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
【摘 要】 眾所周知,腰肌勞損對身體傷害很大。它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又稱功能性腰痛、腰臀肌筋膜炎、慢性下腰損傷等,其發(fā)病因素較多,主要由于坐姿不正、超負荷運動等不良習慣及作息不規(guī)律導致腰部骨膜損傷與筋膜附著點發(fā)生炎癥,發(fā)病人群多以運動員與青壯年者為主,其臨床癥狀為腰部及骶骨部位發(fā)生脹痛、反復發(fā)作,并隨天氣變化而出現不同程度疼痛。目的:探討針灸結合推拿療法治療腰肌勞損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8年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肌勞損患者81例為本組研究對象,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與觀察組(n=41),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針刺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針灸結合推拿療法給予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腰肌勞損的臨床治療中采用針灸結合推拿療法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患者腰背部功能恢復。
【關鍵詞】 針灸;推拿療法;腰肌勞損;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105-02
引言
腰肌勞損是腰背部一種常見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坐、站長時間或勞累后腰部疼痛,休息后疼痛得到緩解,局部有壓痛、叩擊痛等,腰部功能受限,對生活及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應加強對腰肌勞損的防治工作。近年來在腰肌勞損治療中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主要是以消炎止痛為主,但患者常常出現消化系統不適等癥狀,而通過中醫(yī)理療、針刺、功能訓練等多種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本組在對我院收治的81例腰肌勞損患者采用針灸結合推拿治療,其臨床效果良好,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肌勞損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經西醫(yī)診斷確診,符合腰肌勞損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屬風寒濕邪,因寒冷或陰雨天氣加重。排除有其他疾病,如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經X線檢查無腰椎病變,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根據《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患者腰背部壓痛范圍廣,腰椎橫突和豎脊肌存在壓痛點。觸診時腰部肌肉痙攣,有肥厚感或硬結。其中男性47例,女性34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1.06±2.7)歲。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與觀察組(n=41),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中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針刺法,取關元俞、腎俞、委中穴、腰陽關,采用長20~40mm,直徑為0.3mm的針灸針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平補平泄法,留針30min。每天一次,一個療程為10次,治療三個療程。觀察組患者采用針灸結合推拿治療,針灸法上同對照組,推拿治療方法:使患者保持俯臥位,醫(yī)生站于患者一側,沿著患者腰部兩側膀胱經用上下滾法往返治療5次,確保腰部痙攣肌肉放松。對腎俞、大腸俞、秩邊等穴位用較重手法進行按揉,再對腰背部兩側膀胱經進行直擦,對腰骶部進行橫擦,以透熱為主。醫(yī)者再對患者腰背部兩側骶棘肌進行拍擊,以皮膚微紅為主。每天一次,十次為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
1.3 療效觀察 根據《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將患者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等級,其中治愈:患者腰背部疼痛感消失,無復發(fā);顯效:腰背部疼痛好轉,勞累后有酸累感。有效:腰背部疼痛減輕;無效:腰背部疼痛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所得數據及相關資料均采用統計學應用軟件SPSS15.0進行匯總與分析,其中計數資料行x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明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分析: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愈11例,顯效14例,有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24%;對照組患者治愈7例,顯效11例,有效1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7.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腰肌勞損是臨床常見的腰部疾病,祖國醫(yī)學將其歸屬于中醫(yī)“痹癥”、“腰痛”等范疇。諸多醫(yī)家認為其基本病機在于氣滯血瘀,“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而現代醫(yī)學認為,由于腰部負擔過重,如長期不良姿勢或急性創(chuàng)傷等,又未得到及時、正確的防治,腰部肌肉因處于過度被動牽張或收縮狀態(tài),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各種代謝產物堆積,神經末梢因收到刺激而出現腰骶部疼痛癥狀。在針灸治療中取穴應以太陽經、足少陰經和督脈穴為主,達到舒筋通絡和止痛的效果。目前在中醫(yī)治療中針灸治療腰肌勞損報道較多,同時推拿在腰肌勞損治療中療效確切。因此將針灸與推拿兩種治療方法結合治療,可以達到通絡止痛和調整經氣的效果,進而治療腰肌勞損,增加局部組織細胞代謝,增加血流量,擴張血管,提高肌肉結締組織伸張性,使代謝物質與炎性物質快速吸收,使患者肌肉痙攣等癥狀解除,從而達到治愈目的。
在本組治療中,對我院收治的81例腰肌勞損患者分別以單純針灸和針灸結合推拿治療,研究發(fā)現,針灸結合推拿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患者腰部肌肉痙攣、緊張感得到有效緩解,臨床治療效果明顯較單純針灸效果良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語
總之,中醫(yī)推拿療法聯合針灸治療腰肌勞損可顯著增強療效,促進癥狀緩解,并且極大程度降低復發(fā)率,利于患者預后,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小,且觀察指標不盡完善,結果還需進一步探討。因此,在腰肌勞損臨床治療中采用針灸結合推拿治療,可以有效達到通絡止痛,舒經活血的效果,改善患者腰部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廣運.拍火療法配合推拿治療腰肌勞損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09(4):109-110,113.
[2] 胡元水,徐華,駱培源,等.針灸聯合推拿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礙的影響[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2,29(10):792-794.
[3] 馬國平,王博,李紅方,等.西醫(yī)診斷技術在現行中醫(yī)病證診斷及療效標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8):3310-3312.
[4] 黎介壽,李幼生.重視戰(zhàn)創(chuàng)傷急性凝血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與治療[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3,38(1):1-5.
[5] 侯獻兵,趙輝,劉英莉,等.綜合針灸療法調治氣郁體質53例[J].中國針灸,2012,32(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