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麗
當父母習慣性地以成人的思維和視覺看待孩子的行為,而且又不耐煩或不屑于聽孩子把話說完,就難免會出現(xiàn)錯怪、誤解甚至傷害孩子的情形。
女兒9歲那年,在學校上課時感覺身體不適。她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向老師請假到校門口診所,請求醫(yī)生給她開藥。接她放學時,我從班主任處知道了這個消息,狠狠地訓斥了女兒一頓:“生病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告訴父母呢,萬一出事怎么辦,簡直太不懂事了?!迸畠合虢忉專直晃矣柍饬嘶厝?。最后,女兒一邊流著淚一邊大聲地說:“你們每天那么忙,我怕影響你們工作?!甭犈畠喊言捳f完,我愣住了,原來不是女兒不懂事,而是我們對她的關心太少了。
聽孩子把話說完,需要有一種與孩子平起平坐的心態(tài)。孩子最初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里得到的。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可使他們形成自尊心,而孩子健全的個性又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條件下建立的。家教中常見的誤區(qū),在于一些家長潛意識里常常用“過來人”慣有的自以為是、高高在上、武斷專行對待孩子,忽略了孩子是一個有自己獨特想法、認識、個性、情感的“人”。比如:不尊重孩子的隱私,自作主張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問題”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責罵等?,F(xiàn)實生活中,“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而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的現(xiàn)象并非鮮見。孩子的這種“雙面人”表現(xiàn),其緣由恐怕多少與父母對孩子缺乏應有的尊重有關聯(lián)。
聽孩子把話說完,其實是要父母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用孩子的思維、視角和心理去和孩子交流、交往。哪怕是愛孩子,也得學會用孩子的方式去愛。
有一位母親,洗好了5個蘋果讓兒子吃,3歲的兒子拿起一個蘋果咬一口后放下,又拿起另一個咬一口再放下……直到把5個蘋果都咬完,兒子才拿著其中一個,對媽媽說:“媽媽吃?!眿寢寣鹤印跋劝烟O果給媽媽吃”的行為給予表揚、肯定,然后輕聲問道:“你把每個蘋果都咬一口,為什么呢?”兒子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我要挑選最甜的蘋果給媽媽吃呀?!眿寢尡缓⒆蛹冋鏌o邪的愛心感動了。
故事中,媽媽的家教藝術無疑是高超的,她沒有制止兒子“把5個蘋果都咬一口”這個在成人眼里看起來很“無禮、嬌蠻、自私”的行為,更沒有施以粗暴的指責和訓斥,而是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表達。聽孩子把話說完,她懂得了孩子獨有的表達愛的方式。在這樣的家教氛圍中,愛心的種子一定會在孩子的內(nèi)心萌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