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峰,孫先越,張曉丹,程玉宏,李仕奎,王麗麗,李凌雁
(1.大慶醫(yī)學高等??茖W校,黑龍江 大慶 163312; 2.大慶油田總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2)
腦血管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死因[1]。有研究表明[2],在急性缺血性腦損傷中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扮演著重要角色,半胱氨酸天冬酶是凋亡程序啟動和執(zhí)行過程中的一類蛋白酶家族,參與神經凋亡的早期啟動,Caspase-3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蛋白,是細胞凋亡蛋白酶級聯(lián)反應的必經之路,也是多種凋亡途徑共同的下游效應部分。近年發(fā)現(xiàn)[3]Caspase-3表達與一部分微小RNA(microRNA,miRNA) 密切相關。新近研究表明[4],上調microRNA363在人腦膠質瘤中可增加細胞存活和增殖,說明microRNA363可能具有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但對缺血性腦損傷的作用及與Caspase-3的相關性目前尚無報道。猜測Caspase-3可能受microRNA363的調控,進而抑制神經元的凋亡。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擬從microRNA水平與神經細胞凋亡間的關系及頭電針對其影響作用進行研究,一方面探索microRNA363在急性腦缺血損傷中是否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能否作為早期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生物標記物,另一方面探討頭電針能否通過調控microRNA363表達,進而影響Caspase-3水平,以達到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的目的。
選用清潔級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100只,體質量(250±30)g,隨機選取其中80只,采用10%水合氯醛0.4~0.5 mL/kg體重腹腔注射,麻醉大鼠。用改良的Longa線栓法[5]建立永久性大腦中動脈阻塞腦缺血模型,均阻斷左側大腦中動脈24 h。另20只不阻斷動脈,作為假手術組。
參照Longa[5]5分制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得分在1~4分的為手術成功。將造模成功大鼠隨機分為4組:①模型組:造模成功后,不進行頭針治療,正常飲食;②非穴區(qū)組:在頭針穴區(qū)向后平移0.5 cm,與穴區(qū)平行的部位進行針刺;③頭針組:頭針治療;④頭電針組:頭電針治療。假手術組:不阻斷左側大腦中動脈,肢體功能正常,正常飲食,不進行針刺治療。
造模48 h后給予頭電針方法,按照“大鼠穴位圖譜”所示,使用華佗牌針灸針(0.25 mm×25 mm)在大鼠右側取頂顳前斜線(前神聰→懸厘)進針,上下各一針,平刺,深度為15 mm。針后連接電針治療儀,選取100 Hz/2 Hz疏密波,強度為1 mA,刺激時間為30 min,每日1次。
非穴區(qū)組、頭針組及頭電針組分別治療7天。
1.5.1 局灶性缺血大鼠神經功能評定 參照Longa[5]5分制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1.5.2 腦梗死體積 各組動物在腦缺血后處死,斷頭取腦,-20℃冷凍10 min后,切成厚度為2 mm腦片,在37℃的2%TTC溶液中染色30 min。染色之后浸入4%中性多聚甲醛溶液中保存,拍照、用圖象分析系統(tǒng)掃描缺血面積,再換算成體積,計算相應腦組織總面積,據(jù)此計算各組動物腦組織的梗死率。
1.5.3 Caspase-3蛋白表達 Western blot技術檢測。取相應處腦組織,分別做HE染色,檢測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
1.5.4 microRNA363 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取腦皮質區(qū)組織標本。使用miRNeasy Mini試劑盒提取總RNA。TaKaRa逆轉錄試劑盒將RNA轉錄成cDNA。將獲取的DNA稀10倍后進行Real-Time PCR反應。采用2-△△CT法統(tǒng)計microRNA363表達。
大鼠神經功能Longa評分顯示,非穴區(qū)組、頭針組及頭電針組干預后較模型組均有顯著變化(P<0.05),說明頭針對急性缺血性腦損傷大鼠神經功能具有較好效果;組間比較,頭針組與非穴區(qū)組干預后沒有顯著性差別(P>0.05),頭電針組Longa評分明顯降低(2.45±0.69),與頭針組及非穴區(qū)組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非穴區(qū)組、頭針組及頭電針組的腦梗死體積干預后均較模型組有明顯變化(P<0.05),但頭針組(28.97±5.11)與非穴區(qū)組(29.16±4.65)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頭電針組腦梗死體積明顯減小(21.66±4.59),較非穴區(qū)組和頭針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假手術組有少量的Caspase-3蛋白表達,與假手術比較模型組蛋白水平增加(1.819±0.033),明顯上調Caspase-3蛋白表達(P<0.05),說明腦損傷后Caspase-3蛋白表達顯著提高;非穴區(qū)組、頭針組及頭電針組與模型組分別進行比較,干預后Caspase-3均有明顯下降(P<0.05),說明頭針對急性缺血性腦損傷均具有明顯抗細胞凋亡作用;干預后,頭電針組Caspase-3蛋白表達明顯下調(1.310±0.040),與非穴區(qū)組和頭針組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非穴區(qū)組與頭針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1 各組Longa評分與腦梗死體積比較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非穴區(qū)組比較,■P>0.05,△P<0.05;與頭針組比較,○P<0.05
表2 各組Caspase-3與microRNA363表達水平比較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非穴區(qū)組比較,■P>0.05,△P<0.05;與頭針組比較,○P<0.05
模型組有少量的microRNA363表達(2.51±0.59),與假手術組比較明顯下降(3.34±0.33),說明腦損傷后microRNA363表達顯著下調;非穴區(qū)組、頭針組及頭電針組與模型組分別進行比較,干預后均有明顯增加(P<0.05),說明頭針對急性缺血性腦損傷均可顯著提高microRNA363表達;干預后,頭電針組microRNA363表達明顯上調(9.98±0.87),與非穴區(qū)組和頭針組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非穴區(qū)組與頭針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實驗結果顯示,急性腦缺血大鼠microRNA363明顯降低,Caspase-3表達明顯提高,行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兩者呈負相關(r=-0.930,P<0.01),說明在急性腦損傷中microRNA363呈低表達水平,過表達可能通過調控Caspase-3抑制神經細胞凋亡。見圖1。
圖1 microRNA363表達與Caspase-3相關性
早期研究表明[6],少數(shù)非編碼RNA ( non-coding RNA,ncRNA)可能作為遺傳信息傳遞的中間產物來協(xié)助蛋白質的翻譯和RNA轉錄,但大部分ncRNA是沒有功能的,因此它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然而近年研究顯示[7],這類基因組的“暗物質”不但在細胞分化、增殖和衰老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還可能參與了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病理進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類小分子非編碼RNA,大約由20~22個堿基組成。有研究表明[8],miRNAs通過調控其靶mRNA 翻譯過程發(fā)揮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從而廣泛參與了細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等多種生物過程,目前在腦損傷機制研究中,miRNA是分子機制研究的熱點之一。新近研究表明[4],上調microRNA363在人腦膠質瘤中可增加細胞存活率和增殖率。
為探究microRNA363在缺血性腦損傷中表達及對Caspase-3影響,本實驗在缺血腦組織中進行熒光定量PCR實驗,發(fā)現(xiàn)有明顯下降,同時發(fā)現(xiàn)Caspase-3水平有明顯上升,進而進行相關分析顯示,microRNA363與Caspase-3表達呈現(xiàn)負相關性,說明在急性腦損傷中, microRNA363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其機理可能是通過調控Caspase-3從而抑制神經細胞的凋亡。microRNA363可能作為早期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生物標記物。
實驗第二部分是比較不同頭針方法治療的差異性。結果顯示經頭針治療后,非穴區(qū)組、頭針組及頭電針組在Longa評分、腦梗死體積、Caspase-3表達及microRNA363均明顯優(yōu)于模型組,證實了頭針對急性缺血性腦損傷治療的有效性[9],但非穴區(qū)組與頭針組比較沒有明顯差別,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頭針組選用穴區(qū)為右側取頂顳前斜線(前神聰→懸厘)進針,此區(qū)域為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在頭皮表面上的投影,非穴區(qū)組選取的穴區(qū)為頂顳前斜線向后平移0.5 cm處,兩者距離較近,腦損傷時,周圍神經組織進行代償,故在神經功能恢復等方面,兩者無顯著性差異;②可能與針刺治療時間有關,治療時間為7天,可能尚未顯示出差異性。然而,頭電針組在上述指標中,均明顯優(yōu)于非穴區(qū)組和頭針組。筆者分析首先本研究選取頂顳前斜線穴區(qū)是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在頭皮表面上的投影,直接刺激能增強減退的大腦神經元的能量代謝,有效促進大腦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從而減少皮層神經細胞的死亡;其次,有文獻顯示[10-11]2 Hz電刺激信號通過下丘腦弓狀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延腦到達脊髓背角神經元,抑制其對傷害信號的傳遞;100 Hz電頻率激活一條較短的傳導通路,經臂旁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延腦到達脊髓背角神經元。大量實驗顯示100 Hz電針和2 Hz電針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治療方法[12]。本實驗筆者選取100 Hz/2 Hz疏密波進行電刺激,兩種波形共同作用,一方面起到不同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還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疲勞程度,避免出現(xiàn)治療的耐受性。
microRNA363在早期腦缺血中明顯下調,與Caspase-3表達呈現(xiàn)負相關性,說明microRNA363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可作為早期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生物標記物。
100 Hz/2 Hz疏密波頭電針可通過調控microRNA363表達,進而影響Caspase-3水平,以達到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