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琬琬
摘要:鋼琴自彈自唱的能力是現(xiàn)代音樂專業(yè)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它是在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和理論基礎之上,通過演奏者自身的個人素養(yǎng)來即興呈現(xiàn)的。這種表演既包括對鋼琴聲樂知識的豐富理解,同時也蘊含了一定的個人情感和人文精神。因此本文主要從自彈自唱的彈唱特點入手,通過對鋼琴演奏中彈唱方式的配合形式,來探析如何提升鋼琴演奏者自彈自唱的彈唱功底。
關鍵詞:鋼琴 自彈自唱 伴奏 音樂 配合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209-02
鋼琴中的自彈自唱是演奏者通過藝術的途徑來表達生活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能力。早在古代時期,中外就產生了這種即興表演的街頭藝術。正是因為它簡單自由、不拘一格的表現(xiàn)手法,才得以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傳承,最終保留下來。通過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在豐富的想象力作用下,集合多種表演手段和音樂技能將個人情感融合于藝術情境之中。
一、鋼琴自彈自唱中彈唱配合的特點分析
(1)彈與唱的辯證統(tǒng)一性。鋼琴自彈自唱是一種自我協(xié)調的藝術形式,它與集體表演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個人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在集體表演中,個體表演的高度精準才能保證集體效果的最優(yōu)化。如大型交響樂的表演現(xiàn)場,每一種音樂形式的作用都在于按部就班地進行聲樂傳達,最終將藝術完整化。但在鋼琴的自彈自唱中,彈唱的表演都是由演奏者一人獨立完成。作品的好壞直接反映了演奏者個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人文情感。其中不僅包括對聲樂知識和專業(yè)能力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蘊含著作者在音樂中的審美情趣,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在集體表演中是不成體系的。自彈自唱的音樂表演形式有效地避免了因個體差異而造成的不和諧現(xiàn)象,通過彈與唱的完美配合,自由搭配,使得演奏者在鋼琴的自彈自唱過程中實現(xiàn)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
(2)彈與唱的技巧互補性。隨著自彈自唱音樂形式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現(xiàn)階段很多音樂高校已經開設了相應的彈唱教學課程。但在過去的教學中,自彈自唱的藝術缺乏一定的訓練,學生和教師更專注于單一能力的不斷強化,因此彈與唱是被分割開的不同藝術。但在鋼琴的自彈自唱中,彈與唱存在一定的互補關系。很多專業(yè)的演奏者有過硬的鋼琴演奏技巧,但卻對樂理知識一竅不通。而有的則是能歌善舞,但對樂器理論和彈奏技巧一知半解。彈唱技巧的配合,就大大提升了這兩方面的個人能力素養(yǎng)。在一段音樂表達中,彈和唱的有效分層可以創(chuàng)造出意味深長的表達效果。因此在演奏過程中,會呈現(xiàn)一定的互補性,使藝術表達更為生動完整。
(3)彈與唱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在很多街頭藝術中,自彈自唱的藝術表達形式比較流行。如吉普賽人的歌舞藝術,將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進行藝術加工,然后在音樂中進行表達。這種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隨意性,是將生活感悟和音樂審美充分融合的一種個人作品,因此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審美。在彈與唱的即興表演中,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是較為自由隨意的。表演者通過自我彈唱的互補協(xié)調,在樂感中合理把握各種因素的參與程度,因此即便是同一首自彈自唱的曲子,在不同表演者那里也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情緒感染力。這種創(chuàng)造力也決定了鋼琴自彈自唱藝術的獨特性。
二、鋼琴自彈自唱中彈唱技巧的配合原則
(1)音樂要素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當演奏者在進行一段彈唱表演時,從藝術形式和內容上來講,雖然保留有很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性。但從整體的音樂表達來看,各要素之間一定是完整性與統(tǒng)一性的協(xié)調配合。如聲樂作品中的節(jié)奏和音準,需要演奏者有準確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在鋼琴的自彈自唱中流暢地表達出個人情感。此外,在彈與唱的協(xié)作表演中,還有表現(xiàn)形式、伴奏織體、整體布局等要素之間的配合,都需要演奏者進行多層次的把握和感知,在自彈自唱中充分進行藝術融合。
(2)內容形式上的一致性配合。鋼琴自彈自唱的表演效果取決于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在演奏過程中,演唱內容要與伴奏形式相符合。首先,歌曲的主旋律不僅決定了伴奏織體以及整體節(jié)奏,同時也影響著歌曲內容的選擇。要想在彈唱的配合中不顯得突兀,就需要充分考慮二者的統(tǒng)一性原則。其次,對鋼琴伴奏織體的把握,是演奏者處理作品段落的理論基礎。它可以有效地指引表演者完成彈與唱的雙重任務。再次,要注重彈唱之間的形式轉換與主次配合。如作品《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前奏中,彈奏為主的作用是將聽眾引入到歌曲意境中,因此要適當減少歌唱帶來的情緒干擾。
(3)藝術情感在演奏中的配合。鋼琴自彈自唱的藝術形式決定了演奏者個人情感的完整表達,因此在彈唱過程中,聲樂與情感會實現(xiàn)高度的統(tǒng)一性原則。如在作品《我愛你,中國》中,除了鋼琴彈奏藝術的情感導入外,演唱者自身的愛國情懷也起到了令作品升華的作用。另外,在彈奏過程中,聲樂音量和主次的合理分層也是藝術情感表達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音量大小、演奏力度等技巧,在聽眾中引起情感共鳴。
三、提升鋼琴自彈自唱中彈唱能力的應用方法
(1)調整教學課程,注重彈唱結合的訓練模式。在鋼琴自彈自唱的表演形式中,很多演奏者依然存在能力與技巧方面的問題。如彈唱過程中的“顧此失彼”現(xiàn)象。對于這種現(xiàn)狀,要注意學生彈唱技能的綜合訓練教學,加強學生自彈自唱的結合意識。從基礎理論出發(fā),不斷磨合自己彈唱配合的雙重感知力,在彈和唱的技巧進行單項強化的過程中,綜合性表演的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還有的學生在鋼琴自彈自唱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節(jié)奏上的或快或慢。一方面,由于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容易發(fā)生緊張遺忘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平時的教學課程不注重彈唱結合的訓練模式,因此學生缺乏視唱練耳的聽覺能力,從而導致跟不上節(jié)奏,理解不了作品情感,難以感染聽眾。因此,要想加強彈唱配合的能力,調整教學課程,轉變訓練方式是其關鍵所在。
(2)提升藝術素養(yǎng),加強彈唱技巧的綜合提升。演奏者的藝術修養(yǎng)不僅包括對聲樂知識的扎實掌握,同時也是個人情感與藝術作品的高度融合。因此想要提升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首先要不斷提升聲樂技能素養(yǎng)。充分掌握鋼琴彈奏的理論技巧,加強對不同作品的要領分析,不斷提升個人的樂器伴奏能力。其次,要提升對音樂的審美素養(yǎng)。音樂作為一種感染力強、綜合度高的藝術形式,其審美水平的提高需要表演者不斷進行自我升華和接受藝術熏陶。通過對理論基礎的強化學習,在豐富閱歷的基礎上加以頓悟,才能真正促進音樂審美修養(yǎng)上質的飛躍。再次,要不斷加強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文學作為藝術的語言表達形式,其豐富的歷史性和人文性在自彈自唱中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聽眾對于音樂的感知不僅來源于聲樂的意境熏陶,同時具有文學性的歌詞表達也是一種情感導入。如作品《昭君出塞》中,深情細膩的語言表達深深地感動著每一位聽眾。
四、結語
隨著綜合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鋼琴自彈自唱的表現(xiàn)形式也逐步被高校教育事業(yè)提上日程。要想在彈唱中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就必須有扎實的聲樂理論基礎,掌握各種曲式的表現(xiàn)手法和演奏特點,在實踐中不斷促進知識系統(tǒng)的建構。同時,要加強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藝術情感的培養(yǎng)。從而使表演者在彈唱的過程中不斷提升音樂審美水平,促進藝術與情感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馬禎.高師音樂教育中自彈自唱能力與他人伴奏歌曲的比較[J].大眾文藝,2012(4):262-278.
[2]千紅.聲樂鋼琴伴奏之平衡理論與實踐[J].人民音樂,2013(11).
[3]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