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娟
(海虞衛(wèi)生院福山分院,江蘇 常熟 215519)
膽結石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腹部外科疾病。此病具有起病急、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等特點[1]。本文對海虞衛(wèi)生院福山分院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52例膽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究用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結石的效果。
從海虞衛(wèi)生院福山分院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膽結石患者中隨機抽選5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膽結石,且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2]。應用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6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3~48歲,平均年齡(35.8±6.8)歲。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24~49歲,平均年齡(35.4±7.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開腹保膽取石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協(xié)助其取平臥位。在患者的右腹部肝膽區(qū)做切口,分離其皮膚及皮下組織,使其膽道充分暴露。將患者的膽道切開,然后取出結石。為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協(xié)助其取平臥位。采用腹壁四孔穿刺法為其建立人工CO2氣腹(將氣腹內的壓力控制在14~15 mmHg之間)[3]。將膽道鏡和腹腔鏡置入患者的腹腔內。在腹腔鏡的引導下,探查患者膽道的具體情況。切開膽道,在膽道鏡的引導下取出結石。在術后,指導兩組患者禁飲禁食,并對其進行補液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
1)記錄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2)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療效評價標準是:(1)痊愈:治療后,患者的腹痛、黃疸等癥狀完全消失。(2)明顯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腹痛、黃疸等癥狀明顯好轉。(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腹痛、黃疸等癥狀未好轉。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明顯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對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均應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治愈者有23例(占88.46%),為明顯好轉者有3例(占11.54%)。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26/26);對照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治愈者有22例(占84.62%),為明顯好轉者有4例(占15.38%)。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26/26)。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P>0.05。
試驗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的時間(min)術中的出血量(ml) 術后住院的時間(d)對照組 26 101.0±24.8 99.9±26.2 9.6±1.8試驗組 26 61.9±21.2 43.4±24.4 6.1±1.7
膽結石又被稱為膽石癥。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在治療膽結石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等優(yōu)點[3]。有研究指出,用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結石的效果較為理想。筆者認為,用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結石具有以下優(yōu)點:1)在腹腔鏡的引導下,能夠清晰地觀察到患者膽囊、膽總管及膽囊管之間的解剖關系,不易對其造成損傷。2)在膽道鏡的引導下,能夠直接觀察患者膽管內的具體情況,了解其膽總管遠端的通暢程度,從而可有效地降低其結石的殘余率。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對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縮短其手術的時間,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促進其康復。