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益清
檢測分包是實驗室為了服務于客戶,保證實現(xiàn)質量方針的目標原則上,與其他實驗室共同承擔檢驗檢測任務的一種活動。在檢驗檢測行業(yè)需求方迅猛發(fā)展的態(tài)勢下,分包有利于提高單個檢驗檢測機構的承檢能力、競爭力,并充分整合檢驗檢測行業(yè)內資源,對于實驗室之間互認合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實驗室在實際檢驗檢測中,產生分包需求時會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有能力的分包,是指擬分包的項目是承檢實驗室已獲得資質認定的技術能力,但因某些客觀原因,比如說:檢驗技術人員缺失、儀器設備送檢或故障、工作量超出實驗室承受范圍、實驗室不能在客戶要求的時間內完成檢驗檢測任務等特殊情況,而將任務轉給其他獲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并有相應技術能力實驗室進行的活動。一種是無能力的分包,是指擬分包的項目是承檢機構未獲得資質認定的技術能力,而將任務轉給其他獲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并有相應技術能力實驗室的行為。不論是哪種形式的分包,發(fā)包方是法律責任主體的第一人,需承擔所出數(shù)據(jù),包括分包方所出數(shù)據(jù)的全部責任。如果責任在于分包方,發(fā)包方可另行追究其法律責任。
目前,檢測需求市場對證書報告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要求越來越高,分包成為了不少檢驗檢測機構緩解供求不平衡的不二之選。存在市場行為就應有章可循,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邀請國內眾多知名檢驗檢測機構及行業(yè)內的資深專家,按照GB/T1.1-2009規(guī)則起草了標準RB/T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該標準結合實際,規(guī)定了對檢驗檢測機構進行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時,在機構、人員、場所環(huán)境、設備設施、管理體系等方面的通用要求。標準條款4.5.5對“分包”進行了專門規(guī)定,原文如下:檢驗檢測機構需分包檢驗檢測項目時,應分包給已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具體分包的檢驗檢測項目和承擔分包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應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同意。出具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時,應將分包項目予以區(qū)分。檢驗檢測機構實施分包前,應建立和保持分包的管理程序,并在檢驗檢測業(yè)務洽談、合同評審和合同簽署過程中予以實施。檢驗檢測機構不得將法律法規(guī)、技術標準等文件禁止分包的項目實施分包。
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與對標準規(guī)定的理解,個人覺得在實際分包操作中,應注意如下幾點要求。一是分包的檢驗檢測項目以及承擔分包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應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同意。對比《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中關于“分包”的要求,增加了委托人對承檢分包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的知情權,同時也明確要求承檢分包項目的機構不得再次分包給其他檢驗檢測機構。二是明確在報告和證書中,將分包項目予以區(qū)分。這個要求在之前的評審準則中也是有規(guī)定的。因為報告證書是向社會出具的,且具有證明的作用,機構對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實驗室在報告證書出具的時候應當慎重。如果屬于有能力的分包,發(fā)包方可以出具包含另一個檢驗檢測機構分包結果的檢驗檢測報告證書,但應在報告證書中明確分包項目,并注明承擔分包的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及資質認定證書編號。如果屬于無能力的分包,可由承擔分包的檢驗檢測機構單獨出具檢驗檢測報告證書,不得將它列入到自身的檢驗檢測報告證書中。如客戶要求,實驗室也可合并在一起出具報告證書,但除了注明承擔分包的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及資質認定證書編號外,還應注明自身無相應資質認定許可技術能力。三是在明確分包前,應建立并保持分包的程序并進行管理。實驗室在選擇與之共同承擔法律責任的檢驗檢測機構時,應在分包前評估、分包合同的簽訂、分包后監(jiān)督三個階段中進行把控,確保檢驗檢測數(shù)據(jù)的公正可靠。實驗室在分包前,評估重點應放在承包方是否有分包項目的資質能力上。資質能力的評估不應僅停留在查看其資質認定能力上,還應包含承檢機構用于該項目檢測的環(huán)境、設備狀態(tài)、人員能力以及檢驗檢測的經歷情況等,確保數(shù)據(jù)的準確可靠。在公正性方面,例如承檢機構與委托方是否存在利益沖突,是否存在泄露委托方機密信息的可能等,可邀請委托方一起,共同對承檢機構進行評估。在確定承檢機構后,應以書面形式通知委托方,得到確認后與承檢機構簽訂合同。在合同中,應將委托方的要求明確告知承檢機構。實驗室在將檢驗任務分包給另一檢驗檢測機構后,應安排專業(yè)技術人員對分包項目試驗過程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確保數(shù)據(jù)準確可靠的同時,也應兼顧到時效性,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四是明確禁止一些特殊項目不許進行分包。這里專指的是RB/T219《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司法鑒定機構要求》中的4.5.4條規(guī)定:對于使用司法行政機關規(guī)定的必備儀器設備所開展的檢驗檢測工作,司法鑒定機構不得進行分包。司法鑒定機構也不得將抽樣/取樣、鑒定結果的分析和判斷,以及鑒定意見的形成等工作進行分包。
分包是實驗室共享資源、協(xié)同發(fā)展的合法途徑。選擇專業(yè)領域內優(yōu)秀的檢驗檢測機構作為分包方,并保持在分包程序上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報告證書出具時進行正確標注。通過多方面管理,盡可能的滿足客戶需求,并將數(shù)據(jù)結果的風險降到最低,為實驗室自身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