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馨予
錢妡的出現(xiàn),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雙肩包、馬尾辮、清秀素雅、書卷氣十足,帶著一臉實打實的笑。
如此不諳世事的模樣竟是第一書記?怕是谷子和稻子都分不清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于寺鎮(zhèn)扎蘭村的村民們一陣陣地犯嘀咕。
錢妡在那聽著,只能干笑。
那是今年3月13日。
9月3日,村里張貼通知,8.6公里的“老大難”路面開始施工招標,修路的各項資金已籌措到位,開工進入倒計時。這可是“破天荒”的事兒,村民們沸騰了,“沒想到我活著的時候還能看到修這條路!”“錢書記可真行,這人干事兒實誠,不含糊!”
半年來,從質疑、旁觀到信任、尊重,村民對錢妡的態(tài)度逐漸變化著,同樣發(fā)生轉變的,還有錢妡帶領下的扎蘭村———一度清閑的村黨支部忙起來了,百姓們最盼望的修路有著落了,村集體經濟從零到多點開花,日子愈發(fā)有盼頭了……點點滴滴,如春風拂過,冰面消融,這位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人事處副處長———80后的“錢書記”慢慢地在百姓心里叫響了,站穩(wěn)了,扎根了。
“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边@是錢妡篤定的人生信條。三年的駐村工作,她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做。
駐村前,錢妡翻閱了大量農村資料,鉆研農業(yè)知識,找到有駐村經驗的前輩虛心請教,更是提前一個月就悄悄來到扎蘭村“微服私訪”,琢磨如何開展工作。
駐村后,錢妡第一件事就是調研摸底。她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全村7個自然屯、11個村民組,設計了詳細的入戶走訪調查表。570戶居民,1796人,哪家有病人,哪家供養(yǎng)學生負擔重,她都如數(shù)家珍。
調研中,錢妡了解到,扎蘭村是個合并村,貧困戶較多,村子自然條件差,干旱少雨,糧食減產,農民歉收,經濟狀況不容樂觀,基礎設施和集體經濟異常薄弱,村集體收入為零。
百廢待興,先抓黨建。在錢妡看來,農村的建設,說到底是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黨組織強大了,農村工作才有凝聚力,大家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考慮到扎蘭村的“兩委”班子年齡結構偏大、思路不活、辦法不多、激情不足的狀況,錢妡第一時間入戶拜訪了村里59名黨員、干部,采取個別和集中的方式與村“兩委”班子成員談話,充分發(fā)揮省直機關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天優(yōu)勢,幫助他們提高認識,同時傳達落實鎮(zhèn)黨委黨建工作安排,明確2018年黨建要點。
為了方便溝通、學習,錢妡建立了黨員微信聯(lián)絡群,探索開發(fā)了“扎蘭新貌”微信公眾號。還邀請廳機關12個黨支部將支部活動地點定在扎蘭村,一方面豐富村黨支部活動內容,一方面結對幫扶貧困家庭。
在調動大家積極性的同時,錢妡將破舊的村部也做了重新規(guī)劃———沒有像樣的會議室,她從市里弄來12套桌椅;規(guī)章制度不明晰,她將黨建檔案、村務檔案一一完善;黨員和村民需要多讀多學,她又組織相關單位捐獻了數(shù)百本書籍在村部建立了借閱室……
身體力行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時間久了,村干部外出都會主動向錢妡請假,錢妡不在村里時,村內大事小情也及時向她匯報。一段時間下來,村干部的話多了,思想活躍了,大家真正擰成一股繩,共同為扎蘭村的振興出謀劃策。
黨建工作有了新起色,錢妡又開始思考以黨建工作成效促進經濟發(fā)展。然而,長久以來,扎蘭村村民的心頭始終有一塊大石頭———村里的主路。這條路有8.6公里長,大坑小洼隨處可見,同一處的路面落差可達20厘米,家里有汽車的,輪胎一年得換4條。遇到大雨,路面更是溝壑縱橫,村民們出不去,孩子們也無法上學。
這樣的路,自然是村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用百姓的話講,沒人愿意到這兒來收購東西,就連村里的羊毛都比別處便宜不少。
今年就把路的問題解決!錢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議,交通順暢了,脫貧才有出路??墒?,這條路涉及17處過水路面,修建難度大,耗資也高,需400萬元。這么大的數(shù)目可讓村干部難了心,錢妡當即表態(tài):“廳里派我來,就是為大家解難題,資金我負責籌集?!?/p>
為了修路,錢妡在省市縣各級交通部門之間反復溝通,今年5月,省交通廳決定撥款實施8.6公里的省四級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后來經過調整,又將3.5米寬的路面拓寬到5米。由于路基由村里負責,面臨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xiàn)狀,為減輕鎮(zhèn)、村財政壓力,錢妡又溝通縣民宗委撥款40萬元,用于修建路基。與此同時,縣里配套資金也已爭取到位,工程都可如期開工。
俗話說:多條腿好走路。錢妡又趁熱打鐵,針對扎蘭村基礎設施薄弱的現(xiàn)狀,溝通水利部門,定于今年修建一條1公里長的河堤,以堤代路,方便村民出行。
修路的事有著落了,錢妡緊接著又和“兩委”班子抓起了“錢袋子”。她的想法很明確,脫貧致富,只有變外部輸血為內部造血,才是治本之策。
錢妡決定建立扎蘭波羅集體合作社,同時籌備成立各產業(yè)的專業(yè)合作社,她要打造“扎蘭”品牌和文化,以此壯大村集體經濟。
經過無數(shù)次的調研考察,一個個項目逐漸明晰———當?shù)靥N藏天然礦泉水資源,兩處優(yōu)質水源已經通過權威部門檢驗,可以進行飲用礦泉水開發(fā);扎蘭村的小米遠近聞名,可以建立雜糧加工廠;村集體有300多畝坡地,可以開發(fā)為果園,搞林下經濟……
項目確立了,但創(chuàng)辦合作社的啟動資金哪里來?錢妡想到了讓村民入股。她制定了《扎蘭村集體合作社運行制度》,對合作者的設立資金、分配方式等進行了翔實介紹,除了村集體與參股農戶按照投資比例進行分紅外,全村的村民都可從中獲利。令錢妡沒想到的是,村民自愿入股,加上傳統(tǒng)的依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項目資金等,村里共籌集到60多萬元。
有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錢妡這個第一書記干起工作更加大刀闊斧。她尋求沈陽建筑大學支持,免費為扎蘭村制訂鄉(xiāng)村規(guī)劃,涵蓋村容村貌、種養(yǎng)殖結構、資源開發(fā)等內容;她聯(lián)系車輛,組織27名村民到縣城參加家政服務招聘會;她聯(lián)系東北制藥集團,邀請省市縣三級專家到扎蘭村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義診活動,并向村民贈送了價值10萬元的藥品……
“這錢書記有頭腦,有責任心,還潑實(方言,不矯情的意思),上誰家,給她倒的水,她都喝,從不嫌棄,像自家人!”如今,村民們談起錢書記都贊不絕口,“有這樣的書記,心里亮堂!”
“真心如日月,肝膽照山河。但求來去暖,無謂幾蹉跎?!卞X妡用她的“第一表率”“第一使命”“第一擔當”換來了百姓對她的敬重、愛護與追隨。未來的路很長,這種萬眾一心的力量一定能帶領著扎蘭村民眾移山填海、攻克難關,脫貧致富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