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濤,劉浪,崔洋,易東旭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廣東廣州 511434)
隨著中國經(jīng)濟和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國內(nèi)汽車銷量快速增長,2016年中國占世界汽車銷量的28%,銷量達到2 800多萬輛,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中國的駕駛員數(shù)量也逐年增加,截止到2015年,我國機動車駕駛?cè)诉_到3.3億,其中汽車駕駛?cè)顺^2.8億。隨著駕駛?cè)笋{駛年限增加和駕駛?cè)藢ζ嚨纳疃攘私猓瑢囕v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滿足部件功能的情況下,對駕乘感受也越來越重視。制動系統(tǒng)作為駕駛過程中最頻繁操作的系統(tǒng)之一,在滿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主觀感受也同等重要。
良好的制動踏板感受是優(yōu)秀車輛的必要條件,是用戶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應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駕駛員主觀感受的要求。制動踏板感受與客觀數(shù)據(jù)相結合,形成可實施的踏板感目標。踏板感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且每個影響因素的貢獻度不同,又相互制約,因此研究踏板感的影響因素及其量化控制,是制動系統(tǒng)工程師面對的重要課題。
在傳統(tǒng)液壓制動系統(tǒng)中,制動踏板通過杠桿機構與真空助力器帶主缸總成相連,駕駛員在踩下制動踏板后,一方面,制動踏板克服機構間隙,在真空助力器的作用下,推動主缸活塞運動,使管路油壓升高推動制動分泵并使得制動片和制動盤間產(chǎn)生制動力矩,進而在輪胎-路面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對車輛運動方向相反的制動,最終使車輛減速或停止;另一方面,駕駛員通過踩踏制動踏板,根據(jù)反饋得到踏板力和踏板位移信號,進而獲得一定的制動踏板感受,再加上身體感受到車輛制動減速度、聽覺上的制動噪聲以及視覺上的車輛減速度等諸多因素,共同構成了完整的制動感受。制動感受是車輛在制動情況下駕駛員身體感官上的綜合感受,由制動系統(tǒng)零部件以及制動系統(tǒng)與整車匹配所決定;而踏板感受則側(cè)重于制動踏板機構給駕駛員右腳的反饋作用,通過踏板特性曲線,即踏板力-踏板位移曲線來描述。因此可以認為制動踏板感受是制動感受的組成部分,好的制動踏板感受不一定會有好的制動感受(比如制動噪聲、制動抖動、制動距離過長等),但是好的制動感受必須要求有好的踏板感受。
從上述有關制動踏板感受定義可以知道,踏板力與減速度關系曲線、踏板行程與減速度關系曲線是描述制動踏板感受的有效方法,因此定義這兩種關系曲線是研究踏板感受的基礎。國內(nèi)外一些主機廠在這一方面做了很多基礎性的研究和積累,提出了各自的踏板感受標準。根據(jù)對駕駛員踩踏制動踏板速度對比分析,認為以100~150 N/s的踩踏速度進行試驗和仿真模擬,更能準確反映一般使用工況下的踏板感受。
通過研究積累和對標車踏板感客觀數(shù)據(jù)測試,結合主觀評價,得出較優(yōu)的制動踏板感目標區(qū)域,如圖1和圖2所示。
踏板感被整車、懸架及制動系統(tǒng)等零部件共同影響,需要找出制動踏板感的影響因素,以便通過量化控制影響因素來滿足踏板感目標。文中主要介紹制動系統(tǒng)相關的影響因素。
對踏板力與減速度關系、踏板行程與減速度關系進行研究,通過整車參數(shù)和制動系統(tǒng)理論計算,結合對標車主觀評價和經(jīng)驗參數(shù)進行分析,得出如下踏板感的影響因素。
制動踏板力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
(1)制動踏板杠桿比;(2)真空助力器助力比;(3)制動主缸缸徑;(4)前、后卡鉗缸徑;(5)前、后制動盤有效半徑;(6)前、后摩擦片摩擦因數(shù);(7)真空助力器真空度;(8)制動系統(tǒng)各零部件力傳遞效率。
制動踏板行程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
(1)制動踏板杠桿比;(2)真空助力器空行程;(3)制動主缸缸徑;(4)前、后制動器盤片間隙;(5)前、后制動器卡鉗所需液量;(6)前、后摩擦片摩擦因數(shù);(7)前、后軟管所需液量。
通過對以上影響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影響踏板力和踏板行程的主要共同影響因素:(1)制動踏板杠桿比;(2)制動主缸缸徑;(3)前、后卡鉗缸徑;(4)前、后制動盤有效半徑;(5)前、后摩擦片摩擦因數(shù)。
主要共同影響因素對踏板力和踏板行程的影響趨勢見表1。
表1 各主要影響因素對踏板力和踏板行程的影響趨勢
從表1可以看出,各影響因素對踏板感的影響結果不完全相同,且相互制約,因此,找出每個影響因素對踏板力和踏板行程的貢獻度非常重要。
踏板力和踏板行程的影響因素較多,若要模型準確仿真,需要準確知道各因素對仿真結果的影響量。因此引入貢獻度分析,即每個影響因素在自身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對結果的影響量。以下通過單因子法分析,即各影響因素增加5%,得到的結果分析對比如圖3—圖4所示(負值表示踏板力減小或踏板行程減小的趨勢變化)。
從圖3中可以看出,制動系統(tǒng)零部件所需液量與踏板力關聯(lián)度為0;從圖4中可以看出,主缸缸徑和制動踏板杠桿比對踏板行程影響較大,系統(tǒng)中各因素均對踏板行程有影響。
以下為各影響因素貢獻度排序(按照從大到小的貢獻度排序)。
(1)踏板力:主缸缸徑;車質(zhì)量;輪胎滾動半徑;后摩擦因數(shù),后盤有效半徑;后卡鉗缸徑;前摩擦因數(shù),前盤有效半徑;助力器助力比;踏板杠桿比;前卡鉗缸徑。
(2)踏板行程:踏板杠桿比;前卡鉗所需液量;車質(zhì)量;輪胎滾動半徑;后卡鉗所需液量;主缸所需液量;制動軟管長度,制動軟管所需液量;制動軟管長度,制動軟管所需液量;ABS所需液量;助力器助力比;質(zhì)心高度;后卡鉗缸徑;后摩擦因數(shù),后盤有效半徑;前卡鉗缸徑;前摩擦因數(shù),前盤有效半徑;主缸缸徑。
結合某款B級高檔轎車的制動系統(tǒng)匹配,根據(jù)影響因素及影響因素的貢獻度,得出制動系統(tǒng)的不同方案,并尋求滿足踏板感目標的最優(yōu)組合。其中,整車參數(shù)如表2所示,制動系統(tǒng)參數(shù)如表3所示。
表2 整車參數(shù)
表3 制動系統(tǒng)參數(shù)
通過制動系統(tǒng)仿真軟件,對各方案進行分析,結合制動系統(tǒng)踏板感目標,得出結果如圖5—圖6所示。
各方案對比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方案對比
從以上對比方案分析:目前方案踏板行程偏長,不滿足目標要求;方案A和方案C有提升;方案B有效平衡踏板力和踏板行程,方案最優(yōu)。
通過對影響因素貢獻度的分析,可以讓制動系統(tǒng)工程師對各因素的影響量進行量化,從而更好地指導制動系統(tǒng)匹配設計工作。
制動工況為車輛使用最頻繁的工況之一,直接體現(xiàn)客戶感受,間接體現(xiàn)車輛品質(zhì)。具有良好的制動踏板感,駕駛員能輕松控制車輛減速或停止,所以較優(yōu)的制動踏板感也是各主機廠的一致追求。通過對影響踏板感的各因素分析并進行排序,為制動工程師找到踏板感的主要影響因素,從而對關鍵因素進行控制,使車輛容易達到較優(yōu)的制動踏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