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世為 王曼麗 鄧汗青
摘要:利用滁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逐日大氣污染物數(shù)據(jù)及對應的氣象觀測資料,分析滁州市空氣污染狀況及其與氣象要素的關系并建立基于氣象要素的空氣質量預報模型。結果表明,該地區(qū)空氣污染物以細顆粒物PM2.5為主,主要出現(xiàn)在冬、春季,其次為O3,主要出現(xiàn)在夏季;該地區(qū)出現(xiàn)中度以上污染時,上游西北來向的污染輸送起重要作用,風速、降水與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及各類污染物濃度呈顯著負相關,氣溫與PM10、PM2.5、NO2、CO呈顯著負相關,與O3呈顯著正相關,日照時數(shù)和相對濕度與顆粒物PM10、PM2.5濃度呈顯著正相關;基于氣象要素的預報模型對AQI及PM2.5、PM10和O3的濃度預測效果優(yōu)良,能滿足日常的業(yè)務需求,對NO2的預報效果相對較差,標準化平均誤差(NME)超過了30%,且對NO2濃度有一定程度高估。
關鍵詞:空氣質量;氣象要素;預報方法;滁州
中圖分類號:X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18-0034-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8.00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Quality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Its Prediction Method in Chuzhou
XIONG Shi-wei1,WANG Man-li1,DENG Han-qing2,DENG Xue-liang3,QIU Yang-yang4,HU Shan-shan1
(1.Chu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Chuzhou 239000,Anhui,China;2.Anhui Climate Center, Hefei 230000,China;3.Anhui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Institute,Hefei 230000,China;4.Anhui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Technology Center,Hefei 230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air quality data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f January 2015 to May 2017 in Chuzhou,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quality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an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a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ir pollutants were dominated by PM2.5,mainly in winter and spring,followed by O3,mainly in summer. When Chuzhou had a moderate pollution in the region,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pollution from the northwest. Wind speed and precipit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QI and all kinds of pollutan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M10,PM2.5,NO2,CO. Temperatu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O3. Sunshine hours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M10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The prediction model had good prediction effect on AQI,PM10,PM2.5 and O3 which could meet the daily business requirements,but had relatively poor prediction effect on NO2,the standardized mean error(NME) was over 30%,and its concentration was overestimated.
Key words: air qualit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prediction method; Chuzhou
環(huán)境問題是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各級政府已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上升到了戰(zhàn)略高度[1]。大量的研究表明,空氣質量與氣象要素關系密切,風向、風速、降水、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均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空氣污染物的擴散[2-5],因此,研究空氣污染物與氣象要素的關系并建立基于上述關系的空氣質量預報方法,對政府部門應急處置重污染天氣及長期的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意義。
目前空氣質量預報手段主要可分為結合污染源及氣象場的數(shù)值模式以及基于歷史數(shù)據(jù)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前者在省級以上機構及有關科研院所應用較多,如北京大學的PUMA模式[6]、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CAPPS模式[7]以及美國環(huán)保總局的第三代空氣質量模式Models-3/CMAQ[8],數(shù)值模式能較好地反映背后的物理機制,但操作相對復雜且對計算機軟硬件配置要求高,因此基于歷史數(shù)據(jù)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也頗受歡迎。沈勁等[9]利用多元回歸法較好地模擬出了佛山市順德區(qū)的空氣污染物濃度水平和變化趨勢;許楊等[10]建立的空氣污染物濃度統(tǒng)計預報模型對武漢市空氣污染級別預報的準確率達到78.1%;宋榕榮等[11]基于風向、風速、氣溫、濕度等氣象因子與臭氧濃度之間的統(tǒng)計關系,建立了廈門市臭氧預報和評估系統(tǒng);劉永紅等[12]采用BP神經網絡進行空氣質量預報并進行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發(fā)現(xiàn)該方法穩(wěn)定性高,預報效果較好。
滁州地處江淮分水嶺,氣候上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質,且比鄰南京、合肥兩大省會城市,研究該地區(qū)空氣污染物與氣象要素的關系,探討基于氣象要素的空氣質量預報方法,對該地區(qū)的大氣環(huán)境評估及污染治理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的空氣質量數(shù)據(jù)為滁州市環(huán)保局提供的逐日污染物濃度值,序列長度為完整記錄的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氣象數(shù)據(jù)為同時期的滁州市國家基本站逐日觀測值,包括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小時自記風(每小時正點前后10 min的10 m平均風速、風向)、日照時數(shù)、日降雨量等。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數(shù)據(jù)用于建模的訓練樣本,2017年1-5月數(shù)據(jù)用于模型檢驗。
1.2 方法
基于污染物與氣象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立多元回歸預測模型,其表達式為:
c=a0+a1x1+a2x2+…+anxn (1)
式中,c為預測對象,x1、x2…xn表示影響污染物濃度變化的氣象要素,如氣溫、風速、濕度、日照時數(shù)等,以及該污染物前1 d污染物濃度,a1、a2…an為回歸系數(shù),a0為常數(shù)。
利用標準化平均偏差(NMB)、標準化平均誤差(NME)以及均方根誤差(RMSE)評估模型預報效果,表達式如下:
NMB=■×100% (2)
NME=■×100% (3)
RMSE=■ (4)
式中,cm、c0分別表示預報值和觀測值,n為樣本數(shù)。
2 結果與分析
2.1 滁州市空氣污染概況
2015—2016年滁州市日平均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為88,空氣質量總體較好,優(yōu)良(AQI≤50為優(yōu),50 2015—2016年首要污染物日數(shù)的分布情況(空氣質量為優(yōu)時,不給出首要污染物,標為“無”)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近兩年來滁州市大部分時期首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占比63.47%,其次為O3,顆粒物PM10和NO2為首要污染物的情況較少,合計不足10%,沒有出現(xiàn)過以SO2和CO為首要污染物的情況。從不同季節(jié)來看,首要污染物為PM2.5的情況大部分出現(xiàn)在冬春季,這與AQI的季節(jié)規(guī)律一致,經統(tǒng)計,2015—2016年共出現(xiàn)的226 d輕度及以上污染中有195 d的首要污染物為PM2.5。因此,PM2.5為該市的主要污染物。此外,首要污染物為O3時的季節(jié)分布呈現(xiàn)夏季明顯高于冬季,這是由于夏季氣溫高、陽光充足,有利于工業(yè)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揮發(fā)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生成O3。 2.2 氣象要素與污染物濃度的關系 2.2.1 風向與污染物濃度的關系 風向是空氣污染物遠距離輸送的主要因素。研究時段內各污染級別情況下各風向的頻率分布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滁州總體盛行偏東風,風向頻率占前三位的分別為東風(E,12.3%)、東北偏東風(ENE,10.8%)和西北風(NW,10.0%),后三位分別為東南偏南風(SSE,2.4%)、南風(S,2.5%)以及西風(W,3.9%);優(yōu)良天氣條件下的風向頻率分布與總體情況下的基本一致;輕度污染情況下,風向頻率分布略有變化,變幅最大的是東南偏東風(ESE),由總體情況的7.3%上升到10.2%,但整體還是盛行偏東風,東風(E)、東北偏東風(ENE)和西北風(NW)的風向頻率仍然位列前五位,東偏南風(SSE)、南風(S)和西風(W)也排后五位;中度污染以上情況下,風向頻率變化較明顯,偏西風尤其是偏西北風頻率上升明顯,西北風(NW)的風向頻率由總體情況的10.0%上升到13.9%,西北偏北風(NNW)由8.0%上升到10.5%,西北偏西風(WNW)由4.8%上升到7.5%。以上規(guī)律說明,污染級別為輕度污染以下時,風向的影響不大,而高污染濃度常伴隨著偏西風尤其是偏西北風出現(xiàn),上游的污染物輸送該地區(qū)空氣質量影響較大,與陰俊等[13]研究結論相近。 2.2.2 氣象要素與空氣污染物的定量關系 2015—2016年滁州市AQI及6項污染物濃度與日平均氣溫、風速、相對濕度以及降水量(20:00至次日20:00)、日照時數(shù)等要素的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由于該地區(qū)的主要污染物為PM2.5,AQI基本由PM2.5主導,因此,AQI與氣象要素的關系和PM2.5與氣象要素的關系基本一致。 從不同氣象要素看,風速對污染物的輸送和擴散起重要作用,各類污染物均與風速呈極顯著負相關,風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降水對污染物的濕沉降作用明顯,各類污染物均與降水量呈負相關,且除SO2外所有污染物與降水量的負相關性均達到極顯著或顯著水平,降水量越大,空氣質量越好;氣溫也與污染物濃度密切相關,PM10、PM2.5、NO2、CO均與氣溫呈極顯著負相關,SO2與氣溫的相關性不顯著,但也是負相關關系,即氣溫越高,以上污染物濃度越低。分析原因可能是近地面氣溫越高,越容易導致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穩(wěn)定溫度層結,使得上述污染物更容易在垂直方向上擴散。而O3與氣溫為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是因為在臭氧濃度高的夏季氣溫高往往也配合好的光照條件,光合作用明顯,使得O3上升。日照時數(shù)和相對濕度主要與兩類顆粒物PM10、PM2.5相關性明顯,相對濕度越低,越有利于顆粒物懸浮在空氣中,所以與顆粒物濃度呈負相關,日照時數(shù)越長會導致相對濕度越小,有利于顆粒物懸浮于空氣,因此日照時數(shù)與顆粒物濃度呈正相關。此外,日照時數(shù)還與O3呈極顯著正相關,這是由光合作用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