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生
摘要目的:胰島素血清學聯(lián)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2型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為研究組,行健康體檢對象46例為對照組。均進行糖化血紅蛋白和胰島素血清學檢測。結(jié)果:研究組PGRN、Wnt5a、SPAR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SFRP5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的百分率顯著低于研究組(P<0.05)。研究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對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血清學聯(lián)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價值較高,在進行2型糖尿病早期診斷和預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胰島素血清學;糖化血紅蛋白;臨床診斷
2型糖尿病主要病因為胰島素抵抗,該病為全身慢性系統(tǒng)疾病,血糖檢測水平對于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血糖檢測存在特異性因而具有較高的誤診率。此次研究特就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血清學聯(lián)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進行病情診斷的價值和作用進行分析和探究。
資料與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為研究組,女21例,男36例;年齡23~74歲,平均(53.8±3.1)歲。同時隨機選擇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對象46例為對照組,女19例,男27例;年齡21~76歲,平均(54.9±2.7)歲。對比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在研究對象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EDTA抗凝血采集,采集量2 mL,應用血糖試劑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并分別于餐后2 h以及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3 mL靜脈血。胰島素血清學檢測方式如下:在研究對象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5 mL靜脈外周血采集,進行離心操作后將上層血清放置于離心管中,并在低溫狀態(tài)下儲存,溫度80℃。然后按照Elisa檢測患者的胰島素血清炎性細胞因子,主要包括顆粒蛋白前體指標、Wnt5a、分泌型卷曲相關(guān)蛋白、酸性分泌蛋白。上述檢測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在進行檢測操作時必須嚴格根據(jù)操作說明進行,對每例研究對象進行3次檢測并取平均值。
觀察指標: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以及胰島素血清細胞因子水平(PGRN、Wnt5a、SPARC、SFRP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兩組研究對象胰島素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對比:研究組PGRN、Wnt5a、SPAR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SFRP5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兩組研究對象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對照組研究對象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的百分率顯著低于研究組(P<0.05),見表2。
兩組研究對象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對比:研究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討論
當前,臨床上將胰島素分泌與糖化血紅蛋白的關(guān)系作為控制糖尿病以及抑制并發(fā)癥的重要參考,2型糖尿病檢測中已廣泛應用胰島素血清學聯(lián)合糖化血紅蛋白。
胰島素血清細胞因子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促炎因子以及抗炎因子失去平衡的最主要原因。PGRN是具備多種生物功能的炎癥因子,能夠與IL-6產(chǎn)生反應并發(fā)揮拮抗胰島素降糖以及促進機體對炎性反應程度的效用。然而,PGRN數(shù)量變大會引發(fā)胰島素抵抗。SPARC作為高度保守小分子蛋白,具有重塑細胞外基質(zhì)的功效,對機體發(fā)生作用后,能夠加入炎性細胞浸潤中。Wm5a由脂肪組織合成,能夠與巨噬細胞產(chǎn)生反應,從而對IL-8、IL-10等炎性因子產(chǎn)生釋放作用,使機體的炎性反應得到增強。
此次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PGRN、Wnt5a、SPARC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且SFRP5水平更低(P<0.05)。健康人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顯著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P<0.05)。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士(P<0.05)。通過以上研究結(jié)果可知,將胰島素血清學聯(lián)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診斷過程中,能夠使該病的診斷準確率獲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