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琛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新津分院,四川 成都 611431)
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是黨的組織工作、人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黨和國家歷來重視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民航局黨組和某航校黨委也非常重視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多次對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對做好各種服務保障提供支持。充分認識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認清全面從嚴治黨對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認清建設和諧某航校賦予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新使命,準確把握離退休干部管理工作面臨的“時”和“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把上級關心愛護離退休干部的重要部署落實到位。
以強化思想教育為主線,加強對離退休人員的教育管理。
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離退休黨員干部的頭腦,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素質的重要途徑。堅持定期理論學習制度,認真學習黨建理論、十八大以來的重要文件、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落實離退休干部閱讀文件制度,及時傳達中央重大方針政策,教育引導廣大離退休干部保持公仆本色,牢記黨員身份,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堅持將常態(tài)化思想教育融入到各項學習、服務、保障和活動之中,嚴格“兩學一做”常態(tài)化制度化,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踐行當代民航精神,認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定期傳達學習黨中央、民航局和省教育廳的重要文件精神,通報某航校的重大事項,讓離退休黨員及時了解上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自覺理解和支持某航校的改革發(fā)展,保持政治堅定、思想常新,做到離休不離志、退休不褪色。
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強對離退休黨員的教育管理。定期組織離退休黨員學習黨章黨規(guī)黨紀和法律法規(guī),教育引導廣大離退休黨員牢固樹立紀律意識和規(guī)矩意識,嚴格用黨章、黨規(guī)、黨紀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擁護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方針政策,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嚴格遵守中央關于講座、論壇、刊登、出版、兼職、重要情況報告等方面的紀律規(guī)定,守住共產黨員為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始終做到“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自覺爭當遵法學法守法的典范。離退休黨員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參加宗教活動。出國(境)嚴格按照規(guī)定審批和報告。
以落實從嚴治黨為要求,進一步加強離退休黨組織建設和管理。
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做好服務、有利于組織活動、有利于發(fā)揮作用的原則,按老同志居住地相對集中的片區(qū)來合理設置黨支部。通過支部黨員聯(lián)系群眾,把群眾納入到黨支部,做到黨員群眾全覆蓋。注重發(fā)揮黨支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作用,利用老同志身邊的事教育老同志,利用“一對一”幫扶工作機制,積極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充分發(fā)揮黨支部凝聚、服務老同志的核心作用。
按照黨章規(guī)定選舉產生離退休黨支部委員會,任期三年。黨支部委員出現空缺時,應及時補選。務必要把黨性強、威望高、身體好、熱心黨務工作的離退休黨員選進各支部班子,加強黨支部的領導力量。
一是抓好黨支部班子的學習培訓。定期召開支部書記會,組織學習和培訓,提升服務老同志的能力。定期集中研究老同志反映的問題,并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不同的黨支部相互學習好的經驗做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二是嚴格“三會一課”制度。通過開好“三會”講好黨課,認真組織黨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十八大以來的重要文件精神以及民航局、某航校有關會議精神,深入抓好兩辦《意見》精神和《準則》、《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并規(guī)范工作記錄。三是嚴格黨的組織生活。黨支部針對老同志的特點,采取各種形式,強化組織觀念,提高黨員接受組織管理的自覺性。對高齡體弱不能正常參加組織活動的老黨員,通過定期家訪、打電話等形式加強聯(lián)系,使其及時得到黨組織的關心和照顧。在組織生活中,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使黨員在嚴格的黨內生活中錘煉黨性,始終保持黨員隊伍的健康發(fā)展。四是按時繳納黨費制度,增強黨員的在黨意識、標準意識。五是主題黨日活動制度,每年“七一”前后組織一次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進行學習教育。六是健全各項制度,促進規(guī)范管理。完善組織生活制度、支部議事制度、聯(lián)系黨員制度、走訪慰問制度等。七是做好聯(lián)系服務群眾工作。提倡和鼓勵支部黨員自愿開展互助關愛、傳遞溫暖活動,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把黨支部建設成為組織老同志、凝聚老同志、幫助老同志、教育老同志的堅強堡壘。
加強離退休職工經費保障機制建設,為離退休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經費保障。一是充分利用某航校劃撥的專項經費開展主題系列活動。二是堅持將專項劃撥黨費作為支部學習教育經費。三是落實好“兩辦”意見精神,給予離退休黨支部書記每月300元、副書記和特邀黨建組織員每月200元、支委每月150元工作補貼。四是認真按照《離退休職工重病、過世及困難慰問補助暫行辦法》組織慰問。五是用好某航校春節(jié)專項慰問經費。六是按《某航校離退休人員生日慰問辦法》進行生日祝賀等。
以發(fā)揮老同志作用為重點,積極開展增添正能量活動。堅持在離退休黨支部中組織開展以“支部班子好、組織設置好、活動開展好、黨員隊伍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支部創(chuàng)建以及離退休黨員爭當“思想表現好、教育子女好、維護某航校形象好”的“三好”黨員“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宣傳典型,弘揚正氣。堅持以“三服務”為基本內容,持續(xù)常態(tài)化開展“創(chuàng)爭”活動,做到年年有主題、次次有新意。
服務發(fā)展,立足推動某航校發(fā)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通過廣泛開展主題教育、座談、系列文體活動等,鼓勵、支持和引導離退休職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參與和諧校園建設,開展群眾性思想政治工作,疏導群眾情緒,維護和諧穩(wěn)定,在推動某航校發(fā)展的生動實踐中創(chuàng)先進、爭優(yōu)秀,為黨的事業(yè)增添正能量。堅持“自覺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則,發(fā)揮老同志自身特長,以思想教育、黨建輔導、教學督導、社團輔導、機務實訓等五個小組開展專項活動,配合主渠道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能力提升的實踐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踐行全員育人思想。
服務黨員,結合離退休職工實際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在爭創(chuàng)標準上,要考慮離退休職工黨員的生活規(guī)律、生理心理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爭創(chuàng)目標。在活動載體上,本著容易見到實效的原則,設計一些離退休黨員喜聞樂見、務實管用、便于參加的活動載體,充分發(fā)揮老年體協(xié)九組(撲克、象棋、橋牌、麻將、乒乓、臺球、唱歌、書畫攝影、釣魚)、二隊(門球隊、舞蹈隊)、一站(健身輔導站)等老年團體作用,通過活動的開展,充實老同志的生活,鍛煉老同志的身體,陶冶老同志的情操。在活動安排上,通過開展座談交流、學習參觀等方式,引導老同志加深對某航校形勢、任務和戰(zhàn)略舉措的理解,充分調動和激發(fā)離退休黨員參與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內在動力,切實增強活動的吸引力,讓更多的老同志走出來、做起來、樂起來,把正能量發(fā)揮出來。
服務老同志,著眼優(yōu)化服務質量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堅持把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與為離退休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結合起來。全面落實離退休職工特殊困難幫扶機制,關注易地安置的離退休老同志生活情況,通過走訪慰問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黨支部以院落、樓層劃分對出行困難、病臥不起的老同志開展“一對一”幫扶工作,對去世、患病住院、生活困難的黨員和群眾進行慰問。黨支部通過開展學習、教育、參觀、知識講座等,使老同志學習好、思想新、紀律嚴、活動多、發(fā)揮作用大。通過創(chuàng)爭活動的開展,增強離退休黨支部班子成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認可度,提升黨支部聯(lián)系、組織、凝聚、服務離退休人員的核心作用。
隨著某航校退休人數年近100人的快速增長,離退休工作機構、工作人員承擔了更多的工作任務。為此,要高度重視離退休工作隊伍建設,選齊配強離退休工作人員,認真履行好離退休管理工作職責,確保離退休各項管理政策落實到位。
通過學習培訓、崗位練兵、承擔重要任務、傳幫帶等途徑,促進工作人員增強大局意識,拓寬工作視野,錘煉工作作風,提高業(yè)務水平。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持續(xù)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管理的實效。加強廉政教育,抓好風險防控,確保政治持續(xù)安全。從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關心離退休工作人員,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嚴把入口、暢通出口,積極為工作人員的成長進步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把離退休工作隊伍建設成一支讓某航校黨委放心,讓離退休老同志滿意的隊伍。
[1] 楊國華.高校離退休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探討[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2):65-68.
[2] 張國初.試論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yè)離退休管理工作[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3,(6).
[3] 吳秋寶.高校離退休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J].教師教育學報,2012,10(12):223-226.
[4] 李明華.當前離退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管理觀察,2014,(10):170-170.
[5] 張?zhí)?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1):70-70.
[6] 徐靜林.新時期高校離退休管理工作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