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果
重慶市永川國有林場 重慶 402160
毛竹一年生長成葉。
蘆丁標準品、乙醇、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蒸餾水。試驗中所用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分析天平、真空抽濾機、恒溫水浴鍋、恒溫干燥箱、萬能粉碎機、酒精計、移液器、移液管、容量瓶、量筒、三角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洗耳球、漏斗、定性濾紙、封口膜、橡皮筋、剪刀、藥勺。
準備好試驗所用的藥品與試劑、儀器與設備;采取毛竹葉,并在55℃左右的溫度下將其烘干,粉碎備用;用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試劑分別配制5%的亞硝酸鈉溶液、10%的硝酸鋁溶液、4%的氫氧化鈉溶液,用乙醇分別配制20%、40%、50%、60%、70%、80%、90%的乙醇溶液,備用。
準確稱取干燥至恒重的蘆丁標準品20mg,置于50ml燒杯中,加適量70%乙醇溶液,水浴微熱使溶解,放冷,將溶液轉入50ml容量瓶中,并用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得濃度為0.4mg/ml的蘆丁標準液。
準確吸取蘆丁標準液 1ml,2ml,3ml,4ml,5ml,6ml,分別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溶液補充至6ml,加入1ml濃度為5%的NaNO2溶液,搖勻,靜置6min,加入1ml濃度為10%的Al(NO3)3溶液,搖勻,靜置6min,加入10ml濃度為4%的NaOH溶液,搖勻,用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15min,以70%乙醇溶液為空白參比,在510nm的波長下用比色法測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y)為縱坐標,蘆丁標準溶液濃度(x)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標準回歸方程為:y=12.192x+0.0155,r=0.9997。
2.3.1 竹葉黃酮提取液的制備
稱取約2g毛竹葉粉末,并準確記載稱取的質量,置于三角瓶中,加入所選擇濃度和體積的乙醇溶液,搖勻,并在所選擇的溫度下和時間內(nèi)加熱,抽濾,將濾液保留并將濾渣置于三角瓶中,加入濃度和體積與之前相同的乙醇溶液,并在與之前的溫度和時間都相同的條件下加熱,再抽濾,并將此次所得濾液與上次的濾液合并,將合并后的濾液定容至100ml,搖勻,得竹葉黃酮提取液。此方法與過程應當重復三次。
2.3.2 竹葉黃酮的測定
準確吸取5ml竹葉黃酮提取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1ml70%的乙醇溶液,搖勻,加入1ml 5% NaNO2溶液,搖勻,靜置6min,加入10% AL(NO3)3溶液,搖勻,靜置6min,加入10ml 4%NaOH溶液,搖勻,用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15min,過濾,以70%乙醇溶液為空白參比,在510nm的波長下用比色法測定吸光度[2]。此方法與過程應當重復三次。根據(jù)吸光度和回歸方程計算黃酮含量并依據(jù)以下公式求得總黃酮含量:總黃酮含量(mg/g)=黃酮含量(mg/ml)×稀釋倍數(shù)(5倍)×濾液定容體積(100ml)/竹葉干粉質量(g)。
從提取溫度60℃、固液比1:15、提取時間1.5h、乙醇體積分數(shù)60%中依次選擇3個因素固定條件,剩余一個因素條件依次分成 5 個梯度(乙醇體積分數(shù) 20%、40%、60%、80%、90%,固液比 1:10、1:15、1:20、1:25、1:30,提取時間 0.5h、1.0h、1.5h、2.0h、2.5h,提取溫度40℃、50℃、60℃、70℃、80℃),按2.3的方法與過程對竹葉黃酮進行提取與測定。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果,在四個因素中各取3個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試驗方法與過程按2.3進行。采用 DPS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Duncan 新復極差法檢驗。
3.1.1 乙醇體積分數(shù)對黃酮提取的影響
當乙醇體積分數(shù)低于60%時,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隨著乙醇體積分數(shù)的增大而升高;當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60%時,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達到最大;當乙醇體積分數(shù)大于60%時,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隨著乙醇體積分數(shù)的增大而降低。因此,提取黃酮時,乙醇的體積分數(shù)應當控制在60%左右[3]。
3.1.2 固液比對黃酮提取的影響
當固液比大于或等于1:25時,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隨著固液比的減小而升高,固液比小于1:25時,隨著固液比的減小,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幾乎沒有變化。因此,在提取黃酮時,最好將固液比控制在1:25左右。
3.1.3 提取時間對黃酮提取的影響
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而升高,當提取時間超過1.5h時,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基本沒有變化。因此,在提取黃酮時,最好將提取時間控制在1.5h 左右。
3.1.4 提取溫度對黃酮提取的影響
當提取溫度小于60℃時,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而升高;當提取溫度為60℃時,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達到最大;當提取溫度大于60℃時,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提取的總黃酮平均含量逐漸降低。因此,在提取黃酮時,最好將提取溫度控制在60℃左右。
該正交試驗結果及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乙醇體積分數(shù)、固液比、提取時間、提取溫度對黃酮提取均有極顯著的影響,影響程度依次為:固液比>乙醇體積分數(shù)>提取溫度>提取時間。通過單因素和處理組合間的多重比較結果綜合分析,可以確定提取竹葉黃酮的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70%,固液比為1:25,提取時間為1.0h,提取溫度為70℃。
4.1.1 試驗材料
毛竹、慈竹、孝順竹、斑竹的一年生長成葉。
4.1.2 主要藥品與試劑
同第一章1.2。
4.1.3 主要儀器與設備
同第一章1.3。
4.2.1 準備工作
采取慈竹、孝順竹、斑竹葉,其它同第一章2.1。
4.2.2 標準曲線的制定
標準回歸方程同第一章2.2。
4.3.1 竹葉黃酮提取液的制備
取竹葉(慈竹、孝順竹、斑竹)粉末為原料,采用正交試驗優(yōu)選所得工藝條件和第一章2.3.1的方法進行提取。
4.3.2 竹葉黃酮的測定
同第一章2.3.2。
在第一章所得的竹葉黃酮提取最佳工藝條件下,測得不同竹種的竹葉總黃酮平均含量(mg/g)依次為:斑竹19.245>毛竹18.264>孝順竹6.562>慈竹4.816,慈竹、孝順竹的竹葉黃酮含量較低,可利用性較低;而斑竹、毛竹的竹葉黃酮含量較高,可利用性較強。
(1)竹葉黃酮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ψ=70%,固液比為1:25,提取時間t=1.0h,提取溫度T=70℃。
(2)對竹葉黃酮提取影響最大的是固液比,其次是乙醇體積分數(shù),再次是提取溫度,影響最小的是提取時間。因此,在進行竹葉黃酮提取時,必須注意各工藝參數(shù)的調控,特別是對竹葉黃酮提取率影響最大的固液比。
(3)在各竹種中,斑竹、毛竹的竹葉黃酮含量較高,可利用性較好。建議充分利用其這一特點,加強對斑竹和毛竹竹葉黃酮的利用,提高斑竹和毛竹資源的利用率。
(4)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規(guī)模化生產(chǎn),可以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但由于所研究的竹種相對較少,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期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