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報紙與新聞出版商網站,近年來,《紐約時報》的數字用戶群經歷了令人矚目的增長。那么該報是如何利用用戶數據來推進轉化和留住用戶的?時報內部設有用戶數據與洞察部門,其目標是為整個業(yè)務和新聞編輯部門提供數據策略支持,并確定新聞編輯部門的產品和收入指標。用戶數據與洞察部門與其他部門合作,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培養(yǎng)數據分析文化。比如,在新聞編輯部,他們與編輯合作,將對受眾及參與度的分析理解來告知編輯。他們經常將其與定性研究結合起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現有或潛在的受眾。從廣義上講,他們通過為新聞編輯部記者提供相關參與指標和受眾描述的工具,以幫助記者了解是否已達到目標受眾。
點評:《紐約時報》一直高度重視數字業(yè)務的發(fā)展,可以說是美國新聞業(yè)數字發(fā)展的領航者。近幾年來,時報的數字用戶不斷增長,這與其內部的數據分析文化分不開。數據分析已經成為時報開展業(yè)務、拓展用戶的前提和基礎。在時報,新聞編輯工作不再是隨心所欲的行當,而是有可測量指標、有明晰策略指引的數字化業(yè)務。從這一點上講,時報是真正把“數字第一”貫徹到底的標桿。
根據WAN-IFRA最新的世界新聞趨勢報告的調查結果,信任對新聞業(yè)績和全球新聞媒體公司收入的影響毋庸置疑。該報告分析了從WAN-IFRA對70多個國家的年度調查中收集的數據,以及其全球合作伙伴的見解和數據。以下是部分調查結果:對媒體的信任可能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但對記者和高質量新聞的信任度正在上升,特別是與平臺相比;出版商的主要收入來源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而數字訂閱的收入繼續(xù)增長;行業(yè)整體收入(主要收入來源)收縮1.8%(2016-2017同比),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印刷收入的持續(xù)下降,而這仍占出版商收入的90%左右;出版商繼續(xù)將注意力轉向更加以用戶為中心,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yè)模式,受眾收入為870億美元,而廣告收入為630億美元。
點評:今年的世界新聞趨勢分析表明,缺乏信任可能會使出版商受到最大的傷害,受眾減少,廣告流失,從而導致收入下滑。信任的流失更可怕的后果并不在于收入減少,而在于,它可能會影響新聞業(yè)在社區(qū)和整個社會中所扮演的核心和關鍵角色。正如WAN-IFRA首席執(zhí)行官VincentPeyrègne所言,“對新聞界而言,與受眾建立信任關系不僅是經濟上的迫切需要,也是社會和民主義務?!?/p>
根據編輯與出版人網站,近年來,英國較大的出版機構更加愿意進行合作,因為他們認識到相互合作對他們更有利,BBC就是其中之一。BBC通過與地方媒體的合作來支持地方媒體的發(fā)展。英國廣播公司提供基礎設施,并承諾在未來11年的合作伙伴關系中每年花費800萬英鎊(約合1000萬美元)。記者在當地合作伙伴新聞機構被雇用,但他們的工資由BBC資助。
點評:英國出現的出版機構合作趨勢,有眾多原因,除了政府方面的原因外,合作的推動力是BBC和新聞媒體協會共同認識到,過去十年來,本地和區(qū)域記者的數量一直在下降,降幅達數千人。在他們看來,地方新聞的衰落不僅危及整個新聞業(yè),也于民主不利。通過合作,BBC也增強了自己的覆蓋范圍和影響力。因此這是一筆雙贏的交易。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供稿,本期譯評:張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