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詢
(貴陽學院法學院,貴陽550005)
在西周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一套完備的結婚程序。根據(jù)《周禮》,結婚必須符合六禮,而六禮中的納征,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去的聘禮就屬于彩禮。彩禮在封建社會時期作為婚姻締結必須具備的條件,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里一直延續(xù),從沒有改變過;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行男女平等原則,廢除了封建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制度,同時廢除了封建婚姻程序制度,男方向女方家庭送聘禮不再是婚姻締結的必要條件。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結婚給付彩禮作為一種習慣依然存在。在發(fā)展腳步快,呈現(xiàn)多元化的今天,離婚、退婚的情況越來越多,因為彩禮的返還引起的法律糾紛案件也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因為彩禮問題引發(fā)刑事案件。因此,探究彩禮返還的法律問題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締結婚姻給付彩禮是我國世代相傳的習俗,有著悠長的歷史。在西周時期,我國就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姻軌制,婚姻的締結除了要滿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要符合六禮的程序,六禮中的納征,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去聘禮,于是婚姻之事定,此時男女雙方正式達成婚約。西周時期的婚姻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封建社會時期六禮的是締結婚姻的重要程序。新中國成立后,法律規(guī)定男女平等,女性和男性都享有婚姻自主權,反對父母干預子女的婚姻自主權。六禮的婚姻制度雖然沒有法律的效力,但是,法律亦無明文禁止。所以新中國成立后,許多人在結婚時依然自愿地向對方給度彩禮,這與彩禮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是分不開的,男方給付彩禮,可以表達男方的真心,表明男方希望和女方結婚共同生活的決心。在古代的鄉(xiāng)土社會中,如果女方毀約,是要原數(shù)退還的,而如果男方毀約,女方不必退還彩禮,在那時有關違反婚約的想象比較少,所以人們恪守著這一習慣。而發(fā)展快速的今天,悔婚、閃婚現(xiàn)象數(shù)見不鮮,彩禮數(shù)額由以前的幾十幾百元到現(xiàn)在的幾千幾萬元,由價值一般的物品到昂貴的名表名車。因此,對彩禮返還做出合理的規(guī)定是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
贈與標的是指贈與人自愿給予受贈人的物體或者對某物的權利,贈與往往是單方放棄對某物上的權利,而另一方,基于贈與而獲得了贈與方自愿放棄的權利。史尚寬先生覺得:“彩禮是伴隨婚約習慣而產生的財物交付行為,是證明婚約的成立并以將來成立的婚姻為前提而為的贈與。”[1]“彩禮本身內涵了對婚約的期望,婚約的目的”[2]彩禮給付是一種給付行為,所以彩禮屬于贈與物,但是彩禮由于它與人身權利有關,所以彩禮有不同于一般的贈與物;首先,從字面上來看,“彩”有光彩彰顯之意,即有公示之意,“禮”則是禮儀之意,可見在古代時彩禮是男方向女方給付的,表明自己尊重對方,有禮儀,同時向眾人公示婚姻締結的事實的財物。而現(xiàn)代社會,給付彩禮多數(shù)是為了表明與女方結婚的決心,和表明自己有能力讓對方幸福的見證。通過研究,我們可以得出,彩禮是指男方以成親為前提,自愿給付女方的財物。
1.彩禮與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區(qū)別?!安识Y可以定義為婚姻關系當事人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親屬依據(jù)習俗向對方(主要指女方)及其親屬給付的財物。”[3]而借婚姻索取財物,主要是指男女雙方自愿或基本自愿結婚,但一方卻以對方給付一定的購物作為結婚條件和行為。行為人在金錢的欲望下,把結婚作為獲得財物的基礎,使得結婚建立在金錢利益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感情上,這種行為有違婚姻的理念,所以借婚姻索取財物是法律禁止的違法行為,而彩禮給付的行為是結婚一方主動自愿給對方,以加深互相感情為目的的合法行為,所以彩禮給付和借婚姻索取財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包辦買賣婚姻與彩禮的關系。包辦婚姻,指的是第三方違反婚姻自主的原則,強迫包辦他人婚姻的違法行為。買賣婚姻,是第三人以索取財物為目的,強迫他人結婚的違法行為。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的區(qū)別是,包辦婚姻不強調獲得財物,而買賣婚姻是把婚姻當事人中的女方作為物來對待的,這顯然是對人性的踐踏;包辦婚姻和買賣婚姻都是剝奪婦女人權的行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所禁止的。而彩禮給付作為一種習俗,法律不提倡,亦無禁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影響。所以,準確認識彩禮給付,理性運用習俗,對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生活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根據(jù)我國的習俗,彩禮給付后,如果男方悔婚的,女方不必返還彩禮,而如果是女方悔婚,女方需返還男方給付的彩禮,如果彩禮的價值比較小,這種習俗符合社會的需要,但如果彩禮的價值很高時就會造成不公平。而在經濟發(fā)展快速的今天,彩禮的數(shù)額越來越大,離婚、閃婚現(xiàn)象增多,如果依然適用該習俗,將會產生很多不公平,從而引發(fā)糾紛。另一方面,這種婚姻習俗,當男方悔婚時,如果一概不返還彩禮,有時就會造成不公平。比如男方向女方給付彩禮后,基于自己對女方的愛,期盼著和女方結婚,但是在婚約后,結婚登記前女方背叛了男方,導致他們之間的感情破裂,但是女方愿意和男方結婚。而男方,因為女方的背叛行為,讓自己承受著精神打擊,此時,如若男方悔婚,按理就應該返還彩禮,如果不返還,男方經受著女方背叛的痛苦的同時還要失去自己給女方作為結婚彩禮的財物。而女方因為自己的過錯,使得雙方感情破碎不可能結婚,自己卻理所當然地獲得男方給付的財物,這個例子中的利益分配顯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有關彩禮的習俗,在現(xiàn)代背景下有許多不合理之處?!安识Y返還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的要求,具有平衡婚姻雙方利益的社會價值?!盵4]因此,彩禮作為一種習俗,在發(fā)生彩禮糾紛中,合理的返還是很有必要的,它對減少糾紛,維護社會和諧有著重要的意義。
彩禮給付在法理上是一種贈與行為,但是與一般的贈與相比,又有其獨有的特征和性質,彩禮的給付以雙方締結婚姻為目的,而婚姻作為人們的一種權利必需要對雙方的主觀意愿進行考慮,同時還要考慮社會風俗習慣等外部因素。婚姻作為一種與人身有關的權利需要與其他純財產性的權利作區(qū)別,不能像對待其他財產性權利一樣一概地適用違約責任和締約過失責任。因為婚姻作為一種人身權利,完全由自己支配,如果有其他干涉使自己在不情愿的情況下結婚,就當然的構成侵權。由于彩禮是一種特殊的贈與行為,所以在法學界產生了多種不同的觀點,其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彩禮給付是一種附義務的贈與行為。”[5]持此觀點的學者主要是根據(jù)《合同法》第190條: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這一規(guī)定得出的,在附義務的贈與合同中,受贈方應當履行雙方約定的義務,贈與行為才有效,彩禮給付中,學者把結婚看作是雙方當事人贈與彩禮的一種義務;但是,結婚行為是每個自然人所享有的權利,不是義務,把彩禮給付看作是一種附義務的贈與合同,與法律的權利義務關系,相矛盾,所以這種觀點不可取。第二種觀點是彩禮給付是一種附條件的贈與行為,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說認為,彩禮給付是附有解除條件的無償贈與行為,而非無償轉移財產權的行為,婚約的解除是彩禮贈與所附的條件,婚約未解除即條件未成就,贈與行為有效,彩禮的所有權歸受贈人所有,婚約解除則條件成就,贈與行為失去效力。第三種觀點將贈送彩禮定性為目的贈與說。所謂目的贈與,是贈與人為達到一定目的而為的贈與。追求某種目的和結果是目的贈與區(qū)別于其他贈與的標志,目的贈與行為,只有贈與人的期望目的實現(xiàn)了,贈與人才沒有權利請求撤銷贈與,如果受贈人的行為使贈與的目的不能實現(xiàn),贈與人可以請求撤銷對受贈人的贈與,即請求返還先前給付的彩禮!上述三中觀點,第二種和第三種取一種即可!
彩禮應該返還,但是彩禮返還的請求權基礎是什么呢?彩禮給付的目的是男女雙方在未來的約定時間里結婚,共同生活,彩禮給付后,雙方達成婚約。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的,另一方有權向對方主張違約責任;婚約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表面上看是雙方當事人的合意,但是,我國法律不承認婚約的法律效力,所以一方當事人不能因為對方的悔婚而請求違約責任。因此可以得出,彩禮返還的請求權基礎不是違約責任。前面我們得出彩禮給付是一種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當一方當事人悔婚時,另一方結婚的目的不能實現(xiàn)。此時,解除條件(一方悔婚)發(fā)生,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基于該解除條件解除彩禮的贈與行為。解除彩禮贈與之后,受贈與一方獲得的財物沒有法律依據(jù)。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當獲得的利益在沒有法律依據(jù)的情況下,構成不當?shù)美?,權利人可以向占有人主張不當?shù)美畟?。此時,受贈人構成不當?shù)美?,贈與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物的所有權。彩禮,有的是物,有的是金錢,是一般的物體時,權利人當然的擁有不當?shù)美袡喾颠€請求權;而當是金錢的時候,金錢不同于一般的財物,作為一般等價物,金錢的使用者,一經交付即喪失所有權,此時權利人對相對人有一個債權請求權;此時權利人有權請求相對人給付。因此,不管彩禮雙方當事人是給付物還是金錢,彩禮返還的請求權基礎都是不當?shù)美?/p>
《婚姻法解釋(二)》第10條規(guī)定了彩禮返還的規(guī)則,該條把彩禮返還的情況分為兩種:第一種,雙方未辦理結婚手續(xù),一方違反婚約要求返還彩禮的情形;第二種,雙方辦理結婚手續(xù)后又離婚,一方請求返還彩禮的情形。雙方當事人結婚后又離婚的,原則上不返還彩禮,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應該返還。該司法解釋的規(guī)則體現(xiàn)了其指導原則,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規(guī)定過于簡單,不能形成合作機制。事物之間如果不能形成合作機制,必然彼此之間會存在矛盾,法律規(guī)則也一樣,法律規(guī)則之間如果無法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必將產生矛盾。彩禮可以請求返還,說明存在彩禮返還請求權,請求返還彩禮時就要以彩禮為標的,但是法律對彩禮沒有準確的界定,使得在訴訟中難以形成“何為彩禮”的統(tǒng)一標準。
“彩禮返還受過錯影響,但這種解決婚約財產糾紛的習慣卻一直沒有引起法律界的關注。”[6]根據(jù)有關司法解釋,彩禮返還不需考慮當事人過錯和同居時間的長短;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的一律返還,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夫妻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是已經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多年的,在發(fā)生一方請求返還彩禮的時候,如果讓對方返還,明顯是不公平的。還有一種情形,如果男方故意假裝要和女方結婚,給付彩禮后,又反悔的,明顯男方有過錯,如果女方還要返還彩禮,而男方戲弄了女方當事人,卻沒有一點責任,對女方當事人是不公平的。
1.彩禮返還的訴訟主體不明確。對于彩禮返還的訴訟主體,我國《婚姻法》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有關彩禮返還的訴訟主體的規(guī)定主要是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0條,該條規(guī)定的訴訟主體是婚姻雙方當事人,這里的當事人不包括雙方父母,即締結婚約的男方和女方。但是生活中,男方和女方往往依附于家庭,由男方家庭給付彩禮,由女方家庭代替女方當事人收取彩禮,這種情況下,彩禮的獲得者往往是女方的父母。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會出現(xiàn)訴訟主體不明確的情況。
2.巨額彩禮問題。巨額彩禮指給付彩禮的數(shù)額相對較大的行為。我國《婚姻法》提倡男女平等,并明確規(guī)定,女性和男性都具有婚姻自主權,鼓勵理性文明的婚姻,反對不理性的婚姻。彩禮作為一種傳統(tǒng)習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付彩禮的數(shù)額是區(qū)分婚姻是否理性的重要標準。“千里送鵝毛”寄托的是一種思念,彩禮是婚姻締結過程中情感的載體,應該合理給付。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卻把彩禮作為自己富有的顯示,所以,不理智地給付巨額彩禮,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導致生活困難?!痘橐龇ń忉專ǘ返?0條第3款規(guī)定婚前給付彩禮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guī)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這里的規(guī)定沒有對一般彩禮和巨額彩禮作區(qū)分。但是,男方給付女方巨額彩禮,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困難的,此情況下自己悔婚的,應該考慮男方的過錯。在司法實踐中,巨額彩禮應該考慮數(shù)額多少和對當事人生活的影響。
3.彩禮返還中證據(jù)的認定。在訴訟中,證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據(jù)以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由于彩禮糾紛案的復雜性,在彩禮糾紛中缺少直接證據(jù)?!盵7]彩禮是男方給付女方達成婚約的財物,因此,彩禮的給付,不同一般的附條件贈與。第一,一般的附條件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大多會在訂立合同時,留下贈與合同附有條件的證據(jù),而彩禮給付中,一般不會這種情況,彩禮給付作為增進感情的行為,當事人一般不會向對方預先說將來有悔婚的可能;第二,彩禮給付以結婚為目的,而一般的附條件贈與多數(shù)以財物利益為目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在司法實踐中,彩禮返還糾紛案件的證據(jù)是很難認定的。
1.公序良俗原則。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和善良民俗,彩禮的返還應在尊重善良風俗的前提下,公平公正的裁判,《婚姻法解釋(二)》第10條對彩禮返還做出規(guī)定,前提是在確實存在風俗習慣的前提下。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文化和習慣有著很大的差別,彩禮給付大多存在于農村地區(qū),在發(fā)生彩禮糾紛時,要在該糾紛發(fā)生的地區(qū)存在這種風俗習慣的情況下,確定彩禮,如果該地區(qū)沒有這種習俗,就不存在彩禮返還的問題,應以一般的贈與來處理。
2.婚姻自自主原則。彩禮返還作為一種民間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彩禮主要以聘禮、聘金的形式存在,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婚姻法》沒有對彩禮做出明確規(guī)定。在現(xiàn)代社會,民間傳統(tǒng)的彩禮給付和古代的聘金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古代的聘禮、聘金給付,是婚姻締結的必經程序,而現(xiàn)代的彩禮給付具有自由、平等、自愿的特點。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條規(guī)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這奠定了我國婚姻自由的基礎,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婚約自由,離婚自由,彩禮給付,作為一種民間風俗,必須遵循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則。
3.保護婦女合法權益原則。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條規(guī)定:“保護婦女,兒童,老人的合法權益。”歷屆婚姻法和司法解釋都重申這原則;說明我國一直重視婦女的合法權益?!笆苌鐣洕幕l(fā)展不平衡的影響和傳統(tǒng)關念的制約,在婚姻家庭領域發(fā)生人生財產糾紛時,單純適用法律容易忽略婦女權益的保護,因為兩性社會角色存在差異,尤其在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qū)比較明顯,男子是婚姻大事的主導者,女子處于附隨的地位。”[8]彩禮的社會意義在于,對女方經濟上的補償,同時體現(xiàn)了對女方社會地位的尊重。如果根據(jù)法律,男女雙方未結婚的應當返還,有時會造成對婦女權益的侵犯和忽視。因此,在處理彩禮糾紛時,應當充分考慮雙方的過錯,在合法合理的同時,注重婦女權益的保護,兩者并行不悖。
1.明確彩禮返還的主體。當發(fā)生彩禮糾紛時,明確彩禮返還的訴訟主體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分清彩禮糾紛的責任主體,有利于司法高效進行?!耙鉀Q彩禮糾紛適格當事人的問題,應當根據(jù)不同的給付情形來確定”[9];“以家庭共同財產給付的,接受彩禮方實際上是女方父母的,應該允許男方及其父母作為原告,女方及其父母作為被告,但是不允許只列雙方父母為原、被告,應賦予男方選擇被告的權利;第二,在同居關系析產糾紛以及離婚糾紛中涉及彩禮返還問題的,可以列雙方父母為第三人,讓其在涉及彩禮方面承擔責任?!辈识Y的獲得者往往是女方的父母,所以這里的當事人應該包括男方和女方的父母。在訴訟中,根據(jù)彩禮的實際給付人和實際受與人確定彩禮糾紛的當事人,依法追加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
2.區(qū)分巨額彩禮和普通彩禮?,F(xiàn)實生活中,有的婚約當事人給付的彩禮數(shù)額是巨大的,給付巨額彩禮的當事人往往是為了向婚約另一方顯示自己的富裕,同時也有的想通過這種行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在認定彩禮數(shù)額時,要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家庭收入,還有彩禮數(shù)額在給付彩禮者的金錢財富中占的比例,還有當?shù)亓曀缀侠淼臄?shù)額;如果彩禮數(shù)額超過了當?shù)亓曀椎暮侠頂?shù)額,同時超出了贈與人承受能力的彩禮,當發(fā)生彩禮糾紛時,應該限制返還的數(shù)額,以防止巨額彩禮現(xiàn)象的擴大,教育人們理性地給付彩禮。彩禮是愛情升華的見證,而不是攀比,用以滿足虛榮心。
[1] 史尚寬.親屬法論[M].臺北:榮泰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0:138.
[2] 劉清生,謝梅.論婚約彩禮的返還[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1.
[3] 張學軍.彩禮返還制度研究——兼論禁止買賣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J].中外法學,2006,(5):626-627.
[4] 何銳.完善我國彩禮返還法律規(guī)則的思考[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6):15.
[5] 吳家林.解除同居后彩禮返還的法律問題探討[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1,(4):56-61.
[6] 郭海虹.論我國彩禮返還制度[J].民商法研究,2010,(8):84.
[7] 常紅娟.彩禮返還規(guī)則的法律適用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6:31.
[8] 黃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二)的理解與實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2.
[9] 王立朝.彩禮返還之法律分析[D].泉州:華僑大學,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