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祥敏 王慶忠 羅恒
導讀:為提高遵義朝天椒的單產量和品質,加快育種科研工作步伐,筆者于2013-2017年對遵義朝天椒開展了提純復壯工作?,F(xiàn)針對遵義朝天椒提純復壯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闡述,以期為朝天椒品種提純復壯及材料創(chuàng)制提供借鑒。
辣椒是遵義市的一項傳統(tǒng)產業(yè),而朝天椒是當?shù)剞r民在長期的人工選擇和栽培過程中培育出來的特有農家品種,始種于清朝初期,歷經(jīng)350載漫長歲月的洗禮,品質優(yōu)良、個體均勻、色澤鮮艷、質厚肉多、辣香味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辣椒素、無機鹽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促進食欲、活躍代謝、幫助消化、促進循環(huán)、驅寒除濕等特殊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是辣椒鮮食和加工的不二之選,遠銷重慶、四川、湖南、北京等地,享譽省內外,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地方品種是長期人工選擇與自然淘汰的產物,對本地的氣候、土壤條件、耕作條件及消費習慣有高度的適應性,對不利的氣候和土壤因素有較強的抗性,甚至對地區(qū)的某些病蟲害也有一定減免受害的性能。它是一個復雜群體,包含豐富的基因型,是一種重要的育種原始材料。辣椒在長期的栽培以及良種繁育過程中,由于人為造成的機械混雜和天然雜交所引起的生物學混雜,導致許多良種退化劣變、種子質量降低、性狀不整齊、喪失品種的典型性,使品種逐漸失去其優(yōu)勢,甚至瀕臨滅絕。為保持優(yōu)良品種的純度,提高其種性,防止品種退化,更好地發(fā)揮雜種優(yōu)勢的作用,急需對品種進行提純復壯。
近年來,由于農戶在自繁自育過程中,繁種技術落后和田間栽培管理粗放,致使很多優(yōu)異地方品種出現(xiàn)嚴重退化。品種的退化使辣椒品質產量嚴重下降,果實變短,單果質量減小,種植面積減少,甚至面臨瀕臨絕種的危險。為了保護和開發(fā)地方辣椒優(yōu)良種質資源,使其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jīng)濟優(yōu)勢,開展提純復壯工作迫在眉捷。因此,做好地方優(yōu)質品種的提純復壯,不僅是辣椒育種的需要,也是快速推進貴州省辣椒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辣椒屬常異花授粉作物,雜種優(yōu)勢明顯[1]。辣椒的雜種優(yōu)勢是利用2個純合的品種或品系通過雜交產生雜種一代,其后代在熟性、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方面明顯超過雙親。朝天椒提純復壯工作開始于2013年,從遵義縣新舟鎮(zhèn)山堡村選取3個不同株型、不同果形大小的朝天椒品種留種提純。2014年從3個區(qū)中選取7株繼續(xù)提純,到2016年為止,從3個品系中分離提純出6個品種。其中2個品種整體表現(xiàn)最佳,可繼續(xù)提純復壯。
2013年從遵義縣新舟鎮(zhèn)山堡村3個地方不同田塊分別選取不同株型、不同果形(分別為指形、大圓錐形和子彈頭形)的朝天椒留種并編號。
2014年,對3個不同株型,不同果形的朝天椒品種利用防蟲網(wǎng)進行隔離種植,分3個小區(qū)。A區(qū)種植指形朝天椒,B區(qū)種植大圓錐形朝天椒,C區(qū)種植子彈頭形朝天椒。2015年在上一年提純復壯的基礎上,在3個小區(qū)套袋株中進行株選,選出3個品種,按上一年的程序分A、B、C 3個小區(qū)種植。A區(qū)種植A品系,B區(qū)種植B品系,C區(qū)種植C品系。2016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采取單株育苗方式,從3個種植區(qū)中選取7株進行培育提純。
①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播種均采用漂浮育苗方式。辣椒播種前,應通過曬種、溫湯浸種和藥劑拌種等方法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種子的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減輕病蟲害,培育適齡壯苗。春季2月下旬3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5月上旬移栽。冬季南繁加代,10月中旬播種,11月下旬移栽。
②土地選擇 選擇土壤肥力中上等,pH值6.5~7.0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好,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管理方便、前茬切忌十字花科植物、無土傳害蟲。辣椒定植前,每1 hm2施腐熟有機肥3.0萬~4.5 萬 kg、復合肥 750 kg、過磷酸鈣 600 kg、尿素360 kg、餅肥 450 kg作基肥[2]。深耕 0.3~0.5 m,整地起畦,穴施10%噻唑磷顆粒劑15 kg/hm2,防治根結線蟲病、地老虎等。
③合理密植,科學管理 定植前以1.3 m開廂理溝,廂面寬70 cm,高30 cm,耙細整勻,蓋地膜。定植深度一般至秧苗子葉為宜,單株雙行定植,株行距40 cm×35 cm,定植后澆定根水,水量一般不宜過大。定植后10~15天每1 hm2施尿素225 kg、過磷酸鈣300 kg,對水1.02萬~1.2萬kg淋施,并結合中耕進行除草。盛花期,結合中耕除草,每1 hm2施尿素250 kg、磷肥120 kg、鉀肥225 kg。用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加1.8%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施防蚜蟲、茶蟥螨、煙青蟲3次[3]。
④適時采收 辣椒果實呈鮮紅或深紅色,籽粒飽滿,成熟株占種植株數(shù)的80%時,及時采收。采收過早,辣椒需后熟,影響其干辣椒色澤,商品性差,種子不飽滿,發(fā)芽率低;過遲,則養(yǎng)分消耗過大,辣椒植株就會停止生長,不利于再抽枝開花,影響植株掛果數(shù)及其產量,造成經(jīng)濟損失[4]。適時采收,是奪取辣椒豐產的關鍵。
遵義朝天椒品種提純復壯工作到目前為止,從A、B、C 3個品系中分離出了6個品種。試驗觀察記錄表明,品種純度達90%以上,生育期在160~180天,其中相差最大的是B1、D1 2個品種。從抗病性來看,6個品種整個生育期抗病性相差不大,只有B1發(fā)現(xiàn)1株輕微的病毒病,沒有疫病株,后期有輕微的白粉病和葉斑病。從2017年試驗示范產量記錄來看,D1稍低,667 m2產干椒210 kg,其余均在240 kg以上。
2017年,在湄潭縣興隆鎮(zhèn)辣椒示范基地開展了提純后的品種試驗示范,示范面積0.2 hm2,平均每667 m2產干椒251 kg,比未提純朝天椒品種(平均667 m2產干椒206 kg)增產21.84%。
品種提純復壯過程中采用防蟲紗網(wǎng),因貴州特殊的天氣影響,網(wǎng)內溫濕度高,植株光照不足,徒長嚴重,掛果不多且籽粒不飽滿,蚜蟲多發(fā)。人工摘除花蕾不利于植株生長,嚴重影響植株后期產量和生物學性狀表現(xiàn)。加之人為因素或操作不當,提純后的品種性狀表現(xiàn)穩(wěn)定性差。
今后,在品種提純過程中,規(guī)范操作,盡量減少對植株的人為傷害。合理施肥,抑制植株徒長,適時摘除花蕾,穩(wěn)定植株性狀。貴州地方朝天椒資源豐富,優(yōu)良的朝天椒地方材料值得深度挖掘。下一步積極申請上級部門的經(jīng)費支持,擴大提純復壯范圍和力度,為貴州辣椒科研育種和種質資源創(chuàng)制提供優(yōu)異的基礎材料。
朝天椒品種提純復壯工作,解決了朝天椒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的品種退化、產量下降、果實變短、單果質量減小及抗逆性差等一系列問題,為辣椒雜交育種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條件。提純復壯后的朝天椒品種,在豐產性、抗逆性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提純前。目前,分離出來的6個品種中A1-2、B3-5整體表現(xiàn)良好,可以繼續(xù)提純,從試驗示范來看,產量有了大幅提高,如果在全市大面積推廣,將產生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貴州省“兩減一增”政策背景支持下,辣椒將會成為貴州省脫貧攻堅支柱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