年度國內稻谷消費總量為18678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8萬噸。其中食用消費為1565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30萬噸;飼用消費及損耗為14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50萬噸;工業(yè)消費為1500萬噸,較上年度持平。預計202017/2019年度全國稻谷結余量為1802萬噸,較上年度減少644萬噸。
10月份臨儲稻谷繼續(xù)投放市場,但成交萎縮。截至10月底,國儲拍賣稻谷累計成交849萬噸,其中2013年產稻谷54.84萬噸,2014年產677.05萬噸,2015年產59.48萬噸,2016年產29.29萬噸,2017年產28.48萬噸。由于2014年產托市稻谷銷售底價較低,占政策性稻谷成交的80%。已經成交的托市稻谷中,黑龍江省粳稻占比最大,累計成交稻谷449萬噸,約為總成交量849萬噸的53%,成交均價區(qū)間為2432~2840元/噸。
本月東北產區(qū)新季粳稻陸續(xù)開始收割上市,黑龍江稻谷已經進入全面收獲階段,加工企業(yè)和貿易商采購重心轉向新稻,市場供給充足。但由于新稻水分較大,批量上市后供應相對充足,收購價格不高,個別地區(qū)甚至出現下行態(tài)勢,新米出廠價格也在低位徘徊。
截止10月底,黑龍江省2018年產新季長粒粳稻(水分14.5%)收購價格2800~3000元/噸,新季長粒粳米出廠價4500~4800元/噸,2018年新季圓粒粳稻(水分15%)主流收購價格2550~2650元/噸;新季圓粒粳米出廠價3700~4100元/噸。
目前吉林省粳稻市場超級稻強普通雜稻弱行情凸顯。截止到10月30日,超級稻市場收購價3020~3100元/噸,普通雜稻市場收購價2800~2860元/噸,雖然普通雜稻價格整體高于托市價。但市場交易清淡,有價無市凸顯。大米價格保持穩(wěn)定,超級稻小粒米出廠價4320~4460元/噸,零售價4600~5000元/噸。
受最低收購價大幅下調影響,新季粳稻價格整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農戶惜售心理較強,售糧意愿偏低。預計后期啟動托市收購的概率較大。
雙節(jié)過后市場終端需求再度回歸冷清,東北新稻上市初期,稻谷價格暫不穩(wěn)定,新米價格波動也較大,銷區(qū)采購商觀望心態(tài)濃郁,新米整體走貨不暢,預計新稻米價格穩(wěn)定后銷區(qū)采購量或將增加。10月底,杭州市場黑龍江產標一圓粒粳米批發(fā)價5060元/噸,福州批發(fā)價5020元/噸,北京批發(fā)價4850元/噸。
鄭商所稻谷期貨三個品種均成交清淡,價格低位盤整,市場觀望等待國家托市收購政策的啟動,后期隨著托市收購啟動和更多收購主體的入市,期貨市場價格也有望出現上漲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